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诗歌意象的不朽胜迹和城市代称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州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很重视搜集、整理文化遗产。“《扬州历代诗词》这部大型的以地区为分类的中华古典诗词编选,它的出版,在全国尚属首次”。该书收录了上自西汉下迄近代上下两千年吟咏扬州的诗词,入选作家2 500余人,收录诗词近2万首。它为我们以诗词正史,弄清楚缘于诗歌意象的“二分明月”、“二十四桥”何以能成为不朽胜迹和城市代称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为阅读古诗词时能够相互参稽,从而规避极易陷进的认识误区提供了一定的便捷。
  关键词:诗歌;意象;胜迹;城市代称
  
  一、扬州的历史地位
  
  诗歌意象之所以能成为一座城市的代称,前提是该城市应有一定的知名度。唐代的扬州早已闻名四方。
  周敬王34年(公元前486年)秋,吴王夫差在邗邑筑城,揭开扬州建城史的首页。隋初,扬州是全国4大行政区之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以后,江都(扬州)成为隋炀帝的陪都,他3次巡幸,留下了宫室、苑囿。隋朝虽然短暂,为唐代的发展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扬州在唐代的空前繁荣创造了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唐代扬州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均发挥过重要作用。“安史之乱”后扬州一跃成为当时的第3大城市,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手工业产品市场和粮食传输中心。尤其是中、晚唐时期,扬州之盛,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史书记载“赋出天下而江淮居十九”,为开支日益膨胀的唐王朝所倚重。除京都长安、东都洛阳,扬州和益州(今四川成都)是全国最繁华的都市,时有“杨一益二”之赞。
  唐代诗人们身逢扬州历史上3个繁荣时期之一(另两个则在两汉和清代中叶)。经济发达,商贾如云,在蜀冈衙城(旧城)的南冈下另筑罗成,和冈上旧城相连。诗人杜牧在《扬州》一诗中以“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来描绘扬州当时建城的特点。诗人们则从不同角度来勾勒、点染扬州当时的特色:“扬州铜器多”(崔成甫《得宝歌》);“八方称辐凑,五达如邸平”(权德舆《广陵诗》);“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姚合《扬州春词》);“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万齐融《送陈七》),等等。诸家题咏对于扬州繁华市井的诗意描绘,确实引人入胜:“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以生花之笔摹写扬州“明月夜”的背景色调。毋庸讳言,唐时扬州繁荣中的淫奢之风也毕露无遗。
  
  二、缘于诗歌意象的城市胜迹
  
  独创的诗歌意象摄得所写对象的神髓,充溢其间的感情又富于美的涵蕴,才足以令人心驰神往,也才能奠定被人们视为是一种胜迹的基础。
  唐时扬州滨江临海,风光秀丽。从自然地理角度看,扬州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兼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四季分明。农历八月,秋光漾漾,桂花绽蕊,秋月吐辉,夜色分外迷人,加之花草树木繁多,色彩越发缤纷,更易触发诗人的诗思。
  据《扬州历代诗词》收录,唐五代诗人词人吟咏扬州的多达158位。至今仍进入扬州人生活中的主要有两位:徐凝和杜牧。
  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他的《忆扬州》尤为当时扬州人传诵: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此诗着意表现浓郁的恋情。手法十分新颖、别致。诗人巧妙地将美好的回忆融进了扬州优美的月色里,有人说徐凝显然受谢灵运“才高八斗”说的启示,才把天下明月夜量化为三分,而他所刻骨铭心的扬州独占二分。“二分明月”本应照临人间的团圆,却偏偏隔断了恋人,使两下分离,难怪诗人此时以一种复杂的心情迁怒于月色,斥其“无赖”!人们深知爱之深骂之切,扬州的“二分明月”竟然承载着诗人浓郁的恋情而越发焕发异彩,乃至传诵四方。竟然使扬州由此获得“二分明月”的桂冠,进而成为不朽的胜迹,恐怕这点实非诗人所逆料。尽管也有人对“二分”之说持有疑问,如“竹西歌吹几人闻,明月凭谁说三分?”(吴绮《扬州柳枝词》)却丝毫无碍“二分明月”作为胜迹广泛的传播,延誉至今。
  说到扬州的胜迹更值得一提的诗人是唐时的杜牧(803-852),唐文宗李昂太和七至九年间(833-852)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做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他曾做有《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该诗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这首诗大处起笔,构思脱俗,由远及近,由自然景观而人文景观,由历史传说而悬想现实,怀友之情与美景辉映而扣动读者心弦。若把“明月夜”视作对徐凝时空意象的引用,那么,“二十四桥”则是进一步具象化,显然带有一种神秘的意味,开启了获得久远艺术生命力的契机。
  
  三、诗歌意象的生命力
  
  独创的诗歌意象能被广为引用而成为通用意象,不只显示读者对创造力的肯定和嘉许,往往也意味着此人文景观的诗歌意象已逐渐成为人们所心仪的胜迹。这在“二十四桥”上尤显突出。宋代诗人、词人之中最早肯定并运用“二十四桥”这一意象的是一代文宗欧阳修。他在《西湖戏作示同游者》一诗中写道:“菡菡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一代文宗对古人的唱和所产生的效应自然很大。随后有三十多位宋代诗人和词人屡次吟咏这一意象,其后历朝历代都有名人名家反复吟咏,众口成碑,胜迹乃立,再经由往来客商、旅人、船夫广泛地传播,逐渐扬名海内外。
  至于“二十四桥”究竟是二十四座桥还是一座桥的代称,可谓众说纷纭。多数学者持“一桥说”观点,佐证更是说法不一,有民间传说认为是隋炀帝畅游扬州时身边随从为一座桥起的名,意欲取悦帝王;另有诗评家们认为古人曾传说有二十四位美人月夜吹箫于桥,二十四桥因此得名;亦说唐时扬州城有二十四座通舟之桥,由当时二十四街坊名称而来。值得注意的是,桥数、街坊数和一年节气数相同,是否有意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律?或许值得一探。而推断其指二十四座桥的一个典型例证是宋朝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晚年定居镇江)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说:“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注明“今存”者只有六桥及一处“新桥”。这是古代典籍中唯一认为有二十四座桥的记载。因沈括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因此,这一说法也有相当的影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二十四”,在扬州现在的方言中仍然有“多”或“全部”的意思。比如说,“这个人二十四道全会”,意思是这个人多才多艺。因此,用二十四是虚指扬州有很多座桥。
  如今时越千载,“二十四桥”到底是指二十四座桥还是单指一座桥,我们也不必非要寻个究竟,应该肯定的是“二十四桥”缘于古诗的意象,当指隋、唐时繁华所在的游冶之地,并经诗词反复描写而成为一处胜迹。如今“二十四桥”早已成为扬州的代称,我们在瘦西湖风景区可以尽情观赏到以此命名的著名景点,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当看到,当独创的诗歌意象所描述的人文景观已不复存在,而此意象仍被广泛应用时,表明它进而已成为不朽的胜迹了。
  
  参考文献:
  [1]刘文忠.扬州历代诗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7).
  [2]扬州市志[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7(3).
  [3]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5).
  [4]吴子辉.扬州建置笔谈[M].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4).
  
  编辑/岳凤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剖析,阐述了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循序渐进地揭示了节奏教育活动的规律及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全面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节奏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卡尔·奥尔夫(C.Orff),德国音乐教育家。20世纪初创立了奥尔夫体系,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致力于通过创造性参
期刊
摘要: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对象,两国有着长达4 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又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论文结合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发挥黑龙江省相对于俄罗斯农业的比较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出口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对策    一、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出口
期刊
小学音乐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提高,来尽快形成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在新课改环境下的教育需要。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我们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    一、首先要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
期刊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讲,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应是急待解决和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应该是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与统一,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又有良好的心
期刊
人物专访属人物通讯系列,教育人物专访不仅具有人物通讯所体现出来的新闻性、真实性、准确性、生动性等特点,还应特别突出他的时代性与学术性。因此,要想写好一篇教育人物专访,除了记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写作技巧、生活积累外,本人以为,还有下面几要素至关重要。     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收集资料,设计问题    教育类报刊的人物专访要及时报道默默无闻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使他们的教学成果“墙里墙外都开花”。所
期刊
酒店服务式公寓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是一种只做服务、没有酒店经营的纯粹的服务公寓。酒店式服务公寓,于1994年在欧洲首次出现,是当时旅游区内租给游客供其临时休息的物业,由专门管理公司进行统一上门管理,它既有酒店的性质又相当于个人的“临时住宅”。这些物业就成了酒店式公寓的雏形。酒店式公寓的户型,从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可以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装修上统一为精装修,提供全套的家
期刊
黑龙江省山高水清,历史久远,有着龙兴之地的名号。在黑龙江这篇沃土上孕育文明的开始与无数耳熟能详的故事。应该说黑龙江省的文化资源根基深厚,内容丰富,只是欠缺挖掘并根据所挖掘的事物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黑龙江的文化很丰富,仅就目前国内认知度最高的6个方面包括有“龙兴地、民族事、抗日潮、关东风、大荒情、冰雪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前大部分是依靠国家的投入,而所做出的文化产品往往是曲高和寡,观众们更是走马
期刊
摘要: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问题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环节,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体验课”。解决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职业素养、社会认知、社会实践等能力,进而实现根本上的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的统一,真正实现在资源匹配上的和谐共赢。  关键词:就业;培养;综合素质    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问题中
期刊
摘要: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的图书馆,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能,是少年儿童潜在的第二课堂,导读工作亦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针对少年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对如何开展图书馆导读工作进行了几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少儿;阅读    阅读对教育、对民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如何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已成为图书馆界倍受关注的课题。作为少年儿童第二课堂的图书馆,不仅为少年
期刊
执行力是一种企业文化力,它诞生于企业文化,并且也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要形成企业文化力,只有真正落实执行力。  执行力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老问题,这是因为执行力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老问题,是如何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问题,延伸开来讲,又是一个变决策、号召、指令为实际行动的问题。说它是一个新问题,这是因为在如何提升企业文化力的实践活动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组织内部建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