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出示这样一道补充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思考之后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猜想和思考的机会
(一)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学习《圆锥体积计算》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实验来进行推测,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进行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公式。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再如学习“圆面积计算”,可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本领: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二)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逐步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不管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可以设问:取一根16厘米的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已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出示这样一道补充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思考之后提出:“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猜想和思考的机会
(一)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学习《圆锥体积计算》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实验来进行推测,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进行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公式。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再如学习“圆面积计算”,可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本领: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二)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逐步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点,不管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可以设问:取一根16厘米的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已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