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的工作节奏在相应加快,机动车代步,电脑局部代替人脑工作,产生了典型的上实下虚现代病。同时,在追求效益、追求速度的同时,紧张不安,焦虑烦躁,忧愁恐惧,失落惆怅以及精神抑郁症日趋严重。为释放精神压力,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好良好的心态,太极拳不断地被人们所重视与推广。因此,探讨其修身养性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用意不用力;消除精神压力;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由于工作上的竞争压力,学习上的应考压力,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家庭经济债的偿贷压力,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压力等等方式,烦心事多,日积月累,就会焦虑不安,饮食不香,睡眠不足。轻者产生神经衰弱症,重者得精神抑郁症。
大自然是一个阴阳综合体,放松与压力本身也是一对阴阳,如果压力是阳,那末放松是阴。常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长时间地超过人们的负荷度时,会导致阴阳失调,导致学习与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下降,久而久之,会产生身体上与精神上的疾病,而导致这后果却是慢性的,不能单纯靠西医药物医治。所以,以强调阴阳中和为特征的太极拳运动渐渐进入人类的生活圈,太极拳的修身养性功能不断地得到挖掘与发挥。
按照阴阳失调的程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二种,一种是轻度的,即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神经衰弱型的等等。第二种较为严重的,即精神抑郁型。但不管失调的程度不同,我们都可以利用太极拳运动去主动地协调中和,进行慢慢调理。
1.从太极拳的形态特征进行调理
1.1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拳架平稳舒展,动作缓慢均匀,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1.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上下衔接、招招呼应,连贯一气,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个拳架,速度均匀,前后贯串,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1.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处处带有园形或弧形,避免直来直往,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1.4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外一致。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2.用太极拳对人的生理结构进行调理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太极拳活动,对神经衰弱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太极拳动静结合,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到运动中,这就使大脑皮层中与运动相关的部分作有规律的兴奋,而其他部分逐渐转入抑制状态,得到充分的休息。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后,大脑皮层中和学习工作有关的脑细胞处在兴奋状态。能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与抑制。而太极拳练习,真好能够达到一种抑制效果。 其次,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还起着积极的调节因素和训练的作用。太极拳要求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意动身随”、“呼吸自然”、“一动无有不动”。这些动作使得精神、情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都与运动溶为一体,怡然自乐。长此坚持练习,最终会使脑功能得到很大的恢复和改善。
同时,太极拳也对高血压起作用。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为精神、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正常,新陈代谢等都处于平衡、协调状态。反之,情绪不好,生点气,马上血压就增高。如果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血压就会正常。藥物治疗很难真正达到降血压效果,但利用长期的太极拳活动,却能起到降压效果。这种病要求“心静”,环境“安静”,“体松”,在“静”中进行活动。思想集中,气沉丹田,气血顺畅,感觉舒服。中正安舒,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
3.用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对身心进行调理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腹式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人体所有的脏器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要由动脉供血获得营养。首先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腹式呼吸法会使自律太阳神经丛活性化,从腹部大动脉、小动脉大量输送能变成养分的氧和葡萄糖。对于神经丛功能衰弱症疗效显著。同时,腹式呼吸法也是消除紧张、愤怒、失望、悲观等消极情绪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现代人的心态常常表现为被各种压力所激怒,或者是应对压力无出路而转入消极的昏昏沉沉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呼吸都会发生异常变化,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产生疾病。胸中积怒和昏沉状态都会造成呼吸不畅、变浅,常常使人觉的压抑,透不过气来,如果持续不断地承受强大的压力,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如胸腺病、胃溃疡、肝气郁结、便秘等。采用腹式呼吸法,压力留在下腹部,缓解了胸部的压力,使气机顺畅,心胸开阔,所有不快随之消散。
4.太极拳的人与自然和谐特征能消除个人烦恼
太极拳讲究人与自然的合一,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在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流畅练拳,呼吸自然,开阔心胸。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溶人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生机无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忘却烦恼,进入一种恬静自然的境界,消除精神上的压力与紧张。
5.太极拳的群众体育项目,增加人与人间的和谐
人们集体练习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不疲的太极文化交流情感的活动。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做为一种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许多的老年人,妇女平日较为孤独,有一种场合给他们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观念。增强体质与陶冶性操。
6.以柔示弱而又坚贞不屈的精神使人心态平和
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太极拳不贪慕虚荣,不追名逐利,“骄谄勿用,忍让为先……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恬淡如常,不忮不求,顺其自然……”。古往今来修炼有素的太极拳家,都不会为名利所累。另一方面,太极拳又能够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对自己则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拳学功夫的进步和灵性修养的提升;对社会则能自觉地把个人德性的圆满、个体智慧的增长和自我功力的提高,与社会群体的健康进步相互协调、互相平衡,在实现个人灵性的完善和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同时,自觉地担承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无私地将自己所学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健康、和谐、进步和发展,任劳任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太极拳运动,是一种优秀的中华文化,长期坚持锻练,不断地吸收内在的营养,对人们个体的强身健体,品格修养,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社会良好道德规范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社会物质生活改善与提高的同时,使个体个人与社会团体都有健康精神面貌与之相一致。太极拳运动,能使每一位参与者,在身心上得到相应的回馈。
【参考文献】
[1]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7-9.
[2]陈正雷.中国陈氏太极[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28-30.
[3]张东武.谈太极拳腰裆功[J].少林与太极,1996,⑵:21.
【关键词】用意不用力;消除精神压力;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由于工作上的竞争压力,学习上的应考压力,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家庭经济债的偿贷压力,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压力等等方式,烦心事多,日积月累,就会焦虑不安,饮食不香,睡眠不足。轻者产生神经衰弱症,重者得精神抑郁症。
大自然是一个阴阳综合体,放松与压力本身也是一对阴阳,如果压力是阳,那末放松是阴。常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长时间地超过人们的负荷度时,会导致阴阳失调,导致学习与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下降,久而久之,会产生身体上与精神上的疾病,而导致这后果却是慢性的,不能单纯靠西医药物医治。所以,以强调阴阳中和为特征的太极拳运动渐渐进入人类的生活圈,太极拳的修身养性功能不断地得到挖掘与发挥。
按照阴阳失调的程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二种,一种是轻度的,即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神经衰弱型的等等。第二种较为严重的,即精神抑郁型。但不管失调的程度不同,我们都可以利用太极拳运动去主动地协调中和,进行慢慢调理。
1.从太极拳的形态特征进行调理
1.1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拳架平稳舒展,动作缓慢均匀,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1.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上下衔接、招招呼应,连贯一气,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个拳架,速度均匀,前后贯串,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1.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处处带有园形或弧形,避免直来直往,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1.4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外一致。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2.用太极拳对人的生理结构进行调理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太极拳活动,对神经衰弱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太极拳动静结合,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到运动中,这就使大脑皮层中与运动相关的部分作有规律的兴奋,而其他部分逐渐转入抑制状态,得到充分的休息。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后,大脑皮层中和学习工作有关的脑细胞处在兴奋状态。能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与抑制。而太极拳练习,真好能够达到一种抑制效果。 其次,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还起着积极的调节因素和训练的作用。太极拳要求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意动身随”、“呼吸自然”、“一动无有不动”。这些动作使得精神、情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都与运动溶为一体,怡然自乐。长此坚持练习,最终会使脑功能得到很大的恢复和改善。
同时,太极拳也对高血压起作用。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为精神、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正常,新陈代谢等都处于平衡、协调状态。反之,情绪不好,生点气,马上血压就增高。如果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血压就会正常。藥物治疗很难真正达到降血压效果,但利用长期的太极拳活动,却能起到降压效果。这种病要求“心静”,环境“安静”,“体松”,在“静”中进行活动。思想集中,气沉丹田,气血顺畅,感觉舒服。中正安舒,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
3.用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对身心进行调理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腹式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人体所有的脏器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要由动脉供血获得营养。首先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腹式呼吸法会使自律太阳神经丛活性化,从腹部大动脉、小动脉大量输送能变成养分的氧和葡萄糖。对于神经丛功能衰弱症疗效显著。同时,腹式呼吸法也是消除紧张、愤怒、失望、悲观等消极情绪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现代人的心态常常表现为被各种压力所激怒,或者是应对压力无出路而转入消极的昏昏沉沉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呼吸都会发生异常变化,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产生疾病。胸中积怒和昏沉状态都会造成呼吸不畅、变浅,常常使人觉的压抑,透不过气来,如果持续不断地承受强大的压力,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如胸腺病、胃溃疡、肝气郁结、便秘等。采用腹式呼吸法,压力留在下腹部,缓解了胸部的压力,使气机顺畅,心胸开阔,所有不快随之消散。
4.太极拳的人与自然和谐特征能消除个人烦恼
太极拳讲究人与自然的合一,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在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流畅练拳,呼吸自然,开阔心胸。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溶人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生机无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忘却烦恼,进入一种恬静自然的境界,消除精神上的压力与紧张。
5.太极拳的群众体育项目,增加人与人间的和谐
人们集体练习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不疲的太极文化交流情感的活动。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做为一种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许多的老年人,妇女平日较为孤独,有一种场合给他们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观念。增强体质与陶冶性操。
6.以柔示弱而又坚贞不屈的精神使人心态平和
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太极拳不贪慕虚荣,不追名逐利,“骄谄勿用,忍让为先……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恬淡如常,不忮不求,顺其自然……”。古往今来修炼有素的太极拳家,都不会为名利所累。另一方面,太极拳又能够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对自己则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拳学功夫的进步和灵性修养的提升;对社会则能自觉地把个人德性的圆满、个体智慧的增长和自我功力的提高,与社会群体的健康进步相互协调、互相平衡,在实现个人灵性的完善和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同时,自觉地担承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无私地将自己所学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健康、和谐、进步和发展,任劳任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太极拳运动,是一种优秀的中华文化,长期坚持锻练,不断地吸收内在的营养,对人们个体的强身健体,品格修养,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社会良好道德规范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社会物质生活改善与提高的同时,使个体个人与社会团体都有健康精神面貌与之相一致。太极拳运动,能使每一位参与者,在身心上得到相应的回馈。
【参考文献】
[1]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7-9.
[2]陈正雷.中国陈氏太极[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28-30.
[3]张东武.谈太极拳腰裆功[J].少林与太极,1996,⑵: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