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创”战略为中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增强中职师范院校幼师生的美术学科领域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其自身素质提升,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美术学科领域核心素养定义,“双创”型人才培育与核心素养的耦合联系,培养实施途径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双创;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教育;中职师范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的幼师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尤其是,具备美术学科优秀综合素质的幼师毕业生受到各方欢迎。一些极具美术专长的优秀幼师毕业生还走上自主创新创业的道路,成为“双创”型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培育具备美术学科教育核心素养的“双创”型幼师学生进行了研究思考。
一、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范围较广,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创作、视觉传达、环境设计、美艺理论等多个方面,是鼓励和发挥幼师学生个人才华,实现事业发展创造性、创新性突破的基础学科。培育具备较强美术学科素养的“双创”型人才,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23至24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点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主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是跳出传统中职师范院校师范生培育模式,服务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在这个过程中,围绕创新创业这一“双创”导向,增强美术学科教育又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和必须实施的步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推动中职师范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要求,同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因此,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顺应当前社会对高端教育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是推动中职师范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增强中职师范院校幼师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优化其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
中职师范院校幼师毕业生的传统就业模式,基本局限于公办或民办的幼儿园和小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之下,打破陈旧思维定势,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已经不只是大學生的事情,同时也是中职师范院校学生应该担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双创”背景下,增强中职师范院校幼师学生美术学科领域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为学生未来开拓多元化、宽广化的就业道路奠定基础,对于提高就业率,增强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培育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耦合联系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把“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纳入到新时期发展的规划中。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从近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核心素养培育在中职师范幼师美术学科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双创”型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一)本质内涵相通
就“双创”型人才培养而言,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其基本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艺术贵在创新创造,这是艺术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尤其是,美术学科教育涉猎方方面面,历来提倡创新、创造。如:著名画家黄宾虹认为“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灵性,不满寻常蹊径,是为极品。”在“双创”导向下的美术学科教育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敏锐创意、精雕细琢、不断精进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更要鼓励学生强化敢于突破、勇于实践、追求事业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就核心素养而言,不仅体现为高超精湛的绘画技艺,更体现为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并行不悖,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又相互平衡、互为补充。
(二)价值取向一致
当前,党和国家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双创”战略等宏观发展战略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双创”型人才是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教育行业产业的共同需求。一方面,中职师范院校的自我发展提升必然推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实现教育水平、学生质量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中职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作为当前幼小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自主创业已成为多元化就业的必然趋势。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岗位竞争倒逼中职师范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环境,实现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三)实践内容统一
中职师范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与核心素养培育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以“双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职业教育届刚刚兴起,中职师范院校在此方面的探索期较短,经验不足。当前,对于培养具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创”型人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例如:中职师范院校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教育行业企业的支持、营造敢于容错的“双创”就业环境等,都需要各方协同解决。因此,“双创”理念的实现,只有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实践才能落地生根。这就需要中职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面以“双创”精神为引领,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兼顾美术学科的专业特点,结合师范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规划,将美术学科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等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巩固和完善良好的核心素养。 三、中职师范院校幼师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
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的美术学科相关课程教学情况,认为中职师范院校幼师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以下基本构成。
(一)客观理性的审美认知
审美认知指基于自身美术素养和感性认识,对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做出独立的评价与判断。这是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欧美发达国家,从幼儿时期,就十分注重美术教育,并将其作为培养个人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艺术形式与日俱增。而对于什么是美?如何判断美?这一首先要明确认知的核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足够重视。笔者对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616、620等6个班级367名幼师生进行了审美认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以图片为主,图片涵盖八大山人作品《水木清华图》、钱松岩作品《晨照星湖》、喜多川歌麿浮世绘作品《歌撰恋之部 物思恋》、古埃及雕塑《门考拉夫妇立像》、罗丹雕塑《思想者》、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尔》、罗立中油画作品《父亲》等共6类20余副,通过PPT发给学生,由学生进行选择判断。统计形成图一数据。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带有民族性、传统性、印象性和普遍性的。对于美术学领域审美认知较为粗浅单一。因此,培养客观理性的审美判断力是培养学生美术学科领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应该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认识,教育学生拒绝避免各种暴力、色情、虚无等不健康的视觉信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养正毓德的人文素养
《易经·蒙卦》提出“养正”教育理念,即希望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核心素养程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师范二字意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在美术学科教育中渗透养正毓德的人文素养,教育学生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秉持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面向社会的优势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综合多维的美术实践
打造具备深厚美术功底的“双创”型人才,美术实践是关键。多维度、深层次的美术实践目的是摒弃传统的技术性美术幼师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美术教育的文化涵量,增强其美术创作、创新实践的经验,切实提升幼师的核心素质。近三年,笔者除教授《绘画》《手工》《教学法》《美术鉴赏》教学外,还组织学生成立了沙画、版画、摄影及图片编辑、陶艺及雕塑、书法篆刻等多个兴趣小组,开展正常课业外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握不同材料和媒介,运用不同的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创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技巧。
(四)发散活跃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这也既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又是衡量“雙创”型人才的关键标准。美术功能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培育核心素养就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避免概括化和统一化,限制和遏制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从笔者对近年来所教过的6个毕业班的师范生就业情况看,具备了较好的美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就业状况普遍较为理想,一些学生还成立了自己的广告艺术设计公司、书画装饰品店等,跳出传统的就业渠道,进行了自主创业。
(五)精准致用的职业规划
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对于中职师范院校的幼师生来说,多数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较为模糊,甚至有自卑失落、放任自流的情绪。美国的职业管理学家舒伯(Donald E. Super)是享誉全球的职业研究专家,他把人的职业生涯归划为五个阶段[2],如图二所示:
中职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处于图中的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并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其创新创业,合理择业及就业。笔者在担任376班班主任期间,邀请怀化市心理学会专家对该班62名学生进行了职业心理和就业方向测试,形成了指导就业的专业建议,得到学生认可。从跟踪情况看,该班从事幼师教育的有40人,从事房地产等与美术学科无关工作的12人,成功自主创业的10人,其中2人在珠海、长沙开办了私立幼儿园,3人参与开办了与美术培训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5人独立从事墙绘、沙画、服装设计等工作。
四、具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创”型幼师人才的培育路径
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构成,笔者认为培育“双创”型幼师人才要重点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多元并重”的人才培育理念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差异明显,核心素养也存在明显差异性。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增强其创新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因材施教,发挥个体最大优势。在核心素养为主的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进行分层教学指导,重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美术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使得每位学生充分激发出对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美术学科教育特点,以及当前幼师专业就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人才需求特点,搭建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架构,比如,对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引导培养,挖掘其潜能和潜力;对美术技巧能力较好,有志于从事美术创作及衍生工作的学生,鼓励其强化专业素质学习,提升能力素质。
(二)尝试“兼容并包”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要创新和创造,课程设置就不能拘泥于一隅。在美术教学中应探索多维度的课程设置方式,充分借鉴“互联网+教育”,运用好网络平台资源,丰富课程设置。比如: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展开合并授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力;也可以探索教材外,有关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内容重点讲授并实训演练,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就曾专门针对手工课实践,开设了沙画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动力。还可采取聘任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培育和专门辅导,真正把美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三)探索“双创融合”的美术教学模式
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双创融合”的美术教学:一是开展创意训练。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延伸性的模拟实训。比如,绘画课达到一定课时后,开展以幼儿园墙艺绘画设计为主题的分组实践活动,以幼儿园内外墙设计为主题,开展创意实践。二是开展模拟创业评比。围绕美术学科领域,组织创业大赛,要求学生分组建立创业团队,研究制定模拟创业方案进行评比,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领域就业动态和市场动向,明确创业思路,在模拟创业过程中掌握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三是从学校、系部、专业层面搞好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通过校园艺术节、创业社团、创业校友报告会等丰富、多元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四)推动“彰显个性”的创意社会实践
要积极搭建以丰富核心素养,提升美术专业素质为目标的各种社会实践平台,推动“双创”型人才培育。笔者曾为2名有志于从事互联网自媒体行业的师范生牵线搭桥,促成其暑期前往湖南省某省级主流网站美编岗位学习实践,使其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掌握了H5网页设计制作、微视频制作传播等技巧。因此,根据美术学科教育的不同领域,采取校企结合、组团实践等方式,结合个人兴趣,从不同角度开展陶瓷制作、书画装裱、美术培训等各类极具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双创”型人才培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第7期.
[2] 尚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实例、解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 2010-06-07(1).
[4] 李克强出席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N].人民日报,2015-09-11.
[5]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第1期.
[6] 林崇德.21 世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 黄哲.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核心素养---如何在课 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新课程,2017,第7期.
作者简介:
陈兰(1984.6-),女,汉族,湖南怀化,主要从事美术学教学。
关键词:双创;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教育;中职师范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的幼师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尤其是,具备美术学科优秀综合素质的幼师毕业生受到各方欢迎。一些极具美术专长的优秀幼师毕业生还走上自主创新创业的道路,成为“双创”型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培育具备美术学科教育核心素养的“双创”型幼师学生进行了研究思考。
一、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范围较广,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创作、视觉传达、环境设计、美艺理论等多个方面,是鼓励和发挥幼师学生个人才华,实现事业发展创造性、创新性突破的基础学科。培育具备较强美术学科素养的“双创”型人才,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23至24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点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主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是跳出传统中职师范院校师范生培育模式,服务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在这个过程中,围绕创新创业这一“双创”导向,增强美术学科教育又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和必须实施的步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推动中职师范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要求,同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因此,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顺应当前社会对高端教育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是推动中职师范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培育“双创”型高素养幼师美术人才是增强中职师范院校幼师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优化其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
中职师范院校幼师毕业生的传统就业模式,基本局限于公办或民办的幼儿园和小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之下,打破陈旧思维定势,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已经不只是大學生的事情,同时也是中职师范院校学生应该担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双创”背景下,增强中职师范院校幼师学生美术学科领域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为学生未来开拓多元化、宽广化的就业道路奠定基础,对于提高就业率,增强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培育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耦合联系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把“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纳入到新时期发展的规划中。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从近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核心素养培育在中职师范幼师美术学科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双创”型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一)本质内涵相通
就“双创”型人才培养而言,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其基本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艺术贵在创新创造,这是艺术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尤其是,美术学科教育涉猎方方面面,历来提倡创新、创造。如:著名画家黄宾虹认为“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灵性,不满寻常蹊径,是为极品。”在“双创”导向下的美术学科教育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敏锐创意、精雕细琢、不断精进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更要鼓励学生强化敢于突破、勇于实践、追求事业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就核心素养而言,不仅体现为高超精湛的绘画技艺,更体现为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并行不悖,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又相互平衡、互为补充。
(二)价值取向一致
当前,党和国家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双创”战略等宏观发展战略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双创”型人才是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教育行业产业的共同需求。一方面,中职师范院校的自我发展提升必然推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实现教育水平、学生质量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中职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作为当前幼小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自主创业已成为多元化就业的必然趋势。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岗位竞争倒逼中职师范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环境,实现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三)实践内容统一
中职师范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与核心素养培育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以“双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职业教育届刚刚兴起,中职师范院校在此方面的探索期较短,经验不足。当前,对于培养具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创”型人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例如:中职师范院校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教育行业企业的支持、营造敢于容错的“双创”就业环境等,都需要各方协同解决。因此,“双创”理念的实现,只有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实践才能落地生根。这就需要中职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面以“双创”精神为引领,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兼顾美术学科的专业特点,结合师范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规划,将美术学科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等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巩固和完善良好的核心素养。 三、中职师范院校幼师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
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的美术学科相关课程教学情况,认为中职师范院校幼师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以下基本构成。
(一)客观理性的审美认知
审美认知指基于自身美术素养和感性认识,对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做出独立的评价与判断。这是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欧美发达国家,从幼儿时期,就十分注重美术教育,并将其作为培养个人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艺术形式与日俱增。而对于什么是美?如何判断美?这一首先要明确认知的核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足够重视。笔者对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616、620等6个班级367名幼师生进行了审美认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以图片为主,图片涵盖八大山人作品《水木清华图》、钱松岩作品《晨照星湖》、喜多川歌麿浮世绘作品《歌撰恋之部 物思恋》、古埃及雕塑《门考拉夫妇立像》、罗丹雕塑《思想者》、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尔》、罗立中油画作品《父亲》等共6类20余副,通过PPT发给学生,由学生进行选择判断。统计形成图一数据。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带有民族性、传统性、印象性和普遍性的。对于美术学领域审美认知较为粗浅单一。因此,培养客观理性的审美判断力是培养学生美术学科领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应该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认识,教育学生拒绝避免各种暴力、色情、虚无等不健康的视觉信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养正毓德的人文素养
《易经·蒙卦》提出“养正”教育理念,即希望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核心素养程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师范二字意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在美术学科教育中渗透养正毓德的人文素养,教育学生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秉持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面向社会的优势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综合多维的美术实践
打造具备深厚美术功底的“双创”型人才,美术实践是关键。多维度、深层次的美术实践目的是摒弃传统的技术性美术幼师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美术教育的文化涵量,增强其美术创作、创新实践的经验,切实提升幼师的核心素质。近三年,笔者除教授《绘画》《手工》《教学法》《美术鉴赏》教学外,还组织学生成立了沙画、版画、摄影及图片编辑、陶艺及雕塑、书法篆刻等多个兴趣小组,开展正常课业外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握不同材料和媒介,运用不同的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创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技巧。
(四)发散活跃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这也既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又是衡量“雙创”型人才的关键标准。美术功能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培育核心素养就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避免概括化和统一化,限制和遏制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从笔者对近年来所教过的6个毕业班的师范生就业情况看,具备了较好的美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就业状况普遍较为理想,一些学生还成立了自己的广告艺术设计公司、书画装饰品店等,跳出传统的就业渠道,进行了自主创业。
(五)精准致用的职业规划
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对于中职师范院校的幼师生来说,多数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较为模糊,甚至有自卑失落、放任自流的情绪。美国的职业管理学家舒伯(Donald E. Super)是享誉全球的职业研究专家,他把人的职业生涯归划为五个阶段[2],如图二所示:
中职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处于图中的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并有意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其创新创业,合理择业及就业。笔者在担任376班班主任期间,邀请怀化市心理学会专家对该班62名学生进行了职业心理和就业方向测试,形成了指导就业的专业建议,得到学生认可。从跟踪情况看,该班从事幼师教育的有40人,从事房地产等与美术学科无关工作的12人,成功自主创业的10人,其中2人在珠海、长沙开办了私立幼儿园,3人参与开办了与美术培训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5人独立从事墙绘、沙画、服装设计等工作。
四、具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创”型幼师人才的培育路径
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构成,笔者认为培育“双创”型幼师人才要重点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多元并重”的人才培育理念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差异明显,核心素养也存在明显差异性。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增强其创新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因材施教,发挥个体最大优势。在核心素养为主的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进行分层教学指导,重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美术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使得每位学生充分激发出对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美术学科教育特点,以及当前幼师专业就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人才需求特点,搭建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架构,比如,对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引导培养,挖掘其潜能和潜力;对美术技巧能力较好,有志于从事美术创作及衍生工作的学生,鼓励其强化专业素质学习,提升能力素质。
(二)尝试“兼容并包”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要创新和创造,课程设置就不能拘泥于一隅。在美术教学中应探索多维度的课程设置方式,充分借鉴“互联网+教育”,运用好网络平台资源,丰富课程设置。比如: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展开合并授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力;也可以探索教材外,有关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内容重点讲授并实训演练,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就曾专门针对手工课实践,开设了沙画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动力。还可采取聘任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培育和专门辅导,真正把美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三)探索“双创融合”的美术教学模式
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双创融合”的美术教学:一是开展创意训练。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延伸性的模拟实训。比如,绘画课达到一定课时后,开展以幼儿园墙艺绘画设计为主题的分组实践活动,以幼儿园内外墙设计为主题,开展创意实践。二是开展模拟创业评比。围绕美术学科领域,组织创业大赛,要求学生分组建立创业团队,研究制定模拟创业方案进行评比,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领域就业动态和市场动向,明确创业思路,在模拟创业过程中掌握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三是从学校、系部、专业层面搞好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通过校园艺术节、创业社团、创业校友报告会等丰富、多元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四)推动“彰显个性”的创意社会实践
要积极搭建以丰富核心素养,提升美术专业素质为目标的各种社会实践平台,推动“双创”型人才培育。笔者曾为2名有志于从事互联网自媒体行业的师范生牵线搭桥,促成其暑期前往湖南省某省级主流网站美编岗位学习实践,使其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掌握了H5网页设计制作、微视频制作传播等技巧。因此,根据美术学科教育的不同领域,采取校企结合、组团实践等方式,结合个人兴趣,从不同角度开展陶瓷制作、书画装裱、美术培训等各类极具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双创”型人才培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第7期.
[2] 尚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实例、解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 2010-06-07(1).
[4] 李克强出席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N].人民日报,2015-09-11.
[5]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第1期.
[6] 林崇德.21 世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 黄哲.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核心素养---如何在课 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新课程,2017,第7期.
作者简介:
陈兰(1984.6-),女,汉族,湖南怀化,主要从事美术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