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交融的交汇点,它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体育文化对丰富校园生活、引导正确的校园体育价值观、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1.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变化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芥想教条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把校园体育文化看成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比把它理解成某种既定事物的总和更加准确。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仅仅考虑到校园活动所创造的成果,还不是文化,只有考虑到这些成果还意味着对校园中的人自身的改造,才是文化。
2.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体育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在社会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尽管不排除人的主观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是客观的,独立的。往往那些体育工作有特色、对外声誉高的学校,一般都有优良的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而体育活动不开展、群体活动不普及的学校大多是管理无生气,育人不景气的学校。由此可见,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总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
3.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时代性。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本质的特性,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不时地演化自己的形态。学校存在于社会时空环境中,时空环境是影响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教育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的影响和制约,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校园体育文化有不同的存在状态。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健康功能。人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健康,人的一切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关于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心理健康、躯体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算完全健康的人。健康功能是学生的首要追求,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2.导向教育功能。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有着持久稳定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身心俱健的功能是校园体育文化追求的目标,但校园体育文化中,那些拼搏精神、挑战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协助合作精神等等;都会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情感及意识等等i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推动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它能打破传统,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真正的素质教育,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推动社会的进步。
3.凝聚及激励功能。校园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各种体育标语总是能让人精神振作、顽强拼搏。体育文化中的歌曲能激励人们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曾经优异的比赛结果及荣誉,都会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鼓励着学生努力争取胜利;那些荣誉感和责任感都会激励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陶冶美育功能。优美的体育活动通过身体活动作展示,通过运动美与身体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在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身体练习,各种运动项目,以至体育建筑、体育雕塑、体育摄影等,都可以便学生获得体育美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1.体育观念。体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学生对体育的健身:改善心情的功能、培养乐观情绪和有助于个性的培养方面持肯定态度。但认识到体育有助于学习的学生还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把体育当成一种娱乐,停留在对体育的表面功能的肤浅理解,缺乏了解体育对人的深层次影响的认识。
2.体育风尚。体育风尚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据统计,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经常性地进行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的自发性。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3.体育精神。校园体育精神,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体育锻炼中,遵守规则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但在创新精神方面和意志力精神却没有更多、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体育创新精神和意志力是体育精神两个很重要的内容环节,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引起较大的影响,具备较强的转移价值,需要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群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
4.体育知识。体育知识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体育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理解体育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方面,体育知识的获取仍以教师的教授为主体,学生也会通过自学的形式进行研究和学习。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教师的教授固然可以达到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的目的,但这样的学习形式是被动的,甚至是完全的应试式学习,对于形成良好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1.加强校领导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学校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与文化建设的内容,学校的领导应首先加强自身对体育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增加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2.提高体育师资的素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一方面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出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为体育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这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最终评测,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体育特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物质条件,对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促进或制约作用。所以,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还要充分挖掘场馆设施中蕴含的人文价值,校园里的标志性体育建筑、雕塑、宣传栏等凝聚着和展示着师生的知识、思想和价值观。
4.强化体育制度建设。学校在体育制度方面,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优秀学校的各项体育制度,在国家和学校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完善和细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在审视不足的同时,汲取别人的精华,将其有甄别地加以吸收,并在实践当中不断改进提高,从而弥补自身制度缺失的劣势。此处的“汲取”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更不能生搬硬套别校的制度体系,而是通过领导者在对所效仿学校认真了解的情况下,将那些对于本校的建设、管理、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措施和制度,进行再一次的吸收和总结,使之更符合本校师生的特点,更便于执行和管理。
5.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深层次内涵的灌输,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体育,体育对于人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从而使学生以热爱体育为荣,以拥有健康的体魄为美。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强授课中教师的亲和力、感召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课堂的教育外,还应该将各种课外体育组织作为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第二课堂。
(责任编辑 付一静)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1.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变化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芥想教条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把校园体育文化看成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比把它理解成某种既定事物的总和更加准确。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仅仅考虑到校园活动所创造的成果,还不是文化,只有考虑到这些成果还意味着对校园中的人自身的改造,才是文化。
2.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体育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在社会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尽管不排除人的主观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是客观的,独立的。往往那些体育工作有特色、对外声誉高的学校,一般都有优良的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而体育活动不开展、群体活动不普及的学校大多是管理无生气,育人不景气的学校。由此可见,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总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
3.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时代性。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本质的特性,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不时地演化自己的形态。学校存在于社会时空环境中,时空环境是影响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教育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的影响和制约,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校园体育文化有不同的存在状态。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健康功能。人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健康,人的一切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关于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心理健康、躯体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算完全健康的人。健康功能是学生的首要追求,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2.导向教育功能。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有着持久稳定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身心俱健的功能是校园体育文化追求的目标,但校园体育文化中,那些拼搏精神、挑战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协助合作精神等等;都会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情感及意识等等i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推动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它能打破传统,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真正的素质教育,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推动社会的进步。
3.凝聚及激励功能。校园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各种体育标语总是能让人精神振作、顽强拼搏。体育文化中的歌曲能激励人们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曾经优异的比赛结果及荣誉,都会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鼓励着学生努力争取胜利;那些荣誉感和责任感都会激励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陶冶美育功能。优美的体育活动通过身体活动作展示,通过运动美与身体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在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身体练习,各种运动项目,以至体育建筑、体育雕塑、体育摄影等,都可以便学生获得体育美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1.体育观念。体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学生对体育的健身:改善心情的功能、培养乐观情绪和有助于个性的培养方面持肯定态度。但认识到体育有助于学习的学生还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把体育当成一种娱乐,停留在对体育的表面功能的肤浅理解,缺乏了解体育对人的深层次影响的认识。
2.体育风尚。体育风尚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据统计,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经常性地进行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的自发性。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3.体育精神。校园体育精神,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体育锻炼中,遵守规则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但在创新精神方面和意志力精神却没有更多、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体育创新精神和意志力是体育精神两个很重要的内容环节,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引起较大的影响,具备较强的转移价值,需要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群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
4.体育知识。体育知识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体育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理解体育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方面,体育知识的获取仍以教师的教授为主体,学生也会通过自学的形式进行研究和学习。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教师的教授固然可以达到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的目的,但这样的学习形式是被动的,甚至是完全的应试式学习,对于形成良好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1.加强校领导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学校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与文化建设的内容,学校的领导应首先加强自身对体育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增加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2.提高体育师资的素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一方面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出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为体育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这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最终评测,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体育特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物质条件,对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促进或制约作用。所以,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还要充分挖掘场馆设施中蕴含的人文价值,校园里的标志性体育建筑、雕塑、宣传栏等凝聚着和展示着师生的知识、思想和价值观。
4.强化体育制度建设。学校在体育制度方面,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优秀学校的各项体育制度,在国家和学校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完善和细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在审视不足的同时,汲取别人的精华,将其有甄别地加以吸收,并在实践当中不断改进提高,从而弥补自身制度缺失的劣势。此处的“汲取”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更不能生搬硬套别校的制度体系,而是通过领导者在对所效仿学校认真了解的情况下,将那些对于本校的建设、管理、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措施和制度,进行再一次的吸收和总结,使之更符合本校师生的特点,更便于执行和管理。
5.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深层次内涵的灌输,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体育,体育对于人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从而使学生以热爱体育为荣,以拥有健康的体魄为美。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强授课中教师的亲和力、感召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课堂的教育外,还应该将各种课外体育组织作为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第二课堂。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