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体制机制上存着德育与智育相脱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或降格,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以上实际问题出发,剖析现有体制机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完善与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体制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11-01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任重而道远,其综合素质决定了未来中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群体,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对过去一些教育体制与机制的一种程式化的沿袭和复制,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亟待有效地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新的思考,开辟新的途径,积累新的经验。因此,如何解决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了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一项实践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国各大高校着力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德育与智育工作相脱节,“全员育人”流于形式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实践证明,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人为的将大学生培养分割为德育和智育两部分,无论是在领导层面上,还是在执行层面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无法在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
(二)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教育工作弱化
当前,我国各项法律、制度、政策等对于监督与保障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相对薄弱,导致一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被无形的弱化和降格。加之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更新缓慢,课外思想教育活动的互动平台也相对匮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尤其是当下“90后”青年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新思想,思维方式多样化,思想极其活跃,因此,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予以引导和规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机械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势必会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教育工作队伍的配备和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格局有待优化提升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及编制严重不足,导致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出现了较大的缺口,一些高校为应对其数量的不足,广泛从毕业生中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填充。因此,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群体呈现出和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这是年轻辅导员的优势所在。但也正因为他们人生阅历较少,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难免会导致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化,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上经验欠缺,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与创新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衔接与配合,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加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配合,使“全员育人”的思想无论是在领导层面上还是在执行层面上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积极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同时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训工作,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第三,着力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在选拔、培养、管理年轻专职辅导员的同时,可从教师、干部和在读研究生党员中选聘兼职辅导员等多种渠道配足、配强辅导员队伍,逐渐建设了一支学历结构优化、知识结构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
此外,各高校还应着力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推进帮困育人工作,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小结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又颇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面对种种体制机制问题,高校、教育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教育研究者应从当前实际出发,着眼未来,积极探索,逐步改进相关体制,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元华,夏科家,张端鸿,谢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03).
[2]郑文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6(06).
责任编辑:张丽
洪飞(1982-),男,海南海口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体制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11-01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任重而道远,其综合素质决定了未来中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群体,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对过去一些教育体制与机制的一种程式化的沿袭和复制,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亟待有效地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新的思考,开辟新的途径,积累新的经验。因此,如何解决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了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一项实践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国各大高校着力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德育与智育工作相脱节,“全员育人”流于形式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实践证明,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人为的将大学生培养分割为德育和智育两部分,无论是在领导层面上,还是在执行层面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无法在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
(二)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教育工作弱化
当前,我国各项法律、制度、政策等对于监督与保障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相对薄弱,导致一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被无形的弱化和降格。加之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更新缓慢,课外思想教育活动的互动平台也相对匮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尤其是当下“90后”青年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新思想,思维方式多样化,思想极其活跃,因此,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予以引导和规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机械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势必会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教育工作队伍的配备和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格局有待优化提升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及编制严重不足,导致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出现了较大的缺口,一些高校为应对其数量的不足,广泛从毕业生中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填充。因此,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群体呈现出和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这是年轻辅导员的优势所在。但也正因为他们人生阅历较少,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难免会导致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化,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上经验欠缺,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与创新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衔接与配合,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加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配合,使“全员育人”的思想无论是在领导层面上还是在执行层面上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积极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同时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训工作,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第三,着力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在选拔、培养、管理年轻专职辅导员的同时,可从教师、干部和在读研究生党员中选聘兼职辅导员等多种渠道配足、配强辅导员队伍,逐渐建设了一支学历结构优化、知识结构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
此外,各高校还应着力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推进帮困育人工作,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小结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又颇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面对种种体制机制问题,高校、教育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教育研究者应从当前实际出发,着眼未来,积极探索,逐步改进相关体制,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元华,夏科家,张端鸿,谢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03).
[2]郑文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6(06).
责任编辑:张丽
洪飞(1982-),男,海南海口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