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越南经济动荡备受世人的关注。一个原因是作为明星经济的越南为什么会突然陷入经济动荡甚至爆发金融危机?另一个原因是,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记忆犹新,那么目前越南的境况是否警示着新一轮金融危机又悄然而至?
经济增长过快与过热加剧了内在的脆弱性
越南近年来发展迅速,经济指标迭创新高。从1990年到2006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7.7%,仅次于中国,在亚洲排第二。2007年更是达到8.5%的水平。贫穷人口从1993年的58%下降到2006年的25%。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增长迅猛。从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胡志明市股票价格指数增长了281%,上市公司从41家增长到110家,总市值从6亿美元增长到23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更是成倍地放大。近10年来工业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农业增长率接近5%,大米从不能自给到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从经济结构转变上看,越南1986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的政策,1996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2007年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减少进口管制,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有评论说,越南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利用后发优势,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中国30年改革的道路。
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和引导,过多资本的流入结果,就是越南出现投资过热。此外,由于资本流入导致的货币占款,使越南国内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推高物价,另一方面进入资本市场催生泡沫。越南通货膨胀在2003年为2.9%,到2007年达8.4%,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势惊人。
外部冲击导致资本流动出现逆转
对金融危机进行大量研究的经济学家G.A. Calvo曾总结说,当全球市场出现扰动时,流向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就会出现逆转,至于在哪个国家发生则取决于投资者认为该国经济是否健康。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的逆转甚至骤停成为一种常态。
全球市场上的扰动主要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和美国次贷危机。从2005年开始,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上升势头,到目前石油每桶价格徘徊在140美元左右,大米每吨1000美元左右,铁矿石价格连创历史新高。2007年夏天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不但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而且威胁到美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越南的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模式,增长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工业。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越南出现输入性通货膨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从2002年起越南经常账户就一直处于赤字状态,进口大于出口。2007年对外贸易赤字大约144亿美元,外债24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外汇储备只有188亿美元,情况并不乐观。财政上由于公共工资、养老金支出上升,国有企业信贷上升,导致连年赤字,2006年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2007年则达7%左右,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
国际上在1999年就开发出一整套预警金融危机的先行指标,基本包括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对照这些指标,投资者对越南产生信心危机。次贷危机中投资机构单边大规模撤回资金导致流向越南的资本逆转。现代金融危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自我预期实现机制。
对越南国内的影响和区域波及效应
短期内,越南经济动荡后外资尤其是短期资本会继续大量流出,使国际收支平衡面临压力,货币有贬值的趋势。而且,由于在经济过热时,热钱通过银行体系大量流入股市等资本市场进行投机,经济动荡后银行体系可能会背上巨额不良资产,导致信贷收缩,一些高负债的国内企业将面临债务危机或破产,社会失业率将上升,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如果政府的调控政策或国际社会的救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经济增长将放缓甚至停滞,贫困率将上升等等。一般来说,金融危机导致的损失至少相当于5%的国内生产总值,较为严重的会使几年创造的社会财富损失殆尽,更严重的甚至会爆发社会危机。
越南的经济动荡也会对区域和周边经济体产生一定的波及效应。金融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的一个新特征就是“传染”,同危机国家相关的其他国家也会爆发金融危机,这也是人们担心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会由此爆发的原因。由于越南出现经济动荡,全球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会认为同越南类似的或与越南同处一个地区的经济体存在同样的问题,从而导致资本流动的集中逆转。有报道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受越南的影响,出现经济动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存在同越南类似的问题,并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的话,经济动荡就有“传染”到这些国家的可能。
中国作为越南的近邻,同处一个区域,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越南经济动荡的波及。有评论说,中国在越南出现经济动荡后,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就是为了防范经济动荡的传入。中国经济的风险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也依靠出口和外资拉动。单纯依靠出口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同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面临持续的升值压力。而且,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和外资的流入,使我国货币占款不断扩大,央行冲销能力下降,国内流动性过剩,出现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的涨价也一定程度上输入通货膨胀,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尽管中国和越南同处经济转轨阶段和存在上述经济风险,但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健康得多,受越南经济动荡的影响较小。一是中国从2006年起就开始采取措施抑制经济过热,避免了经济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二是中国以引进直接投资为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国的外债情况良好,评级远高于越南。三是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财政无赤字。四是中国从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了浮动幅度,钉住一篮子货币,降低了汇率风险。五是中国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内需型经济不断加强,相对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从双边贸易看,中越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0.5%,由贸易渠道导入的影响并不大。越南经济动荡,需求下降会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越盾贬值,会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和在国际市场上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从金融渠道看,越南经济动荡后,金融市场恐慌一方面会导致一部分资本流出该地区,中国也面临资本流出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又会吸引一部分资本流入。前者也包括投机资本利用越南的经济动荡,冲击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套利;后者一定程度上改变2005年以来由于中国劳动力工资上升导致外资转而流向越南等低工资国家的局面。从投资渠道看,越南中长期经济发展依然乐观,加上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对我国的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中越两国在石油、电力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经济增长过快与过热加剧了内在的脆弱性
越南近年来发展迅速,经济指标迭创新高。从1990年到2006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7.7%,仅次于中国,在亚洲排第二。2007年更是达到8.5%的水平。贫穷人口从1993年的58%下降到2006年的25%。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增长迅猛。从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胡志明市股票价格指数增长了281%,上市公司从41家增长到110家,总市值从6亿美元增长到23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更是成倍地放大。近10年来工业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农业增长率接近5%,大米从不能自给到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从经济结构转变上看,越南1986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的政策,1996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2007年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减少进口管制,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有评论说,越南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利用后发优势,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中国30年改革的道路。
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和引导,过多资本的流入结果,就是越南出现投资过热。此外,由于资本流入导致的货币占款,使越南国内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推高物价,另一方面进入资本市场催生泡沫。越南通货膨胀在2003年为2.9%,到2007年达8.4%,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势惊人。
外部冲击导致资本流动出现逆转
对金融危机进行大量研究的经济学家G.A. Calvo曾总结说,当全球市场出现扰动时,流向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就会出现逆转,至于在哪个国家发生则取决于投资者认为该国经济是否健康。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的逆转甚至骤停成为一种常态。
全球市场上的扰动主要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和美国次贷危机。从2005年开始,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上升势头,到目前石油每桶价格徘徊在140美元左右,大米每吨1000美元左右,铁矿石价格连创历史新高。2007年夏天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不但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而且威胁到美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越南的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模式,增长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工业。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越南出现输入性通货膨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从2002年起越南经常账户就一直处于赤字状态,进口大于出口。2007年对外贸易赤字大约144亿美元,外债24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外汇储备只有188亿美元,情况并不乐观。财政上由于公共工资、养老金支出上升,国有企业信贷上升,导致连年赤字,2006年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2007年则达7%左右,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
国际上在1999年就开发出一整套预警金融危机的先行指标,基本包括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对照这些指标,投资者对越南产生信心危机。次贷危机中投资机构单边大规模撤回资金导致流向越南的资本逆转。现代金融危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自我预期实现机制。
对越南国内的影响和区域波及效应
短期内,越南经济动荡后外资尤其是短期资本会继续大量流出,使国际收支平衡面临压力,货币有贬值的趋势。而且,由于在经济过热时,热钱通过银行体系大量流入股市等资本市场进行投机,经济动荡后银行体系可能会背上巨额不良资产,导致信贷收缩,一些高负债的国内企业将面临债务危机或破产,社会失业率将上升,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如果政府的调控政策或国际社会的救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经济增长将放缓甚至停滞,贫困率将上升等等。一般来说,金融危机导致的损失至少相当于5%的国内生产总值,较为严重的会使几年创造的社会财富损失殆尽,更严重的甚至会爆发社会危机。
越南的经济动荡也会对区域和周边经济体产生一定的波及效应。金融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的一个新特征就是“传染”,同危机国家相关的其他国家也会爆发金融危机,这也是人们担心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会由此爆发的原因。由于越南出现经济动荡,全球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会认为同越南类似的或与越南同处一个地区的经济体存在同样的问题,从而导致资本流动的集中逆转。有报道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受越南的影响,出现经济动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存在同越南类似的问题,并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的话,经济动荡就有“传染”到这些国家的可能。
中国作为越南的近邻,同处一个区域,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越南经济动荡的波及。有评论说,中国在越南出现经济动荡后,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就是为了防范经济动荡的传入。中国经济的风险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也依靠出口和外资拉动。单纯依靠出口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同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面临持续的升值压力。而且,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和外资的流入,使我国货币占款不断扩大,央行冲销能力下降,国内流动性过剩,出现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的涨价也一定程度上输入通货膨胀,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尽管中国和越南同处经济转轨阶段和存在上述经济风险,但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健康得多,受越南经济动荡的影响较小。一是中国从2006年起就开始采取措施抑制经济过热,避免了经济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二是中国以引进直接投资为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国的外债情况良好,评级远高于越南。三是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财政无赤字。四是中国从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了浮动幅度,钉住一篮子货币,降低了汇率风险。五是中国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内需型经济不断加强,相对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从双边贸易看,中越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0.5%,由贸易渠道导入的影响并不大。越南经济动荡,需求下降会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越盾贬值,会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和在国际市场上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从金融渠道看,越南经济动荡后,金融市场恐慌一方面会导致一部分资本流出该地区,中国也面临资本流出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又会吸引一部分资本流入。前者也包括投机资本利用越南的经济动荡,冲击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套利;后者一定程度上改变2005年以来由于中国劳动力工资上升导致外资转而流向越南等低工资国家的局面。从投资渠道看,越南中长期经济发展依然乐观,加上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对我国的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中越两国在石油、电力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