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民间崇拜与禁忌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然崇拜
  山 青藏高原海拔高,多崇山峻岭,生活在高原的民族多有敬山的民俗,一些山势奇特的山,都会附有神奇、神秘、瑰丽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他们认为山有山神,像拉脊山,就有宗喀杰日山神,是阿尼玛卿的四太子;循化境内的积石山系,就有拉庆扎西环本山神等,所以汉族聚居区,人们多在山上建有山神庙,书写有“远驱虎狼三千里,近保百姓百万家”的对联,祈求山神保佑;藏族聚居区,多在山头火山口设有扎子(拉则),悬挂经幡,以祈求山神护佑一方土地和百姓;并有转山的习俗,每年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隆重的仪式,以表达崇敬之意。
  水 生活在高原的民族也多有敬水的民俗,人们把养育了一方民众的河流,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与水有关的泉、井、瀑布等,也得到人们的崇敬和保护,有些也会附有神奇、神秘、瑰丽的神话或故事,如延续千年的青海湖祭海活动,古湟中八景之一的“龙池夜月”(西宁苏家河湾药水泉)祭祀活动,五峰寺每年香花祭澄华泉,各地除夕晚祭井活动,佛座前敬献“净水”的宗教仪轨,腊八节献水、以冰预测来年农事收成等与水有关的民俗活动。
  风 “大风摧树木”“大风起兮云飞扬”,千百年来,人们对风这一自然现象也常怀有敬畏之心,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代天兴风之神被尊称为“风伯”,也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尊奉的诸神之一。西宁小峡就建有风神祠。小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独特的自然风光,以“石峡清风”为名,曾被列为西宁古八景之一。峡西口南岸悬崖上有一岩洞,深约两米,洞口朝下。也许是峡窄风急的原因,大风天里狂风经过洞口,引起共鸣,呼呼作响,故传说洞中住有风婆婆,因称“风神洞”,俗称“风婆婆洞”。据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兵备道安邑刘敏宽所修《西宁卫志》记载:“城东三十里石山对峙,半崖有风婆岩,每遇大风,祷之则息。”故官府按期祭之。清人朱向芳为此曾赋诗《風神洞》:“风姨何处家,石洞锁烟霞。山月眉含翠,溪云鬓掠花。气清河两岸,力挽水三叉。从此扶摇去,鹏搏路不斜。”诗中用山月、溪云等小峡景色描绘了“风姨”美丽的容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雨 我国以农立国,大多数地方靠天吃饭,对雨水的渴求可说是刻骨铭心。“一夕骄阳化作霖,梦回冰冷湿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大诗人杜甫就在《春夜喜雨》一诗中表露了自己因下雨而喜悦的心情。司雨之神也被尊称为“雨师”,也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尊奉的诸神之一。他常与司风之神一起,被称为“风伯雨师”。过去每遇大旱之年,农夫心中如汤煮,河湟地区常有集体性的求雨活动,祈求“四郎神”“娘娘”显灵降雨,称为“走纠子”。纠子一般都由青壮年男子组成,他们个个穿着破烂衣衫,甚至赤脚,头戴杨柳枝编成的凉圈,手执杨柳枝条,形容枯槁,一路唱着“一枝儿杨柳,一朵儿云啊,十枝儿杨柳,满天的云啊”或“救(哇)——命”的词,朝当地求雨的神山或城隍庙走去。西宁周边和湟源一般到城隍庙求雨。纠子经过的村庄,村民们个个面带愁容,自觉携带饮水和食物,无偿提供给他们,年轻人随时随地加入队伍,所以队伍越走越壮大。湟中西部一般到南佛山求雨,然后抬着娘娘轿子和四郎神位到西宁城隍庙会师,所以就有“四郎不进城,进城天不晴”的说法。
  雷雷声一响,声震九天,人们对天上打雷这一自然现象向来怀有敬畏之心,认为这是上天发怒。代上天司雷之神被尊称为“雷神”“雷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道教诸神之一。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雷公袒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脸赤色猴状,足如鹰鹯,左手执楔,右手持锥,呈欲击状,神旁悬挂数鼓,足下亦盘蹑有鼓。击鼓即为轰雷。雷是惩罚罪恶之神,他能辨析人间善恶,代天执法,主持正义,击杀有罪之人。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被诛杀,这也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电 千百年来,人们对天上闪电这一自然现象也常怀有敬畏之心,认为这是上天发怒,代天执法,击杀忤逆有罪之人。古人对打雷闪电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代上天施行刑罚的役使神被尊称为“电母”,电母又称闪电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尊奉的女神之一,主要掌管闪电。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电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电之神。河湟各地庙宇内、城隍大殿内山墙上常绘有雷公电母行云布雨的图案。
  二、祖先崇拜
  祭祖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古人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清明上坟祭祖的热闹场面。《颜子家训》中也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勤。”慎终追远,自古以来,上坟扫墓被视作大事。河湟地区祭祖,家族集体举行的除天赦(田社,西宁和西宁以西)和清明(西宁以东)最隆重以外,还有农历正月初三、七月求护佑后嗣,老小平安,风调雨顺,农事有成,读书者能登榜,外出者发财归;十五、十月初一和除夕;另外是亡人的忌日等。祭祖时,视个人家庭经济情况,必带纸品、香表、果品、奠茶(奠酒、蜡烛、鞭炮)等。祭祀仪式各地大同小异,按辈分依次跪拜,首先祭奠后土(土地神),再遥祭先辈迁出地的先祖,然后祭拜先祖,追怀恩德,再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重申家训,进行训诫,勤俭孝顺者得到褒扬,忤逆不孝者受到训斥。
  家谱 自古地分远近,人分亲疏,普天之下,人伦至上,逊顺齿让,报本崇先。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同宗共祖,家谱所载。家谱掌三族之籍,奠世系,辨昭穆,尊祖敬宗、收族为大。考世系,知终始,所以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对家族来说,家谱是神圣的,一般供奉在家族内有威望之家。殷实之家,专门做有精致的“家谱堂”,以供存放家谱之用,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燃香磕头;年末或重要节日,族人要亲自跪拜。家族内如遇丧事,必须将家谱请至丧家供奉,丧事结束前,请“老师傅”将亡人姓名按辈分、长幼顺序、男左女右的规矩载于谱内,并记入孝男姓名,以长子指血蘸名,以示血脉传承。待丧事过后,恭送家谱到原供奉之家。
  三、俗神
  灶家娘娘 民谣里说:“腊月二十三,灶家娘娘要上天;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三的主要节目是祭灶,就是祭祀灶神爷。据说灶神爷是天上玉皇大帝封的,他专管普天下各家的灶火,官号是“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其他的神仙在天上各有各的官府,各司其职,唯独灶王爷“插队落户”到人间,与老百姓“同吃同住”,每天对“东家”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监督考察,看你一年内是否有善举,还是有恶行。然后等到腊月二十三,“灶神上天白人罪状”(《抱朴子·微旨》),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打小报告”。玉皇大帝根据灶神爷的禀报,对这家进行奖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主人家新的一年内是否平安,就看灶神爷汇报的好坏了。灶王爷短短的七天“述职假”满后,大年三十又打道回府,对这家再进行新一年的监察。正因为他会打“小报告”,人们对灶神爷是很敬畏的,就像《论语》中说的:“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与其巴结内廷当官的,还不如巴结好灶神爷。过去,家家最圣洁的地方,都供着灶神爷的神位,有的人家还专门做有精雕细刻的“灶爷堂”,即使没有灶爷龛的人家,也要买张灶神的神像,恭恭敬敬地贴到墙上。两边还贴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横额一律是“一家之主”,连家长的位置都让给了他。   民间诸神中,灶神爷的资格是很老的,基本上是神中的“元老”,据说早在我国上古的夏朝,他就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关于灶神爷的来历,据大学者孔颖达说,(上古五帝中的)颛顼有个儿子名叫“黎”,后称祝融,被祀为“灶神”;而司马彪更具体地说:“灶神着红衣,状如美女。”河湟谷地祭祀的灶神是夫妇,更信仰的却是“灶家娘娘”,所以有“腊月二十三,灶家娘娘要上天;腊月二十四,打发伙计家里去;腊月二十五,掌柜的宰下个大年猪”的民谣。也许是女性更能体谅民间的疾苦,所以有“灶家娘娘”在,人们对她回宫禀报是较为放心的。
  祭灶之前,家中已烙好了灶饼,河湟谷地人家的灶饼是按家中人数准备的,人有几口,饼就准备几个;还准备了料瓣(磨碎的豆粒)、象征性的草捆(即两三寸长的小草捆),因灶神上天时“路途遥远”,所乘的坐骑一路上还得饮水、吃草料。正因为如此,城镇上这几天卖炊饼和“灶马”(即在纸上印有备鞍的马)的生意也很红火。二十三日晚饭后,人们在清扫干净的灶神牌位前敬献糖果(灶糖)、灶马、灶饼、清水、料瓣、草捆,然后点灯上香,并虔诚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神上西天;有灶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内地还有用烧融的灶糖涂抹灶爷神像嘴的风俗,认为灶神的嘴甜了,就不会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谚语说“小恩小惠能买转帝王的心”,以糖涂嘴这种风俗多少带有一些“行贿”的诙谐成分。庄重的祭灶仪式结束后,等到神像前香尽灯灭,人们便撕下上年的灶爷神像和两侧的对联,与草捆、料瓣等一起焚烧、抛撒,以“打发灶家娘娘快上天”。
  土地神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群物皆土所载,故土为群物之”;按照汉字“六书”的意思,“社”字从示土,明确指出祭祀土神,“土”能生万物,养育人類,繁衍生息,其功德厚大,就被奉若神明。土地神虽是管理本乡本土的一方神,却是级别最低的小神。民间俗称为“土地爷”“地方奶奶”,各地庙宇中所塑神像,土地爷和土地奶奶都是慈眉善目、须发皆白、衣着简朴的老人。每年二月初二,备贡品奉祀,以求祈福报功,求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阖家平安。河湟各地汉族祖茔,都设有“后土”碑,祭祖前都要敬献祭祀后土,以求土地爷护佑后嗣。社火的起源,也缘于祭祀土神和火神。人类从蒙昧的远古起,就对土地怀有感恩之心,认为大地养育了万物,所以从远古起,就设有管理土和火的官员,让他们除了管理好土和火以外,还要负起祭祀土神和火神的责任。
  四、火神
  “火”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产生了巨大作用,人类从蒙昧的远古起,认为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但也能焚天毁地,使万物灰飞烟灭。就对火怀有敬畏之心,并说火有火神,其名叫“祝融”。据史料记载,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祝融发明了使用火和留火种的方法后,黄帝封他为主管火的正火官。后因祝融对南方的情况比较熟悉,又派他来到衡山附近做司徒,死后葬于衡山,故南岳衡山就是祝融的道场。现衡山的最高峰叫祝融峰,山顶上建有祝融殿。河湟地区的庙宇内,一般都供奉有耳后长有红毛、面容狰狞的火神爷,令人敬畏,所以过去人们贴春联时,不忘在厨房贴上写有“小心丙丁火”字样的红纸条,以示告诫。
  牛王 即牛神,是农家供奉的保护耕牛神。祭祀牛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河湟地区是农牧交界区,许多人家均养有耕牛,牛力大,易饲养,性温顺,忍辱负重,深受农民喜爱,所以一般各村村庙均供有牛王,和其他诸神共享民众祭祀。
  马祖 亦称“马祖神”。人们驯马以供驱使由来已久,秦汉以前人们都崇“天驷”为“马神”,自商周以来,征战中都少不了骏马,尤以乌骓、赤兔、汗血马及“昭陵六骏”闻名天下,因而就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河湟地区是农牧交界区,许多人家均养有马匹,马形象俊逸,力大,耐力强,性温顺,深受农民喜爱,所以一般各村村庙均供有马祖神,俗称“马王爷”,和其他诸神共享民众祭祀。
  雹神 凶神。俗话说“一年庄稼两年苦”,农民辛辛苦苦在田里刨食,好不容易盼到庄稼抽穗扬花时节,天空中突然涌出翻滚着疙瘩的乌云,而那边缘镶着昏黄色的云,正是令人们惊恐万分的雹云。一阵狂风吹过,随着闷雷声,跳棋子一样的冰雹从乌云中带着啸声攒射而下,猪被打得嗷嗷直叫,麻雀像箭一样掠进屋檐,枝叶在撕裂声中纷纷坠落,青翠的菜叶转眼间只剩下叶筋。为了求得“雹神爷”的慈悲和宽恕,农民不会在村庙里供奉雹神,却在村前村后的山头上筑起一个个高高的土堆,人称“镇墩”,每年春播过后,人们扛着上面画了好多符的木牌,敲锣打鼓,来到镇墩旁,经过一番仪式,将木牌砸入其中,名日“插牌”。据说有它镇邪、庇护,雹子就会绕道。另外,有的地方用土炮轰击雹云,炮内除装有火药外,还装有一些从前被人们视为最“脏污”的东西,以此让雹神蒙羞远避。
  五、其他
  禁忌 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的条件下,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受民间信仰、宗教、伦理道德、婚丧礼仪和经验总结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了许多禁忌,这些禁忌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对“虹”这一气象现象,民间忌讳用手直指彩虹,并有“东虹太阳西虹雨,南虹发猛雨,北虹卖儿女”的民谚;忌讳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出门,如阴历初十;忌讳在山神庙宇旁、山口泉头等处解手方便;忌讳在宅院内种植杏、松等树种;忌讳年初、节日或清晨上门借钱;忌讳早晨出门就撞见挑空水桶的人,忌讳早晨出门就听到乌鸦叫;忌讳给客人单手递茶饭,忌用有豁口的碗碟待客,忌用筷子敲击碗碟;忌讳反手倒水、盛饭菜;忌讳送还所借别人的桶、盆、锅、蒸笼等物件时空物送回;忌讳客人刚出门就扫地;忌问路问话时“白搭话”(没有称呼);忌打断别人说话(接下旬)等;在婚丧嫁娶的红白事上忌讳更多。
  “白方”与巫术 过去,在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一般人生病、受伤,想就医看病是无从谈起的,除了采用一些民间验方、土法“白方”(偏方)治治外,乞求“法拉”(巫医)捉鬼搌病是常见的做法。土法“白方”一般用的材料是农村常见、易找的,如葱根、姜皮、焦土、瓦片、白矾、五色粮食之类。由于是民间长期验证的,有些“白方”还是很管用的。巫术是求神的代言人巫师治病的活动。通过巫师“法神”“画符”“捉鬼”“送鬼”“忌门”等一系列活动,替人“治病”。有时通过巫师“法神”,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敬惜字纸 过去,人们对读书人有种崇拜感,进而崇敬文字,认为写有字的纸是圣洁的;加上纸张价格昂贵,认为读书人是孔圣人的门生,纸张是他们用的东西,因而敬惜字纸,从不糟蹋作践字纸。路见字纸,都要捡拾,或塞于路边墙缝,或带回家中。一些人家还设有字纸箱,集中收集,择日集中焚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尊重中华文化、尊重知识的传统美德。
其他文献
如何发挥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和一定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推进企业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着眼眼于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创新活力、职能作用的不断增强,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进而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提升、文化塑造等作用,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构筑和谐的党企关系,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科学
基层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从来都备受瞩目,它关系到整体医疗质量、对群众的服务水平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福祉,如何构建实用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
在青海,有一种民歌几百年来在汉、藏、土、回、撒拉、东乡等诸多民族中广泛传唱流布,经久不衰,它就是被称为大西北民歌之魂的“花儿”。进入新世纪以来,“花儿”在青海迈上了新台阶,第一次有了它应有的文化地位,大大提升了它的文化品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省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花儿”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显现出一些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一、“花儿”歌手与素质:整体演唱水平亟待提高  纵
期刊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标识之一,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三严三实”是续“八项规定”与“四风”问题之后,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领导干部的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
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他通过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挥作用,针对当前思想政
摘 要:对于韩非与霍布斯这两位中西方思想家的人性恶观点,学术界早就有定义。虽然他们诞生地与生活年代相差迥异,但两人不约而同的在创立自己的学说时以"人性恶"说作为他们理论创作的人性基础和出发点。本文就分别以韩非与霍布斯其生涯代表作中对人性恶的探讨和研究做一个简略的评述。  关键字:韩非 霍布斯 人性 善恶  两位思想家都立足于国家社会管理层面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理念和方法。在韩非和霍布斯的经典著作叙述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