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实施自主体验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jjuan86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如果让学生置身其间,就会引发学生的喜怒哀乐,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并在不知不觉中心智得以激活、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修炼。“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①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②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问题的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穿插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从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故事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例如:上初一“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上课时,讲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故事(学生先讲,教师补充)。他个子不高,但有句很著名的话:“天塌下来有高佬顶着。”更有感人肺腑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提问:1.邓小平三落三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2.邓小平的两句肺腑之言体现了他是怎样培养和保持良好情绪的?3.谈谈你在失意、苦闷、烦恼、悲伤之时是怎么做的?学生结合课文知识思考问题,最后懂得了:人生遭受挫折虽然不是好事,但如果我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就能在挫折中奋起,直至战胜挫折,从而鼓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让学生认识挫折也有其积极的作用。
  三、创设艺术情境,提升学生的感情层次
  思想品德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比如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可引用《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可引用明代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加深对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
  四、选用漫画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恰当地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如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时,可选用漫画“小鸟的悲哀”。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也可选用漫画“渴望”,此画由两部分组成:其一,山岭田野,杂草丛生,一人心驰神往,渴望这里高楼林立;其二,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此时人被挤向楼顶,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看后启发学生认识了“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情境,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可借助情境的直观形象性,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发现问题。如初二“依法打击毒品犯罪”一框,由于学生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够,缺乏感受,所以对毒品犯罪及司法打击力度问题认识不深。讲课时,教师可利用录像,再现“鸦片战争”、“虎门销烟”等历史情境,由学生谈出对毒品的认识,以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目的是追求知识与情境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占香 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5期。
  2.杨爽茹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0年,第7期。
  3.黄松柏 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刍议.《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6期。
  4.张莉莉 问题中营造情境,对话里升华思想.《成才之路》,2011年,第32期。
其他文献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
期刊
摘 要:生物科属于自然科学,很适于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与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初中生物課堂实施探究性教学主要应从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探究、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探究技能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 生物课堂 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特别对于初中生物课而言,由于生物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让学生进入主动学
期刊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执着追求和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高效呢?我想应该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教什么即为备课过程中的备教材;怎样教即为备课中的备学生、备教法。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数学课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应该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课型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结合十多年新课程教学实践,设计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系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 知识教学 习题教学 系统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部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各种信息的大量涌动,使得我们所教的学生再也不是以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生了。在语文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学也将引发新一轮的变革。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上好开放、有序的语文课,既要重视知识的更新,又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关键词:生本 语文教师 引导  语文是学校
期刊
摘 要: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就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相关实验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素养之目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物 实验教学  在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生物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授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要想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就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充分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句话道出了现行数学教材的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就是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的几点尝试:  一、从实际问题导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聋生数学教学却常常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一弊端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使聋生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 情境 原形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識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