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青年教师数量已占到高校教师队伍总数的一半以上。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关键力量、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如何贴近实际,了解和把握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现状,提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调查以北京地区13所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6份,有效回收率95.5%。
职业认同度高
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高等学校的建设发展一直是青年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调查显示,广大青年教师高度关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对教育事业前景充满信心,对高校取得的成就表示积极的认同。他们对所在学校相关工作评价满意或比较满意超过90%的项目有10个(统计数据见图1)。当前的青年教师基本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甚至不少人具有海外知名大学留学背景,这使得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較高,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给予充分认可(统计数据见图2)。由此可见,青年教师既表现出对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及育人水平不断提高的自信,也充分肯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反映出选择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调查中呈现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发展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35.5%。青年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是自身职业发展中最现实的问题,尤其对“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工作负担太重”“教学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反映相对集中,在十个方面的调查中其比例分别达到27.8%、16.0%、13.0%。对学校各方面工作中,教学科研用房、教师考评体系、后勤保障与服务等三项的不满意度分别为14.7%、18.8%和21.2%。
青年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个人身份虽在短时间内由学生变为教师,却在思想认识、言谈举止、职业修养、教学艺术和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面对学校对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提出的明确要求,尤其是承担课时、发表成果、科研经费等具体的“量化”指标,青年教师普遍感到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对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科学掌握教学规律,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技术职务晋升倍感压力。
工作生活条件不配套
调查表明,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困扰因素的选项中,选择住房和经济收入压力的人数比较集中,分别有42.1%和27.1%的受访者认为住房和经济收入是困扰他们工作生活的主要问题。他们对国家连续出台政策调控房价物价的效果,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42.2%。
鲜明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先积后发”的成长路径,但是面对社会上不同阶层、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影响,很多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经济收入多少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思想认识。渴望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与清贫的现实生活之间形成的反差,使得部分青年教师对眼前利益和实现个人价值关注更多,课外兼职、论文抄袭等行为便是职业道德淡薄、心态浮躁的表征。
与教育对象沟通交流少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即应该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体。但现实情况下,青年教师的主要精力更多只是投向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显见的活动。调查显示,他们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基本上限于课间休息或下课聊天以及答复学生邮件、电话、短信,只有20.0%的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活动之外,能够主动找学生交流,而参加学生班会、研讨会和设立专门接待时间的青年教师比例分别只有8.0%和6.3%。
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内容涉及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比例也偏少,能够经常与学生交流入党、国际国内形势、情感问题者仅占到22.9%、23.0%和20.9%。这些反映出青年教师较多专注于教学科研工作,无暇顾及教学外的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也反映出师生沟通存在一定障碍。
促进成长发展渠道不畅通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中56.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在培养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方面力度不够,49.3%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42.1%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学校领导与他们交流、聆听青年教师意见的平台,36.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最需要改进的工作方面,是营造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值比较高,高校招聘教师的条件要求也比较严格,这使得青年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方面的愿望非常强烈。一方面,青年教师学识扎实、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思想上不盲从,行为上较理性。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形式单一、手段陈旧、载体不新等与青年教师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造成了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改进工作对策及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教代会和共青团等组织紧密配合、广大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院系基层组织主抓落实的合力工作机制。高校应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党建、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开展经常性的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反馈灵敏有效的工作调控机制,职责明确、统筹兼顾的工作保障机制,标准清晰、公正合理的评估办法和奖惩机制,扎实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以党建为龙头,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断增强党组织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师德教育作为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的重要专题,用先进的理论和正确的观念武装青年教师头脑,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自身必须遵守的基本伦理标准和行为准则。要将师德建设作为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基础,精心设计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拓展载体和形式,吸引青年教师广泛参与。
紧密结合实际,努力解决困扰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的民生问题。高校应不仅对教师履行职责提出明确要求,而且要真心实意地为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执行薪酬方案和奖惩办法,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承认和兑现教师的劳动付出。要建立各级领导与青年教师的联络渠道,开展经常性的沟通工作,不断完善青年教师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机制,增强对青年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通过细心、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提供更为舒适的空间和舞台。
坚持以人为本,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高校要将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工作与教师个体成长发展结合起来,根据青年教师从事学科专业和个人的特点与实际,设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努力方向,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要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入职教育系列活动,实行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1+1帮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学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校情校史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和素养。要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活动,资助优质教材、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深入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挂职交流、生产劳动、调查研究、考察参观等方式,不断拓展青年教师充实经历、感悟职业的空间和渠道。要全面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在职称评定、晋升、考核评优等工作中,注意保护青年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提供破格晋升的机会。
营造文化环境,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提供长效支持。高校要及时、全面地听取青年教师的呼声,学校政策、文件出台前要广泛征求意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针对青年教师思想中存在的疑难困惑问题,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和解释,帮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并解决好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方向和社会道德层次的提升。要努力发现和挖掘青年教师中的好人好事、教学典范、感人事例,深入宣传青年教师群体中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年青人的精彩、平凡人的闪光点汇集学校精神,并强化青年教师对学校精神的自觉追求,真正实现学校精神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切实营造互相欣赏、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认同度高
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高等学校的建设发展一直是青年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调查显示,广大青年教师高度关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对教育事业前景充满信心,对高校取得的成就表示积极的认同。他们对所在学校相关工作评价满意或比较满意超过90%的项目有10个(统计数据见图1)。当前的青年教师基本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甚至不少人具有海外知名大学留学背景,这使得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較高,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给予充分认可(统计数据见图2)。由此可见,青年教师既表现出对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及育人水平不断提高的自信,也充分肯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反映出选择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调查中呈现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发展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35.5%。青年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是自身职业发展中最现实的问题,尤其对“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工作负担太重”“教学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反映相对集中,在十个方面的调查中其比例分别达到27.8%、16.0%、13.0%。对学校各方面工作中,教学科研用房、教师考评体系、后勤保障与服务等三项的不满意度分别为14.7%、18.8%和21.2%。
青年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个人身份虽在短时间内由学生变为教师,却在思想认识、言谈举止、职业修养、教学艺术和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面对学校对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提出的明确要求,尤其是承担课时、发表成果、科研经费等具体的“量化”指标,青年教师普遍感到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对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科学掌握教学规律,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技术职务晋升倍感压力。
工作生活条件不配套
调查表明,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困扰因素的选项中,选择住房和经济收入压力的人数比较集中,分别有42.1%和27.1%的受访者认为住房和经济收入是困扰他们工作生活的主要问题。他们对国家连续出台政策调控房价物价的效果,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42.2%。
鲜明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先积后发”的成长路径,但是面对社会上不同阶层、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影响,很多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经济收入多少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思想认识。渴望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与清贫的现实生活之间形成的反差,使得部分青年教师对眼前利益和实现个人价值关注更多,课外兼职、论文抄袭等行为便是职业道德淡薄、心态浮躁的表征。
与教育对象沟通交流少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即应该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体。但现实情况下,青年教师的主要精力更多只是投向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显见的活动。调查显示,他们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基本上限于课间休息或下课聊天以及答复学生邮件、电话、短信,只有20.0%的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活动之外,能够主动找学生交流,而参加学生班会、研讨会和设立专门接待时间的青年教师比例分别只有8.0%和6.3%。
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内容涉及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比例也偏少,能够经常与学生交流入党、国际国内形势、情感问题者仅占到22.9%、23.0%和20.9%。这些反映出青年教师较多专注于教学科研工作,无暇顾及教学外的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也反映出师生沟通存在一定障碍。
促进成长发展渠道不畅通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中56.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在培养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方面力度不够,49.3%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42.1%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学校领导与他们交流、聆听青年教师意见的平台,36.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最需要改进的工作方面,是营造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值比较高,高校招聘教师的条件要求也比较严格,这使得青年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方面的愿望非常强烈。一方面,青年教师学识扎实、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思想上不盲从,行为上较理性。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形式单一、手段陈旧、载体不新等与青年教师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造成了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改进工作对策及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教代会和共青团等组织紧密配合、广大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院系基层组织主抓落实的合力工作机制。高校应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党建、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开展经常性的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反馈灵敏有效的工作调控机制,职责明确、统筹兼顾的工作保障机制,标准清晰、公正合理的评估办法和奖惩机制,扎实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以党建为龙头,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断增强党组织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师德教育作为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的重要专题,用先进的理论和正确的观念武装青年教师头脑,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自身必须遵守的基本伦理标准和行为准则。要将师德建设作为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基础,精心设计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拓展载体和形式,吸引青年教师广泛参与。
紧密结合实际,努力解决困扰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的民生问题。高校应不仅对教师履行职责提出明确要求,而且要真心实意地为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执行薪酬方案和奖惩办法,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承认和兑现教师的劳动付出。要建立各级领导与青年教师的联络渠道,开展经常性的沟通工作,不断完善青年教师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机制,增强对青年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通过细心、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提供更为舒适的空间和舞台。
坚持以人为本,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高校要将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工作与教师个体成长发展结合起来,根据青年教师从事学科专业和个人的特点与实际,设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努力方向,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要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入职教育系列活动,实行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1+1帮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学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校情校史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和素养。要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活动,资助优质教材、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深入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挂职交流、生产劳动、调查研究、考察参观等方式,不断拓展青年教师充实经历、感悟职业的空间和渠道。要全面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在职称评定、晋升、考核评优等工作中,注意保护青年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提供破格晋升的机会。
营造文化环境,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提供长效支持。高校要及时、全面地听取青年教师的呼声,学校政策、文件出台前要广泛征求意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针对青年教师思想中存在的疑难困惑问题,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和解释,帮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并解决好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方向和社会道德层次的提升。要努力发现和挖掘青年教师中的好人好事、教学典范、感人事例,深入宣传青年教师群体中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年青人的精彩、平凡人的闪光点汇集学校精神,并强化青年教师对学校精神的自觉追求,真正实现学校精神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切实营造互相欣赏、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