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基地,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衔接,实现自身发展的新跨越,是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的重点。文章针对这个问题,对如何培养高师美术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目的在于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明确高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与培养理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现代美术教师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李洁(1984-),女,河北怀安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贾辉(1971-),女,河北乐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北秦皇岛066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综合型美术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0311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85-0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促进我国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等师范院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与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我们知道,高等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的“母机”,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与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艺术课程综合型师资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缺口,而相对落后的高等艺术师范教育分科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艺术师资的要求。因此,培养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职业教师的客观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基石。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多方面能力之综合,美术教师职业能力主要是指美术教师顺利完成美术教育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活动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但面对新课程改革,现代美术教师职业能力需要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在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上具备审美教育能力
科学发展观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认为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综合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要求。学校教育应以德为先,美术类艺术课程更应如此,因为其本身就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与丰富的道德思想。人文素养是指个体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积累或者环境的熏陶使知识内化为气质修养的一部分,成为人自身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自身的理解以及悟性的参透,还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传统精神熏陶。目前普通高师美术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这是现存高考体制状态下的客观事实,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基础不高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人文素养基础上提高美术师范生的审美教育能力对现代美术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很关键。
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可持续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战略。科技的高速进步和受教育者素质要求的全面提高是教育创新的结果,科技的进步和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观,目的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而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艺术教育具有培养创造性人格和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价值,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只有在艺术教师有了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现代美术教学活动才会有创新理念的体现。所以,开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得以扩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教学能力
美术综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美术课堂的艺术整合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善于利用综合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前面已经提到,高师阶段艺术生大多理论根基浅、文化修养不足,所以在高师阶段的学科设置上应增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科目,注重对学生理论根基的培养。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是综合课程教师实现课程整合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我国目前分科状态下的课程模式使得我国的师范生在人文素质及科学素质方面极为欠缺。目前我国高师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存在着专业性太强、分科过细等不足,脱离了义务教育阶段对艺术师资的需求,培养出来的艺术教师很难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应加强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艺术综合课的开设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空间,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走出依附教科书的旧观念,到以学生为主、灵活多变、综合性强的教学环境中,引入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艺术综合课程是面对世界人才综合化需求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出现标志着艺术教育从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向综合化教学模式转变。新课程改革把“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积极情感态度。传统的“口耳传授”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电子教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业有了很大进步,它不仅推动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提升,还推动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它的优势是不仅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使无声变为有声、使无彩变为多彩,使二维平面变为三维立体,将文本、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手段融为一体,还构建了一个友好自然的人机对话方式,使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上获取了信息。所以,作为高师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知识和技术能力是综合型美术专业教师一项重要职业能力的体现。
五、对课程资源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义务教育教师的后备军,高师美术学生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面对仍处于实践论证、探索阶段的综合艺术教育,一线教师不仅应该是全面推进艺术教育的实施者,同时还应该是综合艺术教育改革研究不可缺少的参与者。现代教师不应该再是被动消极的“教书匠”,而应当树立主动“研究者”的形象。通过教育、教学、科研三者的结合促进自身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全面升华,已成为现代教师自身素养提高和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术综合课程教材,不仅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其课程内容、形式、手段、策略上也都应有所改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以适应教育理念的新变化。总之,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和外在资源、校内和校外资源的开发,树立适应美术“统整”课程的课程建设意识,使综合课程资源开发更具可行性、适合性与高效性。
六、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体拥有完整的教学自主权和课堂发展空间。但从现代美术教育整合特征来看,教室却隔离了教师在教学现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团体智慧的发挥,许多时候是教师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阻碍了教师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美术课新课改的完善过程中,专家提出了一种协同教学模式,其理论主旨来自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在艺术综合课堂教学中,这种模式倡导把两个相关的学习领域,以主题式学习方式进行串联,用一个特定的主题来整合两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课程设计方式,是让教师突破空间隔阂,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合作团队,共同授课,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当然,要组成一个优秀的综合教学团队,必须依靠教师们强烈的责任心与进取心,还要会运用新方式思考和教学。需要教师间建立一种坦诚自然、善于沟通交流、互助互利互补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所以,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美术教师的另一项重要职业能力。
七、综合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能力
罗恩菲尔德在他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描述:“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为了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罗恩菲尔德强调评价应该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念及其生活环境;强调任何一种评价只有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事学习、创作、应用时,才具有评价的真正意义。美术“统整”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本位的人文化,使得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以画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静态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作品是静态的,而创作过程是动态的。注重学生艺术学习创作活动过程中探索精神,而不是绘画结果;注重与教学活动过程相联系的身心发展过程,而不是脱离教学活动的过程。一个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与冷漠被动地接受教育其效果显然是截然不同的。另外,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应避免主观化,注意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横向与纵向的多角度观察,如学生目前学习情况与其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创新能力与模仿能力的比较等。对学生美术创作的评价,最终目的应是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所以,现代美术教师具备综合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能力也是必要的。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一方面,其具有师范专业的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师。但是,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师还应具有一些新的要求,所以,本文旨在以美术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更好的高师美术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Z].2001-06-08.
[2]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程明太,林桂光.艺术综合教学探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孟繁英.论“协同教学”的课堂模式与学生心理发展[J].课程与教学研究,2000(1).
[6]张德锐.协同教学——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7]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现代美术教师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李洁(1984-),女,河北怀安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贾辉(1971-),女,河北乐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北秦皇岛066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综合型美术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0311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85-0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促进我国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等师范院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与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我们知道,高等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的“母机”,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与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艺术课程综合型师资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缺口,而相对落后的高等艺术师范教育分科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艺术师资的要求。因此,培养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职业教师的客观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基石。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多方面能力之综合,美术教师职业能力主要是指美术教师顺利完成美术教育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活动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但面对新课程改革,现代美术教师职业能力需要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在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上具备审美教育能力
科学发展观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认为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综合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要求。学校教育应以德为先,美术类艺术课程更应如此,因为其本身就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与丰富的道德思想。人文素养是指个体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积累或者环境的熏陶使知识内化为气质修养的一部分,成为人自身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自身的理解以及悟性的参透,还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传统精神熏陶。目前普通高师美术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这是现存高考体制状态下的客观事实,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基础不高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人文素养基础上提高美术师范生的审美教育能力对现代美术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很关键。
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可持续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战略。科技的高速进步和受教育者素质要求的全面提高是教育创新的结果,科技的进步和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观,目的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而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艺术教育具有培养创造性人格和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价值,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只有在艺术教师有了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现代美术教学活动才会有创新理念的体现。所以,开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得以扩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教学能力
美术综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美术课堂的艺术整合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善于利用综合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前面已经提到,高师阶段艺术生大多理论根基浅、文化修养不足,所以在高师阶段的学科设置上应增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科目,注重对学生理论根基的培养。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是综合课程教师实现课程整合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我国目前分科状态下的课程模式使得我国的师范生在人文素质及科学素质方面极为欠缺。目前我国高师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存在着专业性太强、分科过细等不足,脱离了义务教育阶段对艺术师资的需求,培养出来的艺术教师很难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应加强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艺术综合课的开设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空间,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走出依附教科书的旧观念,到以学生为主、灵活多变、综合性强的教学环境中,引入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艺术综合课程是面对世界人才综合化需求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出现标志着艺术教育从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向综合化教学模式转变。新课程改革把“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积极情感态度。传统的“口耳传授”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电子教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业有了很大进步,它不仅推动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提升,还推动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它的优势是不仅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使无声变为有声、使无彩变为多彩,使二维平面变为三维立体,将文本、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手段融为一体,还构建了一个友好自然的人机对话方式,使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上获取了信息。所以,作为高师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知识和技术能力是综合型美术专业教师一项重要职业能力的体现。
五、对课程资源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义务教育教师的后备军,高师美术学生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面对仍处于实践论证、探索阶段的综合艺术教育,一线教师不仅应该是全面推进艺术教育的实施者,同时还应该是综合艺术教育改革研究不可缺少的参与者。现代教师不应该再是被动消极的“教书匠”,而应当树立主动“研究者”的形象。通过教育、教学、科研三者的结合促进自身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全面升华,已成为现代教师自身素养提高和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术综合课程教材,不仅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其课程内容、形式、手段、策略上也都应有所改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以适应教育理念的新变化。总之,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和外在资源、校内和校外资源的开发,树立适应美术“统整”课程的课程建设意识,使综合课程资源开发更具可行性、适合性与高效性。
六、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体拥有完整的教学自主权和课堂发展空间。但从现代美术教育整合特征来看,教室却隔离了教师在教学现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团体智慧的发挥,许多时候是教师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阻碍了教师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美术课新课改的完善过程中,专家提出了一种协同教学模式,其理论主旨来自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在艺术综合课堂教学中,这种模式倡导把两个相关的学习领域,以主题式学习方式进行串联,用一个特定的主题来整合两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课程设计方式,是让教师突破空间隔阂,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合作团队,共同授课,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当然,要组成一个优秀的综合教学团队,必须依靠教师们强烈的责任心与进取心,还要会运用新方式思考和教学。需要教师间建立一种坦诚自然、善于沟通交流、互助互利互补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所以,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美术教师的另一项重要职业能力。
七、综合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能力
罗恩菲尔德在他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描述:“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为了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罗恩菲尔德强调评价应该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念及其生活环境;强调任何一种评价只有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事学习、创作、应用时,才具有评价的真正意义。美术“统整”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本位的人文化,使得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以画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静态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作品是静态的,而创作过程是动态的。注重学生艺术学习创作活动过程中探索精神,而不是绘画结果;注重与教学活动过程相联系的身心发展过程,而不是脱离教学活动的过程。一个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与冷漠被动地接受教育其效果显然是截然不同的。另外,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应避免主观化,注意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横向与纵向的多角度观察,如学生目前学习情况与其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创新能力与模仿能力的比较等。对学生美术创作的评价,最终目的应是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所以,现代美术教师具备综合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能力也是必要的。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一方面,其具有师范专业的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师。但是,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师还应具有一些新的要求,所以,本文旨在以美术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更好的高师美术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Z].2001-06-08.
[2]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程明太,林桂光.艺术综合教学探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孟繁英.论“协同教学”的课堂模式与学生心理发展[J].课程与教学研究,2000(1).
[6]张德锐.协同教学——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7]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