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在以往的实践与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在新时期,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的有效性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小学应积极进行创新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立体化培训格局;二是从培训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入手,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舞蹈艺术教育;融合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龄学生高尚情操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综合性教育对于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原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方式不再能满足小学生进步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来激发课堂活力。不可否认的是,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各小学应在这些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小学素质教育的主旨,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质量,准确把握小学音乐课堂的特点与舞蹈艺术教育的特点,这对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教师的课堂单线传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主导。这种方法在刚倡导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时取得过可喜的成果,但新形势下,这种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从音乐课堂的教学理念来看,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的形成期和思维的活跃期,对于创新的接受度与需要都比较强烈。从音乐课堂的实践需求来看,在音乐课堂与舞蹈艺术教育相融的过程中,班级授课与现场排练的比例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总的来看,现场进行的编排较少。这些问题造成小学生不能做到真正运用所学的音乐和舞蹈技能,充分体会音乐与舞蹈艺术相融的内涵。从音乐课堂的教学时间来看,集中的班级授课、每周两节左右的音乐课讲授不能保证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深入性,对于音乐教师后续的教学任务也造成了阻碍,难以保证融入的持续性。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管理、音乐教师、教学受众三个方面。在音乐课堂的教学管理方面,各小学为了对各年级教学进行统一管理,一般都会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融入舞蹈艺术教育按照既定教学安排进行。这种管理规范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不利于融合工作创新。同时,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当前小学对于音乐课堂的经费供给可以维持音乐课堂的日常授课,却不能满足创新需要,更缺乏相应的鼓励、资助型经费。从音乐教师方面来看,当前,各小学的音乐教师都是具备相当音乐素质的人才,但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兼具音乐素质和舞蹈素质,这就对教师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受众即小学生方面来看,小学生生长于新媒体广泛传播的时代,音乐老师如果不能选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舞蹈更客观、具体地展示出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一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陷入定式,就会导致小学生兴趣不高,在融入过程中处于被动。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立体化教学格局
各小学可以以教学理念、实践需求、教学时间为切入点,构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立体化教学格局。
在教學理念方面,各小学应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对于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首先,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明确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为了加强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其次,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发展情况与老师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实践需求方面,音乐教师应注意到,音乐可以有效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极富想象力及创造力的空间,所以,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气氛并进行相应的表演。这就需要重视现场排练的作用,有序组织小学生进行与音乐课相关的舞蹈排练,促使小学生在排练中形成对歌舞融合的认可。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时间方面,除了规定的音乐课堂学习之外,还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构建“第二课堂”。在“音乐第二课堂”上进行音乐与舞蹈艺术资源的融合工作,将具备“第一课堂”不能提供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在保证安全性与纪律性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学生脱离了课堂的约束也可全身心地感受歌舞融合的魅力。
(二)从教育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入手,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性
“需求侧”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小学生群体,而“供给侧”的主体主要包括各小学的教学部门以及音乐教师。各小学应该从“供给侧”入手,结合本校发展情况与音乐教师的特点,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满足“需求侧”对素质教育的需要,切实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性,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就小学制定的艺术类教学大纲而言,分管艺术教学的领导应积极创新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艺术教育的灵活性与自由度,并辅之以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创新。同时,通过互动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群体的需求热点,提高学校艺术类教学大纲的接受度。从小学音乐教师来看,各小学应重视音乐教师的队伍建设,对现有音乐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在招聘新的音乐教师的同时关注其音乐和舞蹈两方面的素质。小学音乐教师应明确自身所担负的重要职能以及现行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对于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内容的表述,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利用音乐单元内容和收集的相关素材开展教学。同时,在融入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加强与小学生的互动,重视培养小学生对歌舞融合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对歌舞融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舞蹈艺术教育;融合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龄学生高尚情操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综合性教育对于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原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方式不再能满足小学生进步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来激发课堂活力。不可否认的是,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各小学应在这些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小学素质教育的主旨,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质量,准确把握小学音乐课堂的特点与舞蹈艺术教育的特点,这对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教师的课堂单线传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主导。这种方法在刚倡导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时取得过可喜的成果,但新形势下,这种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从音乐课堂的教学理念来看,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的形成期和思维的活跃期,对于创新的接受度与需要都比较强烈。从音乐课堂的实践需求来看,在音乐课堂与舞蹈艺术教育相融的过程中,班级授课与现场排练的比例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总的来看,现场进行的编排较少。这些问题造成小学生不能做到真正运用所学的音乐和舞蹈技能,充分体会音乐与舞蹈艺术相融的内涵。从音乐课堂的教学时间来看,集中的班级授课、每周两节左右的音乐课讲授不能保证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深入性,对于音乐教师后续的教学任务也造成了阻碍,难以保证融入的持续性。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管理、音乐教师、教学受众三个方面。在音乐课堂的教学管理方面,各小学为了对各年级教学进行统一管理,一般都会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融入舞蹈艺术教育按照既定教学安排进行。这种管理规范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不利于融合工作创新。同时,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当前小学对于音乐课堂的经费供给可以维持音乐课堂的日常授课,却不能满足创新需要,更缺乏相应的鼓励、资助型经费。从音乐教师方面来看,当前,各小学的音乐教师都是具备相当音乐素质的人才,但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兼具音乐素质和舞蹈素质,这就对教师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受众即小学生方面来看,小学生生长于新媒体广泛传播的时代,音乐老师如果不能选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舞蹈更客观、具体地展示出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一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陷入定式,就会导致小学生兴趣不高,在融入过程中处于被动。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立体化教学格局
各小学可以以教学理念、实践需求、教学时间为切入点,构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立体化教学格局。
在教學理念方面,各小学应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对于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首先,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明确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为了加强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其次,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发展情况与老师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实践需求方面,音乐教师应注意到,音乐可以有效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极富想象力及创造力的空间,所以,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气氛并进行相应的表演。这就需要重视现场排练的作用,有序组织小学生进行与音乐课相关的舞蹈排练,促使小学生在排练中形成对歌舞融合的认可。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时间方面,除了规定的音乐课堂学习之外,还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构建“第二课堂”。在“音乐第二课堂”上进行音乐与舞蹈艺术资源的融合工作,将具备“第一课堂”不能提供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在保证安全性与纪律性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学生脱离了课堂的约束也可全身心地感受歌舞融合的魅力。
(二)从教育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入手,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性
“需求侧”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小学生群体,而“供给侧”的主体主要包括各小学的教学部门以及音乐教师。各小学应该从“供给侧”入手,结合本校发展情况与音乐教师的特点,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满足“需求侧”对素质教育的需要,切实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有效性,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就小学制定的艺术类教学大纲而言,分管艺术教学的领导应积极创新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艺术教育的灵活性与自由度,并辅之以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创新。同时,通过互动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群体的需求热点,提高学校艺术类教学大纲的接受度。从小学音乐教师来看,各小学应重视音乐教师的队伍建设,对现有音乐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在招聘新的音乐教师的同时关注其音乐和舞蹈两方面的素质。小学音乐教师应明确自身所担负的重要职能以及现行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对于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内容的表述,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利用音乐单元内容和收集的相关素材开展教学。同时,在融入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加强与小学生的互动,重视培养小学生对歌舞融合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对歌舞融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