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间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辅德、益智等功能,在当今素质教育主旋律下,艺术素养成了人的素质修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用的载体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在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比较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以教唱歌曲为主,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欣赏教学进行得极少,课堂外的教学活动较少,课堂教学还是老一套。针对这种残缺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综合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学科走向综合化的必要途径。
一、和舞蹈,多媒体和语文结合,进行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就有动作就有节奏,节奏的源泉是动作。因此,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活动、身体动作。瑞士音乐教授达尔克罗斯创立了体态律动学,以人的身体为乐器,边听边用身体表现。我在进行节奏创编教学时,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所听到的节奏。
二、和语文、多媒体结合,巧记各种表情符号和音乐术语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
在进行各种表情符号和音乐术语教学时,我把各种表情符号和音乐术语编成顺口溜,并在电脑上制成各种动物图片,配上声音动作,让孩子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三、和语文,舞蹈、美术结合,进行唱歌教学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用语言以致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
四、和语文,多媒体,生活相结合,进行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参与演唱演奏或表演等实践活动,丰富了音乐知识,培养了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然而在具体的课堂上, 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修养还不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五、和各种感官体验,生活体验,及语文相结合,进行力度教学
简单地说,力度就是指“用力的程度”。我们常说的强弱,就是指力度。在音乐中,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是表现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只要抓住力度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很好地表现音乐,从而塑造出准确的音乐形象。那么,力度记号究如何使用呢?我在教学时,把它分成了大小,软硬,远近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我让个儿大小不同的两学生立起来,让孩子们比较,哪个同学用较强的音乐较好,哪个孩子用较弱的音乐较好?同学们轻松的回答出来:个儿大的用较强的音乐,个儿小的用较弱的音樂。我再讲,语文课常常说,不要以大欺小,恃强凌弱,那也就是大的对应强,小的对应弱。也就是,相同的事物,大的用较强的音乐较好,小的用较弱的音乐较好。接着我让孩子们摸棉花,再摸摸铁,并告诉谁用什么样力度的音乐较好?大家都说铁硬硬的,很有力的感觉,用较强的音乐较好,而棉花软软的,用较弱的音乐较好。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想三年前暑假发生的事,再想想昨天发生的事,然后告诉大家:三年前的事你记得清楚还是昨天发生的事记得清楚?孩子们都说三年前的记不住了,昨天的倒什么都记得住。我接着说,年代久远的,感觉悠远的,就像远处飘来的花香一样,断断续续,也像远处的钟声一样,若有若无,用较强还是较弱的声音较好呢?孩子们都说较弱的声音较好。而近处的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就像桌上的闹铃声,就像眼前的田野清晰明白,用较强的声音较好。就是视觉上的远小近大……通过这样的讲解,对于强弱及强弱的运用,孩子们是完全透彻的理解明白了。在这课的讲解中,我结合了语文知识,触觉,视觉,通感等多种方法,感官从多个方面让孩子们理解了强弱。
灵活有效的综合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从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多形式,多角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学科综合引导学生一起编创动作,进行情境构想,或根据音乐一起进行情境表演等,都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指导学生利用学科综合进行歌曲的乐理学习,强弱处理,演唱方式的设计,动作的编排等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让学生在自已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把课程进行的更深入、更广泛、更细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以教唱歌曲为主,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欣赏教学进行得极少,课堂外的教学活动较少,课堂教学还是老一套。针对这种残缺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综合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学科走向综合化的必要途径。
一、和舞蹈,多媒体和语文结合,进行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就有动作就有节奏,节奏的源泉是动作。因此,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活动、身体动作。瑞士音乐教授达尔克罗斯创立了体态律动学,以人的身体为乐器,边听边用身体表现。我在进行节奏创编教学时,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所听到的节奏。
二、和语文、多媒体结合,巧记各种表情符号和音乐术语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
在进行各种表情符号和音乐术语教学时,我把各种表情符号和音乐术语编成顺口溜,并在电脑上制成各种动物图片,配上声音动作,让孩子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三、和语文,舞蹈、美术结合,进行唱歌教学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用语言以致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
四、和语文,多媒体,生活相结合,进行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参与演唱演奏或表演等实践活动,丰富了音乐知识,培养了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然而在具体的课堂上, 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修养还不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五、和各种感官体验,生活体验,及语文相结合,进行力度教学
简单地说,力度就是指“用力的程度”。我们常说的强弱,就是指力度。在音乐中,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是表现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只要抓住力度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很好地表现音乐,从而塑造出准确的音乐形象。那么,力度记号究如何使用呢?我在教学时,把它分成了大小,软硬,远近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我让个儿大小不同的两学生立起来,让孩子们比较,哪个同学用较强的音乐较好,哪个孩子用较弱的音乐较好?同学们轻松的回答出来:个儿大的用较强的音乐,个儿小的用较弱的音樂。我再讲,语文课常常说,不要以大欺小,恃强凌弱,那也就是大的对应强,小的对应弱。也就是,相同的事物,大的用较强的音乐较好,小的用较弱的音乐较好。接着我让孩子们摸棉花,再摸摸铁,并告诉谁用什么样力度的音乐较好?大家都说铁硬硬的,很有力的感觉,用较强的音乐较好,而棉花软软的,用较弱的音乐较好。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想三年前暑假发生的事,再想想昨天发生的事,然后告诉大家:三年前的事你记得清楚还是昨天发生的事记得清楚?孩子们都说三年前的记不住了,昨天的倒什么都记得住。我接着说,年代久远的,感觉悠远的,就像远处飘来的花香一样,断断续续,也像远处的钟声一样,若有若无,用较强还是较弱的声音较好呢?孩子们都说较弱的声音较好。而近处的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就像桌上的闹铃声,就像眼前的田野清晰明白,用较强的声音较好。就是视觉上的远小近大……通过这样的讲解,对于强弱及强弱的运用,孩子们是完全透彻的理解明白了。在这课的讲解中,我结合了语文知识,触觉,视觉,通感等多种方法,感官从多个方面让孩子们理解了强弱。
灵活有效的综合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从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多形式,多角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学科综合引导学生一起编创动作,进行情境构想,或根据音乐一起进行情境表演等,都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指导学生利用学科综合进行歌曲的乐理学习,强弱处理,演唱方式的设计,动作的编排等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让学生在自已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把课程进行的更深入、更广泛、更细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