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程在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高质量的平面构成教学,对于整个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直接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我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明确等问题仍广泛存在,在社会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下,如何创新现有教学方法、改进现有教学措施是现代艺术类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平面构成课程与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出发,分析探讨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以及课程创新的方法,以期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平面构成;课程创新
作为一门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具有思维拓展引领作用的课程,平面构成课程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在帮助学生完善设计理论、创造现代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融入,平面构成课程使得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审美思维也因此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时要注意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时,还习惯于将教学重点放在点、线、面各要素的理解和组合上,该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彻底理解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寻找有效途径进一步创新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成为了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本文将就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课程创新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重点不突出
调查数据[4]显示,教学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目前我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常见,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将构成形式的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填鸭式”教学的特点十分突出,教师往往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错误的将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重点,因而总是倾向于采用首先讲解理论知识、平面构成方法,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下,学生平面构成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均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模式化的构成方法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将遭到极大挫伤,创作出来的个人作品也将严重缺乏创意。
1.2 课程课题设置不合理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深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未来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现阶段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有意识的将二者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会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课题。但受到对实践教育认识不全面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所设置的实践课题往往形式过于单一且作业量过大,导致学生在履行课题任务时极易产生无从下手的无措感;此外,过于严格的手绘条件、硬性标准也极易引发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简而言之,不合理的课题设置不仅无法有效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
2 、创新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的建议
2.1 运用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
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破而后立的教学思想,其精髓在于突破原形束缚、通过主观意识进行再创造[5]。从本质上来看,打散是带有一定破坏性的元素提炼方式,即将一个完整的图形分解成多个具备相对图形独立性的局部,然后要求学生对局部进行提炼,以抽象化、规律化、系列化、群化的方式让局部组合成崭新形象。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使学生对点、线、面等基本构成形态产生更透彻的理解。而重构则是对打散的局部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该过程要求学生运用构成形式美法则组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对元素进行重新构图和组合,赋予局部元素以新的图形意义,创造出超越原图的、更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新形态。
大量实践研究证实,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图形设计构思能力方面有突出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其以具象的图形作为重构元素,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创意的表达作为重构的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发现美、提炼美、表现美,同时还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设计工作上均有极大帮助。
2.2 运用案例教学法
平面构成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初次接触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平面构成课程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案例教学法拉近学生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平面构成课程的重要性和魅力,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继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其次,在结合实际的设计案例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设计中构成元素在人類生产生活中运用的范围和运用的方法及运用后的效果;最后,及时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尤其加强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习惯,为其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创新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对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多途径的向学生展示课程魅力,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家桢.浅谈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打散重构思维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6,29(11):383.
[2]洪学刚.浅谈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的互动[J].才智,2014,(1):37-37,39.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平面构成;课程创新
作为一门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具有思维拓展引领作用的课程,平面构成课程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在帮助学生完善设计理论、创造现代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融入,平面构成课程使得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审美思维也因此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时要注意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时,还习惯于将教学重点放在点、线、面各要素的理解和组合上,该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彻底理解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寻找有效途径进一步创新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成为了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本文将就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课程创新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重点不突出
调查数据[4]显示,教学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目前我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常见,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将构成形式的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填鸭式”教学的特点十分突出,教师往往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错误的将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重点,因而总是倾向于采用首先讲解理论知识、平面构成方法,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下,学生平面构成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均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模式化的构成方法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将遭到极大挫伤,创作出来的个人作品也将严重缺乏创意。
1.2 课程课题设置不合理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深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未来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现阶段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有意识的将二者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会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课题。但受到对实践教育认识不全面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所设置的实践课题往往形式过于单一且作业量过大,导致学生在履行课题任务时极易产生无从下手的无措感;此外,过于严格的手绘条件、硬性标准也极易引发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简而言之,不合理的课题设置不仅无法有效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
2 、创新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的建议
2.1 运用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
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破而后立的教学思想,其精髓在于突破原形束缚、通过主观意识进行再创造[5]。从本质上来看,打散是带有一定破坏性的元素提炼方式,即将一个完整的图形分解成多个具备相对图形独立性的局部,然后要求学生对局部进行提炼,以抽象化、规律化、系列化、群化的方式让局部组合成崭新形象。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使学生对点、线、面等基本构成形态产生更透彻的理解。而重构则是对打散的局部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该过程要求学生运用构成形式美法则组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对元素进行重新构图和组合,赋予局部元素以新的图形意义,创造出超越原图的、更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新形态。
大量实践研究证实,打散重构的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图形设计构思能力方面有突出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其以具象的图形作为重构元素,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创意的表达作为重构的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发现美、提炼美、表现美,同时还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设计工作上均有极大帮助。
2.2 运用案例教学法
平面构成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初次接触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平面构成课程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案例教学法拉近学生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平面构成课程的重要性和魅力,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继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其次,在结合实际的设计案例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设计中构成元素在人類生产生活中运用的范围和运用的方法及运用后的效果;最后,及时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尤其加强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习惯,为其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创新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对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多途径的向学生展示课程魅力,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家桢.浅谈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打散重构思维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6,29(11):383.
[2]洪学刚.浅谈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的互动[J].才智,2014,(1):3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