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60例临床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_e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通脉降脂丸;高脂血症;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06-01
  
  自2005年5月~2007年4月期间,采用本院制剂通脉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0例,其中血脂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高35例,单项胆固醇高25例,单项甘油三酯高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8.3岁;伴有冠心病33例,高血压病16例,脑动脉硬化z4例,其它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6岁,伴有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0例,脑动脉硬化9例,其它4例。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如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均在5.72mmoL/L(220mg/d1)以上或甘油三酯(TG)在1.70mmol/L(150mg/dI)以上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1.04mmol/L(40mg/d1)以下、血清LDL-C在3.64mmol/L(140mg/dL)以上者即可确诊。中医辨证属痰浊瘀阻证:形体肥胖,头重,眩晕,胸闷气短,心悸,肢麻沉重,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将西医诊断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为痰浊瘀阻证纳入观察病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通脉降脂丸(院内制剂,规格:70g/瓶)每次10g,每日服2次,8周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血脂康胶囊(北大维信)每次2粒,每日服2次,8周为1疗程。
  观测指标;观察治疗前后高脂血症相关症状及体征;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血脂含量测定。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等级资料应用Ridit分析。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10mg/d1),LDL-C下降≥2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mmol/L(4mg/d1)但<0.26mmol/L,(10mg/d1)。LDL-C下降≥10%但<2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异(P>0.05)。
  


  治疗组对胸闷气短,乏力,形体肥胖,眩晕,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厚腻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相当(P>0.05)。
  3.2.2 2组血脂改善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4 讨论
  
  高脂血症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促进因素。本病多发于中年之后,说明人体在中年以后五脏之功能渐衰。其中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藏精与血脂的生成、平衡、代谢有密切关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之品,脾胃受损,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滞痰凝,血行滞涩,痰浊瘀血互结;年迈体衰,肾气亏虚,膏脂不藏,化入血中等,均可引起血脂升高。总之,肝、脾、肾三脏之功能不足为病之本,而痰浊与瘀血互结为病之标。通脉降脂丸药物组成为:灵芝、黄芪、三七、益母草、山楂、水蛭等。方中黄芪健脾益气;灵芝、益母草调补肝肾;三七、水蛭活血化瘀;生山楂活血消积化滞。全方攻补兼施,通过健脾补肾,化浊行滞。活血来改善体内津液及水谷精微的转输。从而达到调节脂代谢紊乱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含量的活力,降低血清脂质的含量。灵芝能降低老年鹌鹁血脂质过氧化(LPO)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加快对胆固醇的清除。三七、水蛭具有抑制细胞氧化修饰LDL的作用及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山楂核乙醇提取物可降低鹌鹑血清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经60例临床观察,证明本方能改善高脂血症引起的眩晕,形体肥胖,胸闷气短等症状,能降低血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无毒副作用。在疗效上,与血脂康相当,具有较好的治疗防病作用。
其他文献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不孕;不育;消抗种子方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2-02    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已被列为人类免疫不育的确定指标之一。目前尚缺乏高效特异的治疗方法。1999年~2005年,笔者自拟消抗种子方治疗女性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不育10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期刊
关键词:尿路结石;中医药疗法;补肾排石汤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6-01    笔者自2004年5月~2006年11月运用朴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经B超或X线确诊为尿路结石,结石直径<0.9cm。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期刊
关键词:乳腺小叶增生病;三橘乳癖散;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3-02    乳腺小叶增生病,系祖国医学之“乳癖”范畴,临床以乳房肿块,有轻重不等疼痛为特点。2001年以来,笔者自拟三橘乳癖散,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症状 本组病例均为一侧或双侧乳房有一个或多个大小
期刊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理疗;理气活血化瘀汤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18-01    笔者自2005年~2006年间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加剧;③阴
期刊
关键词:三清饮;粉刺;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0-02  笔者采用自拟三清饮治疗粉刺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均为2006年本院门诊病人,其中女58例,男4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者41岁;皮损以粉刺、丘疹、脓疱型粉刺为主者68例;有结节、囊肿型粉刺24例
期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草药外敷治疗;手法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加中草药外敷治疗本病8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
期刊
关键词:痤疮;梅花针;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5-01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等含皮脂较多的部位,主要以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为特征。由于痤疮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遗留终生难愈的瘢痕。笔者采用梅花针刺血配合中药治疗寻常痤疮50例,取
期刊
关键词:肾绞痛;针刺疗法;穴位注射;内服中药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34-01    笔者近年来运用水针穴位注射、传统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肾绞痛3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6天,最长6年余。对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IL-2、IL-6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只行开关腹,B、C、D组均行内膜移植,造模完成后,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C、D组分别给予中药祛异康、西药丹那唑灌胃,4周后开腹收集腹腔液测定IL-2、IL-6表达水平。结果:祛异康可以降低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IL-2及IL-6浓度(P<0.
期刊
关键词: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60-02    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eal ehoroiditis,MC)是一种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侵犯中青年女性.常双眼发病,临床典型眼底表现为散在的脉络膜视网膜病灶,直径50~350μm,约1/3患者出现黄斑部或视盘周围脉络膜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