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回纹,富贵吉祥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都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金石文字、书画篆刻、诗词歌赋,富有深厚的历史气息,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数百年传承,紫砂呈现出或简洁素雅,或端庄大气,或古朴浑厚,或小巧精致的不同面貌。形态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造就了紫砂艺术的气象万千。
  日本的奥兰田曾就紫砂壶的造型有段文字:“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者有之。”无数能工巧匠为之奉献终身,亦使无数爱壶人为之着迷并沉醉其中。
  1 “三足回纹壶”的器型美
  紫砂壶经过数百年来的不断创新,造型日益丰富多变,所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在艺人们的不懈努力下,在胜任实用的同时带给人美的享受。
  “三足回纹壶”(见图1)为圆器造型,整壶端庄大气、饱满圆润,呈现出一种包容宽厚的气度。所用泥料上乘,胎质细腻,色泽典雅,观之则有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细观此壶,壶身曲面光滑,壶肚张弛有度,口盖严丝合缝,盖、颈、肩过渡自然,线条流畅柔和,壶底的三足有力地托起壶身,使全壶给人一种向上的挺拔感。壶嘴与壶把彼此呼应,比例协调。壶钮精巧别致。壶身镌有“和气”二字,遒劲有力让壶有了几分书卷气,壶盖上的回纹又给壶增添了些许民族色彩。简练的线条、朴素的曲面、苍劲的书法、吉祥的回纹、精湛的工艺,无不使此壶散发出静雅古朴的气息,使人的目光为之停留,对之爱不释手。
  2 “三足回纹壶”的装饰美
  装饰是陶瓷不可缺少的工艺,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紫砂制作中。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审美,反映在茶壶上自然也就有不同的造型或装饰。反过来也可以说,紫砂壶的造型与装饰或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或承载了悠久的历史。这些装饰或简或繁,呈现出或古朴或华丽或淡雅的艺术风格。
  紫砂装饰包括陶刻、镶嵌、泥绘、粉彩、彩釉、浮雕、绞泥、铺砂等多种工艺。此壶壶身的刻字,壶盖的回纹,都属于极具代表性的陶刻工艺。所谓陶刻,就是艺人们用钢刀或竹刀在坯体上镌刻书画图案的一种方法。自清代陈曼生以来,陶刻装饰将金石诗文、书画篆刻艺术与紫砂制作技艺予以完美结合,尤为文人所喜爱。“三足回纹壶”壶身的“和气”二字,笔力遒劲、刀锋灵秀,线条粗细适中、轻重有度,字体大小、排面与壶身协调统一,壶盖处回纹整齐有序,达到了一种自然朴实的视觉效果。
  3 “三足回纹壶”的文化寓意
  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赋予艺术灵感;两者一直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而以大自然为灵感源泉,紫砂工艺的创作题材极为丰富。每一位紫砂艺人对文化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都不尽相同,故其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所获得的创作灵感亦有很大差异。
  “三足回纹壶”中三足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说中的神鸟金乌,也称三足鸟,是光明的使者。因此三足鸟是太阳的象征,寓指光明。远观此壶,则如同一只闲庭信步的金乌,为所到之处带来光明。回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常见的雷纹衍化而来的一种几何纹饰,自古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回纹。因其图案整齐划一,而且绵延丰富,加之民间有“富贵不断头”说法,是一种寓意吉祥的纹样。此壶把三足、回纹与紫砂结合在一起,传递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4 结 语
  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也是人与壶的交流过程,还是解读艺术内涵的过程,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而壶的文化内涵更是可以提升一把壶的韵味。一把好壶有了韵味,才能带给人更多精神上的享受。
  “三足回纹壶”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完美的造型;且注入了浓郁的神话色彩,用紫砂特有的语言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彩陶艺术诞生迄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由于彩陶图案立意明确,造型肯定和艺术语言简洁,故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彩陶纹样也有很强的直观性,往往一目了然。其造型和纹样上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 彩陶;花瓶;人生境界;寓意  中国彩陶积淀了丰富的人性内涵,其集物质实用性、精神象征性和艺术欣赏性于一身,饱含先民的心血。将彩陶既作为实用器物又作为审美对象,是中国的远古先民在
期刊
在漫长的紫砂壶艺史上,花塑器最早出现。国家博物馆藏目前存世最古老也最完整的紫砂花塑器“树瘿壶”,人称“脱尽人巧殊众工,神工鬼斧难雷同”。紫砂鼻祖供春的“树瘿壶”以古银杏树瘿为造型,壶嘴、壶把恰似自然生动的枝杈,壶体的树瘿纹理生动别致、质朴素雅,整体造型自然天成,神韵具足,是紫砂花塑器中的经典。紫砂花塑器在清代迎来了创作的高峰,以自然形态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大量涌现出来,同时其也成为紫砂壶三大造型中一个
期刊
摘 要 现代紫砂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也是其艺术化的过程。设计理念一般通过自身思维构想以及感受社会与自然形态而形成。紫砂壶的创作理念力求于基础的方圆形态上有所变化,使作品更生动、秀美,这也是作者自身所追求的情怀。在紫砂壶固定造型的基础上追求灵动的变化,笔者将其称为“艺术上的唯美主义”。本文从紫砂“小樱竹节壶”的形象美入手,试分析其平安吉祥的寓意。  关键词 小樱竹节壶;紫砂;形象美;寓意  紫砂壶能
期刊
紫砂壶一直因其大方朴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其也经常会用到多种装饰手法,如陶刻、点砂、贴塑、绞泥等。有些装饰手法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有些增加了作品轮廓线条的层次,有些则让色彩更丰富。这些装饰使人不断改变对紫砂作品的观感,玩味无穷。艺术上美有很多种,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将其简单地分为两种,即古典和现代。可能很多人在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古典必然意味着年代久远,但事实并非如此:年代久远的作品肯定
期刊
紫砂艺术发展迄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伴随其成熟和发展,人们开始在紫砂壶、器皿、杂件上署名、纪年、纪事,并融合书法、绘画、篆刻进行陶刻创作,形成了一整套兼具图腾、民俗、宗教等文化符号同时又有浓郁文人情怀的紫砂文化艺术体系。它不简单从属于任何艺术派系,而是一门以诗、词、歌赋、楹联、篆刻、印章为主题,通过正、草、隶、篆、甲骨、钟鼎、石鼓、简帛、碑帖各体书法表现墨痕、笔锋以及创作者思想的手工艺术。它以
期刊
说起佛所有人都知道,但要用语言或者形象来描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一个只有名字的概念具现出丰满的形象,全凭每个人的主观想象。如果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难免走向牵强附会、自说自话的歧路,甚至有时候会孤芳自赏,向隅而立。紫砂壶艺传承已有几百年,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紫砂艺人们总能吸收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为己所用,兼收并蓄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丰富的题材和工艺在紫砂壶上被表现出来。以
期刊
摘 要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更应重视紫砂艺术的内在美。许多紫砂壶造型都是来自艺人的匠心独运,具有独创性,个中滋味,尽在壶中。  关键词 方逸壶;工艺品;设计构想  紫砂源于宜兴,紫砂泥最早主要产自位于宜兴丁蜀古镇的黄龙山。历代艺人以自然为灵感源泉,吸收了其它传统艺术的长处。当文人的理念与紫砂艺人的技艺结合时,紫砂艺术必将
期刊
紫砂陶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紫砂壶艺、紫砂雕塑、紫砂杯艺、紫砂陶刻、紫砂金缮修补等多种手工技艺。其发展迄今约600年,理念不断得到改进,从最初以实用性为主,到后来实用性艺术性兼顾。从最初的“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到建立起完备的紫砂技艺体系,多种细分门类一起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了紫砂陶艺整体的蒸蒸日上。现代紫砂陶艺将原本对立的传统紫砂陶艺与西方陶艺,通过个性化的现代思维,突破固有创作格局,进而使二
期刊
宜兴紫砂壶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其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素雅,富有感性美和意韵美,长期享誉海内外。自问世以来,既有东坡居士“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情趣,又有曼生 “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佳话;既有顾景舟“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感慨,更有余光中“对斟两岸,品味古今”的感怀。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所写的那样:“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从艺紫砂几十年,笔者凭着对事业执着的
期刊
写意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感悟和认知,因其最契合艺术本质,故为历代大家所提倡。中国画要求用凝练的笔墨描绘出物象的神韵。通过写意的“写”,表达作者心中源于自然但更具神韵的“意”。  历史上关于绘画中的“写”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其中的“写载其状”就是指用丹青描绘物象,关于写意的“意”,意有意象、意境、意思、意味等多个义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