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 教学;导入语;契合度;趣味性;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046—01
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语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序曲,是引出当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和必然过程。导入语不仅关涉教学内容的引出、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注意力的凝聚,而且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科学性与逻辑性、思辨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故事性的统一,它的设计和运用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笔者认为一节课好的导入语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一、导入语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其心理和身体成长阶段密切相关,不同年龄阶段的逻辑思辨和形体具象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随着学生年龄特征的变化“因时施教”,在不同年龄阶段找出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爱听语”。如小学低年级生爱听一些神话故事,要结合学习内容,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神话故事,小学语文一年级《月亮的心愿》可以结合“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天狗食月”等传说进行导入语;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外太空、航空技术、飞船等感兴趣,可以结合天文知识,在数学、语文等教学中恰当选取相关内容作为导入语。
二、导入语要与所讲的内容有较高契合度
导入语的主要功能是引出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温习已经学过的主要知识点,又要引出新课和新的知识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导入语的内容要与所讲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契合度,避免 “漫无边际”。如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走进数学世界”,教师可以用投影仪投出著名数学家的一段“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三、导入语应该具备较浓厚的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能够驱使人们调动内在和外在的多种因素去完成某项社会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有趣的知识,如谜语、音乐、名言、图片、历史事件等引入新课,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启发、诱导的目的。如小学语文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就可以通过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的方式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不同民族,明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然后引出要讲的内容。
四、导入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近年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同,教学过程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其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结合教学内容主动布置教学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走,对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主动质疑。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具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五、导入语应该具备较高的凝聚性
凝聚性指的是导入语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言简意赅地表达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过渡到要学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上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导入语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不宜“喧宾夺主”,过多挤占正常教学的时间,以每节课45分钟为例,导入语的时间一般3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5分钟,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一个成功的导入语应具有艺术的魅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导入语应该具备适度的灵活性
导入语是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导入的主要环节,导入语受到教师经验、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讲授重点、教学情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导入语应该具备适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媒体导入、提问式导入、疑问式导入、情景式导入、表演式导入、科普性导入、故事性导入等多种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单一的,彼此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导入语的运用中,不同学科之间还可以交叉使用各学科的课程知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亲切感和融合感。
总而言之,导入语是一堂课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导入语与所讲内容的契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过程达到知识性、趣味性和价值性的和谐统一。编辑:陈富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046—01
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语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序曲,是引出当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和必然过程。导入语不仅关涉教学内容的引出、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注意力的凝聚,而且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科学性与逻辑性、思辨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故事性的统一,它的设计和运用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笔者认为一节课好的导入语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一、导入语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其心理和身体成长阶段密切相关,不同年龄阶段的逻辑思辨和形体具象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随着学生年龄特征的变化“因时施教”,在不同年龄阶段找出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爱听语”。如小学低年级生爱听一些神话故事,要结合学习内容,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神话故事,小学语文一年级《月亮的心愿》可以结合“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天狗食月”等传说进行导入语;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外太空、航空技术、飞船等感兴趣,可以结合天文知识,在数学、语文等教学中恰当选取相关内容作为导入语。
二、导入语要与所讲的内容有较高契合度
导入语的主要功能是引出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温习已经学过的主要知识点,又要引出新课和新的知识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导入语的内容要与所讲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契合度,避免 “漫无边际”。如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走进数学世界”,教师可以用投影仪投出著名数学家的一段“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三、导入语应该具备较浓厚的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能够驱使人们调动内在和外在的多种因素去完成某项社会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有趣的知识,如谜语、音乐、名言、图片、历史事件等引入新课,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启发、诱导的目的。如小学语文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就可以通过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的方式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不同民族,明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然后引出要讲的内容。
四、导入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近年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同,教学过程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其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结合教学内容主动布置教学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走,对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主动质疑。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具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五、导入语应该具备较高的凝聚性
凝聚性指的是导入语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言简意赅地表达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过渡到要学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上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导入语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不宜“喧宾夺主”,过多挤占正常教学的时间,以每节课45分钟为例,导入语的时间一般3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5分钟,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一个成功的导入语应具有艺术的魅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导入语应该具备适度的灵活性
导入语是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导入的主要环节,导入语受到教师经验、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讲授重点、教学情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导入语应该具备适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媒体导入、提问式导入、疑问式导入、情景式导入、表演式导入、科普性导入、故事性导入等多种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单一的,彼此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导入语的运用中,不同学科之间还可以交叉使用各学科的课程知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亲切感和融合感。
总而言之,导入语是一堂课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导入语与所讲内容的契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过程达到知识性、趣味性和价值性的和谐统一。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