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38-02
在教育过程中,激励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充满积极向上、期望、羡慕、快乐、努力等积极情绪。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在老师的激励中学习、生活会更快乐,会有更大进步,老师们也乐于激励他们。可是,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学习上,在活动中那些没能有优秀表现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激励,激励在他们身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苏霍姆斯基说过:“善良、美好的情感必须在童年扎下根来,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美好情感教育的学校。”孩子的成长源于微不足道、点点滴滴的爱与呵护。
作为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我,一件小事却让我终生难忘,有一次,一位家长来给自己感冒的孩子送衣服,跟我谈起孩子的学习情况。他笑着对我说:“老师,你不知道,上次你表扬了我的小孩,他回家逢人便说,为此高兴了好几天。”听了他的话,我心里一震,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也许是无意中表扬了一句,竟能在孩子们心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而且我特意观察了这个孩子,每次上课他也是最认真、最守纪律的,总是睁着那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好像等待我对他的肯定。回想起自己以前的课堂生活,大多数时候都在呵斥、批评他们。我的做法在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还高兴得起来吗?我总是在怪孩子们不听话、调皮,总是认为他们做得不好,却有没有想过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嗎?自己有没有真正的了解这些孩子们?
蘇霍姆斯基还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向他输送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源,必须小心爱护这个根源。”
四年前我接触到一个叫吴伟的四年级学生,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他原班级的老师转走了,新换的老师在性格、教法上存在着差异,这个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吴伟的母亲跨学区把他转到我班。听了家长的介绍,我在思量着对这样的学生的管理、教育的方法。我发现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跟孩子们接触,课堂上时常保持沉默,很少举手发言。首先,我有意识的多接触,跟他沟通,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借机进行思想引导。其次,在班级活动时,我总给他安排个小小的“角色”,每次活动后在总结的同时,把吴伟“闪光之处”有意识的加重“笔墨”, 在班级里孩子们也对他更加关注,自然他身边多了一些小伙伴。我从孩子的言语中,我感觉到他的老师管理班级上缺乏是给予孩子的爱,经常挖苦、训斥孩子,逐渐的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孩子的话也为我敲响了警钟,在课堂上我不也经常这样吗?看来,我班的学生或许也有和吴伟一样的感受吧!我在班级管理中,尽量改变自己,如果有的学生做了错事,由原来的大发雷霆、粗暴的训斥,变为改为温和的话语、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在课堂上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我会及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孩子,只要肯动脑筋,你是最棒的。吴伟的脸上时常露出快乐的表情,参与的积极也增强了许多。其实,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因为失去兴趣,而缺乏学习的动力。逐渐的他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应用题竞赛,他获得全年部第一的好成绩。在我的关爱中,看到孩子往日的笑脸;在同学的关注中,他找回了久违的温暖;在课堂展示中,增强了孩子的信心。去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他名利前茅,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画上了较圆满地句号。现在他在白山市的一所中学就读,前几天打来电话,兴奋地说:“老师我这次考试取得班级第一的好成绩,而且已被批准加入共青团了。”
孩子的一个电话勾起我的深思: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如何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其学习热情,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我们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去鼓励学生进步,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对每一位学生多一点耐心和爱心,我们又怎么会担心自己上不好课呢?从学生们渴望上课的期望中,我明白了是微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是尊重,让我的课堂有了人情味;是理解,让我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现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还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自身的评价,大多来源于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评价。新课程对孩子的评价大大降低了对学科知识分数的权重,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结合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劢。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温水泡菜慢慢浓,香气自然飘溢出来。在激励教育中注入情感的浓度,必须会使学生把外界刺激转化为自我激励的内驱力。同时,使学生在被爱护与尊重中,感到老师的理解与真诚,从而愿意把老师当知心朋友,吐露心底秘密。这样班主任才能窥测到学生内心世界,找到激励教育的最好契机,发挥好激励教育的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激励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充满积极向上、期望、羡慕、快乐、努力等积极情绪。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在老师的激励中学习、生活会更快乐,会有更大进步,老师们也乐于激励他们。可是,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学习上,在活动中那些没能有优秀表现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激励,激励在他们身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苏霍姆斯基说过:“善良、美好的情感必须在童年扎下根来,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美好情感教育的学校。”孩子的成长源于微不足道、点点滴滴的爱与呵护。
作为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我,一件小事却让我终生难忘,有一次,一位家长来给自己感冒的孩子送衣服,跟我谈起孩子的学习情况。他笑着对我说:“老师,你不知道,上次你表扬了我的小孩,他回家逢人便说,为此高兴了好几天。”听了他的话,我心里一震,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也许是无意中表扬了一句,竟能在孩子们心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而且我特意观察了这个孩子,每次上课他也是最认真、最守纪律的,总是睁着那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好像等待我对他的肯定。回想起自己以前的课堂生活,大多数时候都在呵斥、批评他们。我的做法在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还高兴得起来吗?我总是在怪孩子们不听话、调皮,总是认为他们做得不好,却有没有想过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嗎?自己有没有真正的了解这些孩子们?
蘇霍姆斯基还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向他输送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源,必须小心爱护这个根源。”
四年前我接触到一个叫吴伟的四年级学生,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他原班级的老师转走了,新换的老师在性格、教法上存在着差异,这个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吴伟的母亲跨学区把他转到我班。听了家长的介绍,我在思量着对这样的学生的管理、教育的方法。我发现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跟孩子们接触,课堂上时常保持沉默,很少举手发言。首先,我有意识的多接触,跟他沟通,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借机进行思想引导。其次,在班级活动时,我总给他安排个小小的“角色”,每次活动后在总结的同时,把吴伟“闪光之处”有意识的加重“笔墨”, 在班级里孩子们也对他更加关注,自然他身边多了一些小伙伴。我从孩子的言语中,我感觉到他的老师管理班级上缺乏是给予孩子的爱,经常挖苦、训斥孩子,逐渐的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孩子的话也为我敲响了警钟,在课堂上我不也经常这样吗?看来,我班的学生或许也有和吴伟一样的感受吧!我在班级管理中,尽量改变自己,如果有的学生做了错事,由原来的大发雷霆、粗暴的训斥,变为改为温和的话语、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在课堂上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我会及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孩子,只要肯动脑筋,你是最棒的。吴伟的脸上时常露出快乐的表情,参与的积极也增强了许多。其实,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因为失去兴趣,而缺乏学习的动力。逐渐的他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应用题竞赛,他获得全年部第一的好成绩。在我的关爱中,看到孩子往日的笑脸;在同学的关注中,他找回了久违的温暖;在课堂展示中,增强了孩子的信心。去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他名利前茅,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画上了较圆满地句号。现在他在白山市的一所中学就读,前几天打来电话,兴奋地说:“老师我这次考试取得班级第一的好成绩,而且已被批准加入共青团了。”
孩子的一个电话勾起我的深思: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如何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其学习热情,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我们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去鼓励学生进步,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对每一位学生多一点耐心和爱心,我们又怎么会担心自己上不好课呢?从学生们渴望上课的期望中,我明白了是微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是尊重,让我的课堂有了人情味;是理解,让我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现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还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自身的评价,大多来源于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评价。新课程对孩子的评价大大降低了对学科知识分数的权重,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结合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劢。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温水泡菜慢慢浓,香气自然飘溢出来。在激励教育中注入情感的浓度,必须会使学生把外界刺激转化为自我激励的内驱力。同时,使学生在被爱护与尊重中,感到老师的理解与真诚,从而愿意把老师当知心朋友,吐露心底秘密。这样班主任才能窥测到学生内心世界,找到激励教育的最好契机,发挥好激励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