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以知其印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已往,今日我们因人以知其印,因印以知其人,也许还能感受到前人倾注于篆刻中的精神与血脉。
  图章篆刻,前人目为雕虫小技,然小道亦有可观者。如文字之演变,秦汉至今,声音之误,形体之变,不知有几。借助印文以稽考古文字,对于学术研究助益匪浅。明清以来,从事于篆刻者,或偶一为之,或赖以为生,若非痴迷,技鲜能精。印之为物虽小,当其与贤人君子发生关联后,就更加受到世人的爱重。印以人传,所关注的不仅是其技艺高低,而是背后所象征的人格风范。如《诗经·甘棠》篇所咏召公遗爱,因召公曾在甘棠树下休息,诗中反复叮嘱不可斩伐,不可敲击,不可攀爬,思其人犹爱其树。
  印以人传
  明末清初,福建侯官有一农夫在田中耕作时,捡到一枚铁铸的宋信国公文丞相讳天祥之印,后归一老儒。周亮工在福建时,想以金易之,老儒不肯,即使提高价格,其依旧不肯出售。门人陈濬告诉周亮工说:“这就是老儒的良田,怎么肯卖给你,老儒得到这个印章,凡是人家有疫祟者,或有疟疾者,拿着这个前去镇压就能痊愈,以此得到丰厚的报偿。后来求他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地方路途遥远,老儒不能前往,就印在纸上给人,粘贴在家里或疟者额头上也能好。每张纸定价一星,这就是老儒的聚宝盆,哪里肯卖给你?”
  于是周亮工不再提起购买印章之事,仅买回几张印纸。周亮工《印人传》开篇记述了此事。在《书文信国铁印后》中,他说道:“此印不知何时遗田间,其在厓山兵败,走安南时耶!丞相死柴市,张千载自燕山持丞相发与齿归,嗟夫,此亦丞相之发与齿也,此丞相所谓苏武节、严将军头、嵇侍中血、张睢阳齿、颜常山舌也,鬼神那得不钦。后聞得印者辄不灵异哉!”
  张千载,庐陵人,文天祥之友。文天祥贵显时,屡以官征辟,皆不就。临安既破,文天祥自广东还,至吉州城下,张千载来见文天祥,说:“丞相赴北,某亦往。”于是就寓居于文天祥囚所附近,日以美食奉之。在燕京三年,暗中造一木椟。文天祥就义后,即藏其首。又寻访文天祥妻欧阳夫人骸骨,火葬之后,收拾遗骨置囊中,和木椟一起带着南归,付其家葬之。
  “此丞相所谓苏武节”一句出自文天祥《正气歌》:“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周亮工认为,这个印章就如同文天祥的发与齿,上面凝聚着忠臣烈士之英灵,甚至于鬼神都钦敬,所以才有上述神奇之事。文天祥死之日,元朝皇帝也叹曰:“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
  治生之道
  古人治生之道有限,或因家贫,不得已而赖治印为生。其中艰辛,至今读来仍令人鼻酸。盖以此谋生,终年埋没于路边小摊,有才华也难被人欣赏。福建侯官有一以图章知名的蓝挥使,知道周亮工癖好印章,拿了几方前来,周亮工颇为满意,又让他再刻几方印,更加好。后来有人看到这些印章,说:“这不是蓝挥使刻的,是薛弘璧所作。”于是周亮工就试着让薛弘璧刻了一章,水平和蓝挥使一样,章法、刀法都没有什么差异,这让周亮工感到惊讶。周亮工把薛弘璧叫来询问其中缘故,薛弘璧恂恂不竟言,后来竞为他刻印数十方。周亮工遇见薛弘璧时,后者已经七十多岁了。
  一次,薛弘璧在周亮工处,泫然泣下,说:“我老了。我擅长此技将近四十年,没有一个欣赏我的。家贫无从得食,借此养活妻儿,每日在开元寺市肆中,为不知道是什么人治印。来的都是按字数计算价格,多则十余钱,少则三数钱一字,字体稍有不正,尚且命令剜去,这样过了数十年。没想到今天碰上了您。”说完复泣下,点点泪沾所镌刻印章上。薛弘璧能在晚年得遇知音,其事迹载入《印人传》中,长存天壤,没世而名不泯焉,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为了生计,不得不卖艺为生者,不独薛弘璧一人。张鹤千家赤贫,有欲得其印章者,等到他家揭不开锅了,就带上粮食去求印,他即肯为人刻印。如果看到瓮中还有些粮食,就不干了。当然,也有即使贫困,亦不以此技奔走显贵之门者。郑弘祐图章得何主臣之传,隐居于秦淮,家贫且老,不凭借自己的技艺干求权势豪门,向人也绝口不提起自己会篆刻。不是人问起来,总是密不相示,因此更加贫困。平时他也爱玩弄一些小古玩,或是与人交易以补贴生计,然终无济于贫。
  周亮工《书郑弘祐图章前》说:“予于此道见始终于贫,而其技确可传者,梁大年及弘祐二人而已。”梁大年好作印,每次构思一印,必精思数时,然后用墨书写在纸上,熟视得当之后,又恐朱墨有异,再以朱模之,没问题之后,再上石,因此他所镌刻的都有笔意,且不墨守前人法,能够运以己意。他家中赤贫,晚年益窘。有个王叔宝,家多收藏,以十余个明宣德年间官窑所产瓷盘赠送给他。瓷盘放在几案上,梁大年用衣服盖着,走的时候拿衣服,瓷盘掉在地上碎了一半。梁大年瞪目向叔宝说:“天欲贫死梁年,公安能生我哉?”于是尽碎其余,不复顾。生平不奔走显贵之门,终以贫死。也有不以金钱为意,自命风流的旷达之人。汪弘度拿到钱后不给人刻,都在粉黛中散尽了。再次得钱才给人刻印,最终还是随手散尽。这也可见其技艺颇佳,否则不敢这样做,也没人会买他的账。
  技进于道
  艺术家大多有些不同于常人的癖好,这在印人中亦有所表现。酒好像能带给他们一种特殊的力量。林晋白曾说:“不饮则腕殊无力,奏刀遂惛惛有俗心。”不喝酒手上就没有劲,还影响艺术创作。林晋白善于刻晶章,他认为镌刻晶章是易事,而人以为难,那是高自造作罢了。他喜好饮酒,醉后纵横任意,虽然一往有奇气,而当其意到神来时,目中乃不知有晶,因此往往弄坏其钮。坏了他就藏起来,拿自己的钱买了新的赔偿人家。虽然有人劝他少喝点,但他依旧饮酒如故,坏人钮如故,得钱别易晶以偿如故。后来据说因酒而亡。
  浙江兰溪有一姜次生,除了寄意于图章,就是寄情于酒。喝酒就醉,醉了就歌诵元人《会稽太守词》。他又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众人环绕一圈听他唱歌,他也不在意,声音还更高,每次喝醉了就是歌《会稽太守词》,不屑于他调。他曾经对丽水县令方邵邨说:“您嗜好图章,我的手艺也不错,愿为您制作数方。我平生不懂得干谒,但是嗜好饮酒。您让我喝醉,我替您治印。您满意,我也满意。”方邵邨于是就给他酒喝,他醉即歌《会稽太守词》,于是方邵邨得到他的印最多,署中的酒也让他喝光了。
  一天深夜,署中都在熟睡,忽听敲门声甚急,方邵邨惊起,还以为寇贼来了,不然就是上面有紧急命令。赶紧起来询问,原来是姜次生求见。方邵邨派人去说:“夜半了,有什么事儿等天亮再说吧。”姜次生说:“事甚急。”方邵邨以为他有什么重要的消息,急忙上前迎接,执手相问,姜次生说:“我刚为您治成一印,自我感觉不错,等不到天明了,急欲让您看到。还有什么事比这更着急的吗?”于是就把手中拿的印章给方邵邨看,方邵邨大笑。姜次生又说:“像这样的印,不值得一醉吗?”于是痛饮,天刚亮才离开,又到桥上歌《会稽太守词》。桥边做生意的人家起来比较早,都来听他唱歌,说他起得更早。姜次生无妻子儿女,常自言说:“曲蘖,吾乡里;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悠游于醉乡之中,以印章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能有姜次生这么通达的心态者,于当时为少见,在今日亦难被一般人认可。就连撰写《印人传》的周亮工,自述其生平好图章:“见秦汉篆刻及名贤手制,则爱玩抚弄,终日不去手,至废寝食,以求骋其欲,不啻如时花美女,殆坡公所云未易诘其所以然者。”其看待篆刻之道,亦是矛盾的态度。据《书顾中翰印章前》,顾中翰以理学文章世其家,戏为图章,遂臻于妙境。周亮工与其为莫逆之交,曾经戏与顾中翰说:“君文艺棋酒,一时将去,以此让人,小存廉名,未为不可。”顾中翰听后失笑,他方究心于经世大业,也不屑于为此。
  然而就在下一则《书张江如印章前》中,他又对友人张月坡说:“令子当为其大者,请勿事此。”让张江如学习举业,不要从事治印。当时张月坡之子张江如方从其父学举业,制举业有声,旁涉印事,亦臻妙境。可见,从根本上来说,周亮工还是认为篆刻是小道,即使是他劝顾中翰,也是余事作印人,而非如姜次生一样,将毕生托付于此。
  然不论持何种观念,印章一道,源远流长,代不乏人,史不绝书,亦有可观者。今日当然不用怀疑印章作为艺术之价值,回顾前人事迹,今日治印者也可从中吸收一点教益。不独为模仿古人,贵在合古人之法而能运以己意,这又离不开胸中有书数卷,如此,技方能进于道。
其他文献
方寸之间,是文字的古拙隽永、中和浑穆;方寸之间,是笔意的铁画银钩、苍劲驰骋;方寸之间,是刀法的天趣节律、曲致流畅。形神、虚实、阴阳、奇正、刚柔、方圆、疏密尽得其间,篆与印之博大精深、千姿百態,蔚为壮观。一字见心,一印华彩,线条纵横下的是传统艺术精粹的集成,更是三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
期刊
京剧《碧玉簪》是程砚秋大师早期的代表作,在文本、主题、艺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很高价值。本文重点以『梳妆』『洞房』和『病房』三场戏的核心唱段来导赏这部经典作品,旨在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呼唤人们高度关注经典剧目的传承。  剧情及创作背景  京剧《碧玉簪》说的是明代礼部尚书张瑞华有女玉贞,许配给了同乡赵启贤。玉贞表兄陆少庄因求婚于她先被拒,买通了媒婆,于婚前托词骗得玉贞的碧玉簪,并伪造了一封情书,乘
期刊
现代考古证明,在中国,商代便使用了印章,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印章,原本的社会功能是“以检奸萌”。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凭信”获取“防伪”的目的。帝王和大臣用它彰显皇权,百姓用它证明身份。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它挂在腰间,此为佩印;百工将印记留在陶器、青铜器上,以表示制作者或作坊地,此为“物勒工名”;在系腰带的带钩上制作印章,谓之带钩印;将印烧烫后,在马的身上烙出印记,标明归属,谓之烙马印。
期刊
印章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之一,歷来为文人所重视。古人关于篆刻的实践和理论层出不穷,不仅出现了很多篆刻大家,也诞生了诸多理论著作和印谱。现代人学习治印,绕不开这些名家和典籍。  印章艺术之发展始终与汉字、书画艺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既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也离不开文人墨客的灵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印章艺术大放异彩,尤其在艺术家的推动下,古人关于篆刻的实践经验不断累积,篆刻理论则不断丰富
期刊
一座塔,一座园。或厚重,或灵动。古塔与园林相辅相成,或因塔成景,或以塔为园,于庄严宁静中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彰显着人文意趣与和谐之美。  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走进某一处园林,多会遇见一座塔。  一座塔,可以是白色的,象征着圣洁与庄严;一座塔,可以是灵动的,承载着历史与传说;一座塔,可以是古雅的,展示着艺术与沧桑。在园林中行走,遇见一座塔,便邂逅了一园风景。  有一种塔是白色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
期刊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扩建于清光绪年间。何园是我国十大私家园林之一,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坐落于古运河东南段北部的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大街,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其造园精致,是我国晚清时期园林之精品,为我国十大私家园林之一。  何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旧址是清乾隆年间的双槐园(吴氏片石山房)。清光绪九年(1883年),卸任官人何维键(1835年生,字汝持
期刊
以刀为笔,金石为笺。方寸之间融天地万物,朱白之际寓阴阳哲学。一枚小小的印章何以传承千年,成为承载中华文明的艺术符号?几千年来以印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篆刻艺术经历了哪些变化?  篆刻学也被称为“印学”,通俗的理解可以定义为印章制作与应用的艺术学科。古文献中对印章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玺、印、章、宝、钤等不下20种。现在经常把篆刻和印章等同而论,实际上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早期形式也不只印章,还有符节、封
期刊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中,有一件元代雕漆名家张成制作的剔犀云纹盘,漆层多达数百层,光泽莹润,圆盘内外雕饰云纹,刻工精湛。刀口处,四道朱漆夹杂于黑色漆层间,是为明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中记载的“乌间朱线”技法,既显深沉又不失细腻,风格内蕴却难掩精致。  除剔犀外,漆器的技法风格千文万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并用其制作器物的国家。由于漆具有防潮、防腐、防虫蛀的功用,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漆
期刊
明清易代之际,坚守气节的晚明士人对清军入侵采取了不同策略:或抱持抗战决心,舍生取义;或逃遁山野湖海,隐居避世。浙江余姚人朱舜水先是积极抗清,当复明无望后,他又流亡日本,对日本近现代的儒家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朱舜水,原名朱之瑜,晚明著名儒者,因他曾三次被明末和南明皇帝特征而未就,故人又称之为“征君”。舜水本是朱之瑜的号,他东渡日本后,日人多以此号称之,故此名在日本较为知名。  朱舜水轻
期刊
它极尽华美,却不事张扬;它色彩热烈,却从不流俗。从新石器时代的单色素漆到战国秦汉极具个性的红黑对比,从魏晋南北朝的夹苎工艺到隋唐两朝金银平脱、嵌螺钿的创新发展,從宋元的静谧简朴到明清的皇室奢华、不惜工本,中国漆器历经数千年发展,以质地轻巧、工艺繁复、色彩亮丽、气质典雅而惊艳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