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科学地论述了城乡建设的重要性、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并预见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温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启示。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一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 "统筹城乡发展"的命题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把"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写进了规划。可以看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城乡关系问题,认为城乡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全局的环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曾经写道:"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由于处在阶级矛盾、城乡对立尖锐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马克思恩格斯更多地分析了人类历史特别是他们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城乡对立,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未来社会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的一些论述和构想。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里城乡是对立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把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作为整个社会分工的基础固定下来,是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在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时期,城乡之间的对立就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社会同样是城乡对立的,城市在政治上统治乡村,在经济上剥削乡村,"农业服从于工业,乡村服从于城市"。
  第二,城乡对立是可以被消灭的。当时的米尔伯格等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城乡对立是自然的,是历史上形成的,消灭城乡对立的思想是一种"空想"。针对这一错误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坚定地指出,"消灭城乡对立并不是空想,正如消除资本家与雇佣工人间的对立不是空想一样。消灭这种对立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1]
  第三,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城乡对立"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与集体制的社会制度是相抵触的",所以在未来社会里应该被消灭。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在这方面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城乡的对立破坏了工农业间必要的适应和相互依存关系,因此随着资本主义转化为更高的形态,这种对立将会消失。"[2]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3]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城乡融合,显然是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才能实现。
  第四,重视生产力发展在消除城乡对立中的作用。他们指出,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这种状态会在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后得到改变。"把每个人的生产力提高到能生产出够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或六个人消费的产品;那时,城市工业就能腾出足够的人员,给农业提供此前完全不同的力量;科学终于也将大规模地像在工业中一样彻底地应用于农业。"[4]他们还重视生产力的协调安排,把"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平衡的分布"看作是消灭城市和乡村分离的条件。
  第五,强调工业和农业的结合。恩格斯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指出,消灭城乡对立的最重要条件是,不仅使工业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而且使农业生产资料也由社会占有。在此基础上,使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通过把工业同农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灭。正如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的,"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3]他们还强调城市工人与农村生产者之间的联合,提出要把农村的生产者"置于他们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精神指导之下",使农村生产者在城市有工人作为他们利益的天然代表者。
  第六,重视城市和城市化的积极作用。恩格斯曾热情地赞扬了城市在提高英国经济实力、创造生产力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像伦敦这样的城市……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集聚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市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城市的发展对人的现代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大城市,没有它们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工人决不会像现在进步得这样快。"[5]资本主义生产使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城市"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由于城市有以上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是支持城市化的发展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写道:"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6]
  第七,重视科学技术对城乡关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城乡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如棉纺织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几个西方主要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乡之间逐渐改变了数千年来的相互封闭、相互隔绝的状态,彼此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电的发明和应用是科学技术的又一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看到了它对城乡关系将要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们指出,"(电的)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7]
  
  二、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
  
  如前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与那时相比,今天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并不能解释当前城乡关系中的一些现象,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问题等,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在答案"。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当今城乡发展的实践,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中发现其对当代的有益启示。
  第一、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虽然当前我国并不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描述的那种城乡对立,但是却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及早采取对策,积极行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在经济发展中改进城乡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城乡的不平衡发展,是与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相适应的,要想根本改变这一状态,必须依靠大力发展生产力。西方发达国家改进城乡关系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国家才有充足的经济实力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农村的支持政策,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争取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把工业同农业结合起来,在生产力发展后,"城市工业就能腾出足够的人员,给农业提供此前完全不同的力量;科学终于也将大规模地像在工业中一样彻底地应用于农业。"这个论述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启示。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农村、农业为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牺牲,现在我国已进人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让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发展。
  第四、借助科学技术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对于城乡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进入21世纪,这种作用更大更明显了。随着电子工业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城市和城乡关系的发展也概莫能外。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突破原有城乡之间的空间限制,解决跨区域联络不便和信息不畅的问题,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灵活互动,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的趋势,使城市的现代化文明,如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更容易、更迅速、更大范围地传播到农村,从而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都产生强烈地推动作用。当然,信息技术也给发展城乡关系带来了挑战。比如说可能会造成城乡间的"信息鸿沟",信息中心城市可能无法对农村产生带动作用,成为嵌入地区经济范围的"孤岛"等。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大力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城市间、城乡间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我们还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通过对农村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倾斜投入,充分放大信息技术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12content_10183504.htm.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自2003年8月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拉开帷幕以来,已历时四年。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改革总体要求,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人民银行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的积极努力下,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在改革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实行独立理(董)事制度中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发
期刊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和具体体现,对促进检察机关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树立良好的检察形象,展现检察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检察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才被重视和大力提倡的新鲜事物,不同的学者、各地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检察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统一对检察文化的认识,是确保检察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切实发挥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源动力,是实现创新成果的根本保证,本文从不断提高安徽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出发,分析安徽人力资本投资构成现与安徽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扩大投资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创新的动力;人力资本;安徽;投资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安徽省政府近日提出要打造“合(肥)——芜(湖)——蚌(埠)创新实验区,
期刊
摘 要:行政拘留是一种重要的治安管理处罚,但是我国法学界对此研究并不深入。我国行政拘留制度存在很多缺陷。本文认为,我国行政拘留制度应该强调参与原则,赋予行政相对人听证权利、强化司法审查原则以及贯彻比例原则,通过这些措施,来完善行政拘留制度,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关键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    一、行政拘留概述    (一)行政拘留的概念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
期刊
摘 要:胜利油田河67区块砂二稳属低渗透油藏,油层非均质严重,分层注水层间差异大,且油层埋藏深,温度高,管柱蠕动严重,封隔器易失效,分层注水存在"分不开,测不出,调不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压注水井的分层问题,实现了不需投捞死芯子而保证分隔器可靠的座封及直接检查管柱密封的需要,不需要辅助直接注水,实现了座封、注水、分层改造一次性管
期刊
摘 要: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与高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难以提供管理者所需的成本信息。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结合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衍生出一系列现代成本管理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为适应新经济环境主动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积极采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本文论述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及方法产生的必然性,提出了实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有
期刊
摘 要:通过联片集中供水和管网延伸工程解决的农村自来水人口比例有了很大提高。搞好农村自来水工程设计,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优化工程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供水;典型设计。    沂南县位于沂蒙山腹地,属鲁中南部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774.08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1344.22平方公里,平原面积429.86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75.77%、24.23%,耕地面积103万亩
期刊
摘 要:酒店业已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业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旅游专业作为酒店强大的人才源泉,所输送的本科生理应执推动酒店发展之牛耳 ,可现实却不尽人意, 旅游专业本科生在酒店失去话语权、更找不到得以扎根的土壤,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寻不到自我中流失,我——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见证了这一切。本文从旅游专业大学生心理、旅游教育体制、酒店用人机制等角度出发,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地、理性地剖析酒店
期刊
摘 要:盐城地处苏北,有着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优势,有效制定盐城的湿地旅游业的战略规划,发挥盐城区域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链,发展成为一个当地的支柱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盐城;湿地旅游业;规划。    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之一,是盐城重点发的展特色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盐城沿海旅游业,不仅能直接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同时将带动与之相关的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宾馆服务业等三次产业
期刊
摘 要: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传递必然要走向虚拟化、网络化。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信息共享的概念,然后对网络条件下军队会计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军队会计信息共享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会计;信息;共享。    会计信息是反应资金的特征及其运动状态的事物属性,它由数据、载体和传递等基本要素组成。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网络条件下的军队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