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轻负高效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考的压力也是无法忽视的。于是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往往成为许多教师追求分数的法宝,初三语文教学,也就成为一艘负重前行的船儿,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其实,只要顺风顺水,轻舟也能欢快地通过万重山,抵达胜利的彼岸。
  
   一.激之以趣,以兴趣为水,载学习之舟起航
  
   兴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激发初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主要是从这几方面入手的。
   (一)交流情感,拉近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要让学生亲近喜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表扬,少斥骂。要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学生,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表扬,尤其是对于不够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课堂上积极回答,回答问题有水平,作业认真,书写清楚,某个方面有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真诚中肯的表扬。
   随笔本、作文本也是给予表扬、交流情感的好途径。针对作文本身,书写、选材、语言、构思……先找出其优点进行肯定表扬,再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留几句真挚的点评,或鼓励,或劝慰,或共鸣,自然而然,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的学生还会在我的留言后再度回复,这样你来我往,类似于网络里的跟帖,互动交流。有学生在作文《最好的礼物》里就以此为题材,说这些点评是他所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所以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1.重视导语,渲染气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迈进教室的第一时间,就要尽可能地渲染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很少用“这节课我们学习……请大家翻到……”之类千篇一律的话开头,而是尽可能千变万化,让学生有所期待。或讲故事增趣味,如上《庄子两则》时先讲两个关于庄子的小故事;或设疑问引思考,如上《孔乙己》,先问学生孔乙己是谁?为何叫“孔乙己”;或叙家常得共鸣,如学习《乡愁》时,我先和学生讲自己当初离开家乡求学的经历和感受;或听音乐入情境,如《智取生辰纲》就以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导入……
   2.利用媒体,熏陶感染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形式。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声、光、色、形、图等的神奇配合,直观、形象、高效率,让学生在享受视觉听觉盛宴的同时,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比如上完《智取生辰纲》后,我让学生观看电视剧选段,学生一看到贼眉鼠眼模样滑稽的白胜出场,都会意地笑起来:“真是白日鼠啊!”看完后,既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对这部名著本身的浓厚兴趣,纷纷利用课外时间去找来看。再如上诗歌时,让学生听名家配乐朗诵,感染力非常强。
   3.组织活动,调动兴趣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课本剧、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变色龙》《在法庭上》等课,我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都兴致勃勃,印象深刻。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比赛,比如古诗词背诵比赛,文言文释义比赛,作文比赛,或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或男女生互比,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顺利完成每节课的预设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有时面对一些良好的契机时,教师不妨随意一点,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因势利导,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有次正上课,窗外忽然撞进一只小麻雀,惊慌地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学生都情不自禁被吸引,有的甚至惊呼起来。这时如果硬要约束他们认真听课,显然是强人所难,于是我停下讲课,和学生一起观察它,并帮它找到出路,然后又引导学生描叙小麻雀的紧张无助、同学们的反应,自己的感受……当天的随笔,自然就有了好题材。
   夏天晚自修,尽管电扇呼呼转,依然解不了热,更有蚊子嗡嗡袭扰。看学生皱着眉头边做作业边赶蚊子,我就让他们先放下笔,发发牢骚,说说此刻的感受,最后还一起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改编成“无边蚊子纷纷下,不尽热浪滚滚来”。聊了大约十分钟时间,学生再拿起笔的时候明显轻松愉悦了许多,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下雪的日子,对南方的孩子来说不亚于节日,自然不能错过。每次我都会带学生赏雪景、打雪仗,并帮他们拍照,留下这美好的记忆。和雪的亲密接触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其后的随笔总是洋洋洒洒,情真意切,妙语如珠。
   兴趣是水,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之舟也就能轻松起航,带学生去领略语文世界的旖旎风光。
  
   二.以方法为风,授之以渔,助学习之舟扬帆
  
   光有兴趣还是不够的。曾有学生向我诉说自己的苦恼——自己学语文已经很努力了,书也看了不少,但考起试来总是糊里糊涂,成绩也总难有起色,所以觉得学习语文真是事倍功半。其实,虽然学语文重在感知感悟,但也同样要注意方法。所以在语文课堂里,我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落实。
   1.书写的方法。要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既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需要。每每开学初,我就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书写要求,并让他们工整地写到作文本的第一页上:“正确,不写错字,不写不规范字;清楚,无涂改;美观,行高七成,间距适宜,句读分明;快速,一分钟书写30字,一气呵成。”先训练正确清楚工整,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快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但依然不能松懈,要时常提醒,每月举行一次书写比赛,以作巩固。
   2.朗读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初中学生的朗读,有许多只是为了熟读成诵,根本不注意语调语速语感。我对学生提出的朗读要求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多表扬,有耐心有恒心。
  3.看书的方法。这里说的看书,指的是看课外书,比如优秀报刊、经典名著、作文选集等。常有人说,喜欢看书的孩子,语文总差不了哪里去。的确如此,但要切实提高看书的效果,就一定要注意方法。“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我对学生看书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做法是:一划二评三摘。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觉得特别好的在旁边进行点评。一篇文章读完后,再把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富有哲理的句子抄到自己的摘记本上。
   4.阅读的技巧。这里说的阅读,指的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阅读答题。如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有整体感知、词句赏析、句段作用、句子含义、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方法赏析、体会感悟等等;说明文阅读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议论文阅读中的找论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概括论据、补充论据等,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通过练习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来,再应用到阅读训练中,这样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使学生既有法可依,又能灵活运用。
   5.写作的技巧。我们引导学生拓展了生活体验范围,学生有东西可写了,但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甚至是心潮澎湃,可临下笔,却不知从何写起,或写出来的文章很散很乱。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虽说“文无定法”,但总有常法,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从书写到字数,从审题到选材,从构思到详略……都要提出具体的能力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各个能力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最常见的毛病是详略不恰当和描写不细致,要多设计一些相关训练,帮助他们通过不断实践,最终逐渐走向“文无定法”的境界。
   文无定法,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授之以渔简单,难的是落实,持之以恒地落实,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以之为风,扬起风帆,畅游于语文学习之海。
   综上所述,若能以兴趣为水,以方法为风,顺风顺水,语文课堂的“轻负高效”也就真正能实现了。以上这些做法虽然粗浅,却是自己身体力行并取得成效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进一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胡华青,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东阳。本文编校:高述新
其他文献
莫砺锋,男,1949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8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在江苏、安徽农村务农、做临时工。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次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为大陆首位文学博士获得者。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并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等兼职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学术兼职有教育部社会科
招商蛇口近两年走势大幅落后于同行保利地产和万科,也远远不如地产ETF指数基金的涨幅。2018年10月19日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四大金刚”相继喊话,市场就已经见底反弹,2018年底的二次探底,大量优质股票并没创新低,地产就是其中之一。以2018年10月19日为起点,截止2020年10月27日,保利地产、万科A、地产ETF的累积涨幅分别为:65.49%、43.92%和41.55%,区间最高涨幅为78.
2007年高考,作为率先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四省区的考生接受了语文课程标准卷的洗礼。课标卷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增加了探究题。2(108年高考,除广东等四省区继续考查探究题外,又有江苏省的高考试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增加了探究题。探究题的出现是在命题上对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以下简称“新考纲”)的有力回应和落实。课程标准将探究能力的培养确立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
作文教学原本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语文活动领域,解放个性、表现个性、发展个性本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不会写作文,称作文为“榨文”,即使“榨”出来了,也差不多是千篇一律、异口同声,个性几乎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个性化写作教学当然成为一句空话。究其原因,主要是立意的限制、思维的从众、真情的压抑、言语的趋同和文体的规范等几个方面。  立意受限制。在写作之前,老师就反复交待要表
这样说有些矛盾,甚或不可思议,“和谐”不就是“中庸”的最终目的嘛。但现在我确实要这样说,廓清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和谐”,而不是“中庸”(不是贬它的)的“和谐”,以免让一味强调课堂教学“和谐”的人越走越远,“知和而和,不以节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又要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和“不及”都是令人痛心的。  我们来看一下“中庸”的特点。  “中庸”即是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就是以中
王晓露是我的学生,在今年这个谈发烧就色变的秋季他不幸发烧了,按学校的规定他回家治病去了。就在王晓露在家养病期间,我接到了他的一个电话。他说老师我想做一个课件,我说很好啊!他又说我做哪一课的课件好呢,我想了想说,你就做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吧,他说好。一个星期后,王晓露来到学校,他给我看了他做的课件。我惊异于课件的精致,更惊叹于他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我于是对他说李清照的这首词就由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课程论原理,分析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安排课堂教学流程等,出现了一些新颖、高效的教学设计。但我们在追求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了还有一个教学设计规范的问题。余映潮老师说,教学设计给我们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理性思考,诗意手法。实践中有很多教学设计“诗意”有余,而“理性”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教学设计中创新和守正的关系,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
问者:刘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的访谈。请谈谈您中学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经历。是否与现在的中学生有所不同呢?  答者:有很大的不同啊!社会环境不一样了,思想观念不一样了,接受方式也不一样了。我上中学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文化萧条,图书奇缺。所幸由于毛泽东对古代小说中的几部名著情有独钟,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等,在七十年代初期得到了有关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面对作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可谓“上下求索”。而语文老师面对作文教材不能说“不”,面对学生又怎敢说“行”呢?于是老师们“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作文教学法“拿来主义”盛行,个人见解甚少;“千人一面”者比比皆是,别具匠心者寥寥无几。再加上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那令人诚惶诚恐的高考升学压力,语文老师们又
“为文”如“为人”,作文教学应将精神意识和生命意识融为一体。其中精神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文章将心寄托在文义之中,其文心即文章的精神意识,作文教学需引领学生守望理想的星空,守望生命的清泉,守望精神的故园,培养写作的精神意识,张扬生命个性,弘扬人文精神,陶冶民族情操,担负时代重任。  一.守望理想的星空  作文教学是诗意的栖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