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诗人禄洪的边塞诗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禄洪是彝族诗人中写作边塞诗数量较多、成绩较突出的一位,他的边塞诗独具艺术魅力,描写了壮阔的边塞风光,饱含着慷慨报国的激情,充满浓郁的思乡之情,在彝族文坛独树一帜。
  关键词:禄洪;彝族 ;边塞诗
  禄洪,字霄宾,彝族,家居宁州甸尾(今华宁县城),明末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出身于明朝云南滇中世袭的土官家族,是禄厚的次子,于崇祯年间承袭宁州土知州。禄洪自幼便酷爱诗文、喜绘画,受到父亲的精心教育,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允文允武,忠君爱国,有“黔借滇为外护,滇借洪为长城”之誉。然朝廷的腐败,统治者的昏庸,使其驰骋沙场之志不能实现,只得归田隐居。
  禄洪一心报国,早年有过从军经历,正因为有了长途跋涉和冲锋打仗的体验,其所作边塞诗格外动人。在现存的《北征集》(钞本,云南省图书馆藏,收录赋3篇、诗60题67首、文2篇)中,收录边塞诗20余首。书法家董其昌和文学家陈继儒分别为之作序。陈继儒序云:“其诗赋小令,气骨沉雄,风华秀整。”可谓评价中肯。
  一、壮阔的边塞风光
  崇祯三年(1630年),建州(在今辽宁大凌河岸一带)土酋入犯关内,危及京师,禄洪被征调,带兵三千,北上勤王,然历数月奔波抵京时,土酋已退兵,皇帝为慰劳禄洪,命其驻防密云墙子岭口。这段宝贵的人生经验,不仅丰富了禄洪的生命历程, 同时,也为其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源泉。
  明人屠隆说:“其言边塞征戍!离别穷愁,率感慨沉抑,顿挫深长,足动人者,即悲壮可喜也。”[1]禄洪不管是抒写心灵感受,还是描绘壮丽的北国风光,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豪壮的情调。
  禄洪才华横溢,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离开繁华的云南,走向遥远的边疆。经过风沙雨雪的锻炼,行军作战的洗礼,他的身心和诗笔逐渐变得粗犷开阔,豪放不羁,于是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和艰苦却充满勃勃生机的军营生活,在他笔下凝聚成铿锵动人的诗章。如《塞上雪》:
  盈尺自今夕,边风吹白沙。为怜穷戍冷,天雨木棉花。
  塞外风卷飘雪,浩浩荡荡,诗人却将之视为上天的怜惜,将雪比作木棉花,别致至极!再如《冬日塞上》:
  漠漠千溪动,萧萧万卉残。烽烟日月掩,剑气斗牛寒。
  霜色戍楼重,雪花边塞繁。朔风起画角,壮士亦悲酸。
  边塞的萧索和寒冷,在“朔风”与“雪花”的相衬下愈发凄苦,但是自己依然坚信“剑气斗牛寒”,表现出了戍边的艰辛和豪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又如《师行》云:
  二月春分折柳稀,旌旗此去故乡违。离亭丝管催弓马,不斩单于誓不归。
  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自豪感,使整个作品洋溢着胜利的情绪。描写的战争气势奔放, 场面宏大,悲壮激昂,有极其强烈的真实感。
  禄洪既是个将士,又是个诗人,因有过这样一段边塞生活, 故他的边塞诗并非一时感兴之作,而有实际的体验在内,是他军旅生活的自我写照。
  二、慷慨的报国激情
  禄洪的诗有着盛唐边塞征战诗的风韵,就抒发个人情怀来说,尽管诗中有着壮志难酬、乡愁难遣等深沉哀婉的感情,但都抵不过他的一腔报国热忱。禄洪的诗作,功利色彩淡薄, 爱国主义精神强烈, 英雄气概突出,他把把报国理想表现得单纯热烈而又执着。
  禄洪执着追求自己的报国理想,忠君爱国的信念坚定不移, 虽屡遭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公,自身抑郁不得志,但诗人并未由此而消沉下去,相反却激起他奋发向上的雄心,如《春日北征途次有怀》是这样的诗句:
  千山迷故国,万里赴都城。夜夜闻鸡声,朝朝祭马行。
  鸟啼思乡动,花拂剑光生。一洗腥膻净,齐歌奏凯声。
  因诗人有着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与宏伟抱负,才毅然北上勤王,不远万里奔赴塞外疆场,“一洗腥膻净”表现出了他的一片赤胆忠心, 表现出他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又如《入卫》:
  虎符承世泽,羽檄翊勤王。独有存心在,恨无双翼张。
  乡随关塞远,愁逐道途长。誓断单于颈,归来庆画堂。
  诗歌中鲜明地表现出了对明王朝的忠贞感念,字里行间也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安定边陲,建功报国的抱负,深深感染着读者的心。
  边地的风霜,生活的艰苦,战斗的残酷,功业上的挫折,这一切都未能动摇和改变禄洪感慨忠义、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百年后读之仍虎虎有生气哉!
  三、浓郁的思乡之情
  禄洪对自己的故乡云南宁州一直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在北游的数年中,始终怀念着家乡,所以在他的边塞诗中,经常能看到他久戍边塞思乡的种种诗句,让人深切的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禄洪的思乡之作都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因而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他的诗歌《塞上中秋》:
  三五寻常夜,何如此夜明?戍楼急刁斗,荒署冷弓旌。
  烟树鸟惊宿,沙场人断行。故园今夜白,户户断肠声。
  在中秋月圆之夜,想到了故乡的明月,想到了故乡和故乡人。将士久戍不归的深沉乡思,情感沉重哀怨,情绪凄凉感伤,整首诗把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真切感人,较有气势。又如《秋日旅怀》:
  来时记饮菖蒲酒,又觉芙蓉秋可怜。战马常嘶明月夜,宾鸿又报早霜天。
  琴间枕上三更梦,香尽风前一缕烟。每恨黄昏愁入幕,无端秋思不堪眠。
  故乡的酒、战场的马,暗示征途艰辛,意境含蓄,在使读者深知诗人思乡心切的同时,又给人一种幽怨悲壮的美,感情真挚,意境深沉。
  戍边日久,远离家乡,自然会增添许多思乡之情。禄洪远在边关,对故土浓浓的思念和依恋,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加深,盈盈乡情跃然纸上分外动人。
  禄洪踏走大江南北,行军边关要塞,以军人之姿,描绘着绮丽壮阔的边塞风情,谱写着大气磅礴的军旅风流,为我们构造了一个新鲜奇特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大量悲壮豪宕的边塞诗,在彝族诗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5》[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4940.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人小说中的梦境描写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了唐代特定的文化与唐人的自身感受,散发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本文将从唐人小说中的梦境描写出发,试图具体阐述出唐人小说梦境描写中各梦类型特征内容,并对其创作原因进行阐释。  关键词:唐人小说;梦境描写;创作原因  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与心理现象,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题材和表现,梦在中国古代各类文学形式中被人们长期地、反复地加以运用。  中国记梦文学的发展最早
摘 要:在《世说新语》当中描述了很多贤媛,她们的选拔标准并非三从四德,而主要在于博学而多才、独立的意识、机警的语言和出众的风度,展现和男子相同的审美旨趣。魏晋时期女性的实际地位不高,选择她们为贤媛的主要原因,是她们展现出魏晋时期备受推崇的名士风流,由她们可以推出魏晋风度的旨趣和审美本质。  关键词:贤媛;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是南朝临川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
《陌上桑》中秦罗敷的形象历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赏析其多样的艺术手法,从而认识秦罗敷的“美”,以及这种“美”对后代文学的意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众所周知,理欲之辩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汉初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乐记》首提“存理灭欲”将理欲对立起来。到宋代,儒家学说集大成者朱熹继二程之后,把《礼记·乐记》这
摘 要:《诗经》中色彩词汇的运用别具一格,它们主要用于修饰动物、植物、人物、各种生活用品等。色彩词汇丰富生动了人、物形象,形成鲜明艳丽的环境,启迪着读者的想象空间,传达了饱满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诗经;色彩词;丰富  《诗经》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汇,形成了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这些色彩词汇主要用于表现动物、植物、人物形象或者生活用品的形象、细节方面。  一、色彩词汇表现动物的形象  《诗经》的色彩词
摘 要:通过对比《[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隐退》的原诗及白话文意译,从引发想象、语言简练、句式音韵、语言特色几个角度分析概括该小令的审美意韵。  关键词:小令;诗味;诗韵  元散曲小令源于唐代酒令,调短字少。《[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隐退》通过一幅山、云、野地,本色恬淡、自然而不妖媚的云山野趣图,表现了诗人张养浩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一、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