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几点启示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y61032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然中国哲学是从其“内在超越性”方面讨论“天人关系”的哲学,也就是说“天”和“人”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存在着内在的相即不离的关系。不了解一方,就不能了解另一方;不把握一方,就不能把握另外一方。
  “天人合一”这一《易》所阐发的命题,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儒家哲学认为,在“天”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关系”,两者是相即不离的。因此,研究其中之一不能不牵涉另一个。依据“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和思维模式,我们在考虑人类自身问题的同时,必须要考虑“自然界”的问题,忽略了这一点,人类就要受到惩罚。当今人类不正是由于严重地忽略了这种“天”与“人”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而使“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吗?当今不正是由于人们不了解“天”的有机性和神圣性以及与“人”存在着相即不离的关系而正在受到惩罚吗?
  由《易经》开启的“天人合一”思想(即“《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的思想)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作为一种哲学的思考,一种思维模式,或可对我们有几点启发:
  (一)
  我们不能把“人”和“天”看成是对立的,这是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作为“天”的一部分的“人”,保护“天”应该是“人”的责任,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人”就要受到惩罚。因此,“人”不仅应“知天”(知道“天道”的规律),而且应该“畏天”(对“天”应有所敬畏)。现在人们强调“知天”(所谓掌握自然规律),只是一味用“知识”来利用自然,以至于无序地破坏自然,把“天”看作征服的对象,而不知对“天”应有所敬畏,这无疑是“科学主义”极端发展的表现。“科学主义”否定“天”的神圣性,从而也否定了“天”的超越性,这样就使人们在精神信仰上失去了依托。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学说认为,“知天”和“畏天”是统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会把“天”看成是一死物,而不了解“天”乃是有机的、生生不息的、刚健的大流行,“畏天”而不“知天”,就会把“天”看成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而“人”则不能体会“天”的活泼泼的气象,而不能很好地受惠于“天”。“知天”和“畏天”的统一。正是说明“天人合一”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表现着“人”对“天”的一种内在的责任。
  (二)
  我们不能把“天”和“人”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外在关系,这是因为“天即人,人即天”,“天”和“人”是相即不离的。“人”离不开“天”,离开“天”则“人”无法生存;“天”离不开“人”,离开“人”则“天”的超越的神圣性、活泼泼的气象则无以彰显。这种存在于“天”和“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正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如果“人”与“天”是一种外在关系(即它们是相离而不相干的),那么“人”就可以向“天”無限制地索取,甚至把“天”看成敌对的力量,最终人将自取灭亡。“《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正是要说明“天道”和“人道”之所以是统一的道理,不能在“天道”之外去说“人道”,同样也不可以在“人道”之外说“天道”,宋明理学对这点看得很明白。程朱的“性即理”和陆王的“心即理”虽然对“天”“人”关系入手处不同,但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是相通的。程朱的“性即理”是由“天理”的超越性而推向“人心”的内在性,“天理”不仅是超越的而且是内在的,同样“人性”不仅是内在的而且是超越的。陆王的“心即理”是由“人心”的内在性而推向“天理”的超越性,“人心”不仅是内在的而且是超越的;“天理”不仅是超越的而且是内在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哲学是以“内在超越”立论的。既然中国哲学是从其“内在超越性”方面讨论“天人关系”的哲学,也就是说“天”和“人”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存在着内在的相即不离的关系。不了解一方,就不能了解另一方;不把握一方,就不能把握另外一方。所以说,“为天地立心”就是“为生民立命”,不可分为两截。由于了解了“天”和“人”的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较深刻地把握“天”的神圣超越性和“义理”的关系。
  (三)
  “天”和“人”之所以有着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皆因为“天”和“人”皆以“仁”为性。“天”有生长养育万物的功能,这是“天”的“仁”的表现。“人”既为“天”所生,又与“天”有着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那么“人”之本性就不能不“仁”,故有“爱人利物之心”。如果“天”无生长养育万物的功能,“人”如何生存,又如何发展?如果“人”无“爱人利物之心”,无情地破坏着“天”的“生物之心”,同样“人”又如何生存?从“天”的方面说,正因为其有“生物之心”,它才是生生不息的、活泼泼的、有机相续的。从“人”的方面说,正因为其有“爱人利物之心”,人才与天、地并列为三才。中国哲学认为,“天心”“人心”皆以“仁”为性,正因为如此“天”“人”才可以相通,“天”才可以内在于“人”。
  (四)
  “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体现着“天”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不仅包含着“人”应如何认识“天”的方面;同样也包含“人”应该尊敬“天”的方面,因为“天”有其神圣性(神性)。这也许正是由于中国哲学(主要是儒家哲学)虽然不是如基督教、佛教等那种纯粹意义上的宗教,但它却有着强烈的宗教性。也许正因此,在中国儒家思想可以起着某种宗教的功能。“天人合一”不仅是“人”对“天”的认知,而且是“人”应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因为“天”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天”,而且也是神圣意义上的“天”,“人”就其内在要求上说,需要不断修炼自己,以求达到“同于天”的超越境界。就这个意义上说,“人”和“天”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人”应该与“天”和谐共存,以实现其自身的超越。这就是说,“天人合一”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表达着“人”与“天”有着内在相即不离的有机联系,而且在“人”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过程中达到“人”的自我超越。
  我想,通过对“天人合一”的分析,也许会使我们对“天”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意义有更深切的理解。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不仅是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儒学哲学)的一把钥匙,而且是中国人如何提升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路径。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哲学重点不在追求建立一个哲学的知识系统,而是要求“人”通过“转识成智”(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而达到“同于天”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牧区草原经营管理从“草畜双承包”到实行“双权一制”,激发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随着草原经营权改革的不断深入,牧区草原承
《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的经典剧目,根据刘海砍樵的传说改编而成。传说是对“狐精”这一古老的神话原型的改写,并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世俗化。女主胡秀英的“狐精”形象渐渐“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为了在贸易往来中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采取了绿色贸易壁垒保护主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避开西方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希望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保护;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90-01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89-01    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有其自身优势,但同时
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之后,再运用构造方程法,就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了.请看下面的题目.例1如图1,在△ABC中,AB=AC,BC=BD,AD=DE=EB,求∠A的度数.解析:根据等腰三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现途径,通过课堂翻转可以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首先分析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区别,然后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课堂翻转的实践,并将翻转课堂的效果与传统课堂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经贸环境,如何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增长,已是政府和学者迫切关心的问题。文章从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政策入手,探析其实施原因、特点及对我国各国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政策;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
峡险崔嵬,峡高雄峻,峡长迤逦波涛滚。凌空绝壁列峰丛,峡猿声苦秋霜凛。谷地盘桓,谷空流韵,谷幽犹篆兰亭本。暗河飞瀑两相辉,谷奇胜比科罗俊。
目的:了解心电图资料中ST-T缺血性改变征象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存在的联系.方法:选择130例心血管系统患病后于2015年01月至2017年08月间进入本院接受心电图技术、冠状动脉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