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着眼,低处入手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an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必须从从高处着眼(即站在学生将来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的高度),低处入手(即从低年级,从细微处训练和培养),切切实实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我还清楚的记得,上学期的区域联动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蔡主任把我们所有二年级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共同备课《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我们利用一上午的时间进行备课,下午我和我们组的王老师进行备课展示。就不一一列举我们的收获和所得了,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管我们做了多么认真多么细致的备课,如果不从学生角度考虑,不从学生原有知识的经验出发,教学效果不会好。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和理解力出发,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让教条的概念灵活化。
  挖掘学生积极情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可能显得不十分明显,即使硬加进去这方面的教学目标,也略显牵强。比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每当没有情感态度方面目标的时候,许多老师都拿这一条来凑数。特别是计算课的教学。其实这个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都要完成和努力的目标,而不是单一数学计算中特别需要培养和训练的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出示情境图:小红一家和奶奶吃蛋糕,一共有17个蛋糕,平均每人吃几个?还剩几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分完以后的蛋糕有剩余,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剩下的蛋糕送给奶奶,这样奶奶就可以吃到5个蛋糕。虽然这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表扬他“会关心长辈,是懂事的好孩子。”同时又问他:这剩下的蛋糕再分给其他人,每个人还能再吃到一个蛋糕么?从而理解到不够整分,这时剩下的数叫余数,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剩余的东西必须分得不能再分”,而且使学生保持了发表见解的热情,触动了学生体验和情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能为了满足学生或者发展学生想象力而做过多无谓的表述,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时过多的表述有时候也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一次公开课总结的时候,让学生质疑本课内容。一个孩子提问:老师为什么“倍”这个单位名称不用写啊?我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理由,学生说不出,这说明学生可能真的不理解,也可能是我课堂教学中强调的不足,我更失误的是借助很多例子来举例表述,学生云里雾里。蔡主任评课的时候给我指出:这时候就直接告诉,数学里就这样规定不写单位名称,既简单又明了。
  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全面评价学生,不能把考取一所好学校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终结目标。学生的环境、理想、兴趣、乃至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我们没有必要把学生培养成千篇一律的考试工具,在教学中要努力尝试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让数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比如对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们最基础的要求是出示一个长方形图形,知道利用长和宽可以求出图形的周长。而对于少部分的同学来说,变化的图形(如图所示),可能不容易理解,可能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转化演示后他当时能明白,而出现在练习中,又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计算了。那么我们就不必锱铢必较,要求所有孩子都会类似图形的计算。不会做那就不做。不同孩子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也许将来高年级再接触类似图形,他就明白了,此时需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而不是他明明不理解,你还强迫他必须掌握类似拔高的问题。他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呢?
  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多想一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不要光给学生设计问题,自己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可以创造有价值的课堂。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教师平时工作很努力,作业批改也很及时,可是学生成绩就是不理想,为什么有的老师没看见她多辛苦的批作业,也没有个孩子留过多的作业,可是学生学习效果却非常好,如果对两类教师的课堂作比较,肯定是有差异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减负的彻底执行,还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入手。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对他的追寻与思考远非这些,他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将激励我们不断探索与思考。
其他文献
一、做好选题培训,加强选题方法指导  选题前,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选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资料收集、课题筛选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先明确选择活动主题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同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磋商指导学生选题的方式和方法,做好了活动前的充分准备。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选题指导。要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选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学生选题方法的指导。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
期刊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 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意志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而
期刊
轻器械操是在徒手操的基础上,手持轻器械做单人或集体的体操练习。为适应各类教学活动的需要,许多幼儿园教师想创编一些幼儿轻器械操,但不知从何着手。这里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创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  创编成套轻器械操时,必须要考虑幼儿的生理、心里特点、健康水平及活动能力,使幼儿乐于接受,具有可行性。3-4岁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易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
期刊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将“感恩”教育进一步深化,全面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每位中学生懂得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父母,还有很多人:师长、亲朋、同学等等。中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父母的艰辛、老师的无私关爱和谆谆教诲,也离不开社会大“熔炉”的锻炼。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明确的责任;关心地球生存环境,关心
期刊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对汉字的喜欢,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期刊
在课堂上,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教师强调过的一些习题,却有学生重复错误;别人正在发表看法,突然有人插嘴;学生因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没等别人回答结束就举起手来跳着喊着要发言,弄得课堂无序……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学生没有做到倾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倾听呢?  一、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就是用心听。倾听是一种礼貌,认真倾听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因此,倾听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倾听
期刊
在一篇文章中我看过这样一段话“据说达尔文小时候是个爱说“谎言''的孩子。他有时炫耀自己发明了秘密液体可以改变花的颜色,有时又宣称自己有一块罗马造的硬币。达尔文的父亲并没有因此简单地加以指责,而是从达尔文的“谎言”,中发现儿子具有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并给予保护、引导,进一步提高和发扬。这为达尔文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看过这段话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幼儿身上存在着潜在的创造力,关键在于
期刊
所谓“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一、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教材在编排上图文并茂,从直观上给学生一种美感,而且寓学法于教材之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让学生学会观察。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无意注意为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
期刊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1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