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心有所依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mob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独居老人,老伴先自己而去,最希望的就是身边有个人哪怕说说话也好,他们特别需要孩子们的情感关爱。当爱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会有所转移。
  东方卫视《四大名助》,前段时间播出了一个求助事件: 一位来自上海的女观众给节目组来信称“自己在外说一不二,可是在家的日子却没法过了”。原来,家中72岁的老母亲两年前迷上了买保健品,两年来家里成堆的各式保健品竟花了妈妈多年的积蓄20多万,现在妈妈成了各大药商的高级会员,不仅常被召集去听“健康”讲座,更过分的是,“药贩”把市面上200元的保健品以4980元的高价卖给妈妈,妈妈竟然还认他做了干儿子。让自己担心之余也是哭笑不得。面对女儿的控诉,老太太说自己退休前是中学数学老师,是个文化人,并不是女儿所说的胡乱买药,“药吃下去有没有好处,我心里都有数。”可爱的样子逗得观众爆笑连连。提到干儿子,老太太也无奈:“我女儿工作不在我身边,生病的时候也没办法来看我。她口中的‘药贩子’知道我病了,常常来看我。我觉得人家对我挺好挺真诚的。”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老人家看起来衣食无忧,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可能或多或少有点身体的毛病,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注,然而子女实在太忙了,没有办法照顾到独居老人的点点滴滴,保健品经销商紧紧抓住了老人的心。事件背后又是什么呢?
  老年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影响着老人的行为。进入老年期面临很多挑战,负性体验居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生理功能减弱,可能腿脚不如以前灵便了,检查身体时发现一些小状况象骨质疏松、血糖偏高、动脉粥样硬化更是常见。很多老人都在想,身体若有了毛病不但自己难受也给家人带来很大麻烦,身体和保健成了重中之重,只要和健康养生有关的信息都倍受老人们关注。当听到亲人或朋友患病或离世的消息时,更真切地意识到衰老、疾病甚至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心理的冲击也会很大,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和对保健品的迷恋正是这种心态的具体体现。有文化的老人更有优势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种保健信息,也有条件购买他(她)认为有用的“保健品”与疾病和衰老抗争。
  老年人渴望来自亲人的情感支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人的角色是在不断转化的,父母在抚育子女时是家中的顶梁柱,但当孩子均已成家立业时,父母逐渐年迈,退休了,决策能力也不如年轻时了,提示他们在家庭中已经退居二线了,有些事情也开始依恋孩子、需要孩子们帮助。特别是独居老人,老伴先自己而去,最希望的就是身边有个人哪怕说说话也好,他们特别需要孩子们的情感关爱。当爱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会有所转移。
  保健品不一定都是老人们需要的。产品营销要求了解客户的需求,保健品的经销商和销售人员要迎合老年人的想法和要求。以满足老人客观需要为入手点,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身说法”、“优惠促销”等策略,通过满足老人情感需求来推销产品,自然会得到老人的信任并欣然接受。如果老人执着于花巨资买多种保健品不一定是身体需要,更可能是心理需要。
  不难看出,要从根本上使老人客观看待保健品,还是要充分理解老人的需求。像这样的独居老人,子女需要尽可能更多与老人沟通并给予情感支持,更重要的是让老人有发挥余热的空间,如培养兴趣爱好,与老伙伴们一道参加社区活动等。也提醒我们提供科学的医疗保健信息,规范保健品广告宣传。
  3月21日晚上,家住南京栖霞区迈尧路某小区的一名7旬老太在家中的窗户上悬绳上吊,小区居民发现后立即报警。警方到场后请锁匠将门打开,经过勘察排除刑事案件,老人留有遗书。据小区邻居及门卫说并不认识老人,因为她几乎不出门。知情者说,老人两个儿子在南京工作,最近从老家盐城将原本独居的老人接来。
  老人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子女们成家立业也想尽尽孝道,将母亲接到身边颐养天年,但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老人的离去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搬迁是一个对生活有明确影响的事件,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远不及年轻人,对他们来说投奔外地子女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对完全陌生的新环境的适应。熟悉的环境没有了,老朋友远离了,需要调整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努力结识新朋友并融入其中。如果搬到一个语言、生活习俗差异很大的地方,还会出现“文化休克”,心理应激更突出。我们看到的这位老人“门卫也不认识老人,因为她几乎不出门”,可以推测她并没有适应和融入到新环境中。
  老人随同子女到一个新的地方,子女就是他(她)的依靠,子女的关心、照顾在老人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但多数老人担心影响孩子的工作生活并不表达,如果子女可以经常联系,多交流,就能更了解老人的想法,帮助他(她)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能将老人接到身边一定是想让老人晚年生活更幸福,或许孩子们没有意识到老人不仅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也很重要,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身边,会避免留下遗憾。
  自杀是恶性事件,有自杀意念的老年人自杀的成功率是年轻人的5倍,因为老年人自杀往往事先计划,选择的方式也比较极端,值得重视。大部分自杀都与心理疾病和现实事件有关,最常见的为抑郁障碍,抑郁的老人情绪低落、悲观、无望无助,认为或者没有价值了,自杀成为他们的解脱方式,老年人患严重躯体疾病、经济窘迫、离异独居、酒药依赖等也是自杀的危险因素。如果及时发现、及早干预,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假如这位老人真是患了抑郁症,完全可以通过治疗缓解,避免悲剧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主要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回顾性研究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
数学是一门理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其实践性方面,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初中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
本文采用美国的失业率与实际GDP数据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奥肯定律进行了检验,比较奥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y=3.5?2 x )与本文中得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μ=3.4453?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最有价值的生物修复方法,因而驯化和培养具有高效降解性能的微生物成了国际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一个环境微生物菌剂的新兴市场。养殖水、
悖论是一个语言的旋涡.“纵观整个思想史,悖论一直是哲学家头痛的问题--自集合论出现之后,它也成了令数学家头痛的问题.”[1]它如同“理解撞上了语言的界限撞出的肿块”[2].2
目的:通过观察东莨菪碱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对这两种药物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作出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神经内科患者共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PCT及hs-CRP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
蒙培元 ,1 938年 1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有 :《理学的演变》 ( 1 984年 ) ;《理学范畴系统》 ( 1 989
期刊
合资铁路公司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出资方,但目前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合资铁路公司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