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新性发展。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在物理教学的各种题型、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寻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
悬念,能引起追究答案的强烈愿望,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新问题,提出新矛盾,可以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
2.创设具有思维活动的问题情景
思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创造思想和能力得到挖掘和发挥,而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多启发学生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有一光滑的水平面,其上放置一小球,当火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小球将如何运动?
3.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景
开放性的情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其程序是:预习→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分组实验→汇总→答辩→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学生见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空间;同时,教师也应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将学生没有提出来的问题提出来,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挖掘潜力,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创造性。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概括,并组织学生进行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总结和提高。
2.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教会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实施中教师应注意:①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②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现象或规律。
三、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方法
所谓物理科学方法,是指人们认识和研究自然现象、规律时应用的手段。物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感性的思维方法——观察和实验;理性的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科学结论,更要重视探索科学结论的方法,即渗透发现和论证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科学方法教育。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应阐明伽利略首先通过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然后运用数学工具得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并且用斜面实验进行验证,即“物体从斜面下滑的运动符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之比是常量的规律”;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到“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伽利略之所以敢于用一个理想实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因为他已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演绎→实验验证→修正推广。
翻开几千年的科学史不难看出,整个物理发展史是一部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史。批判错误就意味着求实创新。科学创新始于疑问,没有疑问是不会有所创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加强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物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深化。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是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所以,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巧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
悬念,能引起追究答案的强烈愿望,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新问题,提出新矛盾,可以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
2.创设具有思维活动的问题情景
思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认知冲突,能使学生的创造思想和能力得到挖掘和发挥,而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多启发学生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有一光滑的水平面,其上放置一小球,当火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小球将如何运动?
3.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景
开放性的情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其程序是:预习→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分组实验→汇总→答辩→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学生见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空间;同时,教师也应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将学生没有提出来的问题提出来,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挖掘潜力,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创造性。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概括,并组织学生进行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与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总结和提高。
2.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教会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实施中教师应注意:①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②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现象或规律。
三、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方法
所谓物理科学方法,是指人们认识和研究自然现象、规律时应用的手段。物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感性的思维方法——观察和实验;理性的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科学结论,更要重视探索科学结论的方法,即渗透发现和论证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科学方法教育。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应阐明伽利略首先通过实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然后运用数学工具得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并且用斜面实验进行验证,即“物体从斜面下滑的运动符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之比是常量的规律”;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到“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伽利略之所以敢于用一个理想实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因为他已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演绎→实验验证→修正推广。
翻开几千年的科学史不难看出,整个物理发展史是一部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史。批判错误就意味着求实创新。科学创新始于疑问,没有疑问是不会有所创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加强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物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深化。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是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所以,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