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学手段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实现课堂教学兼具知识性、技术性和审美性的有效路径,进而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交互技术 服装立体裁剪 交互式电子书 可视化知识点 数字化作品集
【基金项目】2016年度全国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WH-16028)研究成果;2017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ZD201719)研究成果;2018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慕课项目(编号:JGZD20180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12-02
一、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应用的现状
(一)传统的立体裁剪教学模式
立体裁剪是一种重要的服装款式、结构设计方法,它通过在人台或者真人体上披挂、折叠、裁剪、扭曲、抽缩、提拉面料等手法来塑造服装立体造型。传统教学过程主要分为教师讲授重点理论知识、现场示范技术难点和学生课堂实践操作三个阶段,而学生课堂实践操作是一个耗时、耗力、耗材料、耗空间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讲授基本款式的立裁造型,还要完成坯布样片拓印成纸质样板、缝制坯布样衣、人台(或模特)试穿、样板修正等实践操作。由于课程学时量不足、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等限制,传统课堂无法高效率地实现服装立体造型效果的实时展示、检验和修正等问题。
(二)阻碍新媒体交互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原因
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是它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过程中却很少使用,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正式进入我国高等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时间较短,造成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不够深入,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进入企业岗位实践应用的案例素材不够丰富等现象,阻碍了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二是新媒体交互技术研究涉及专业领域较广,市场上各类型公司开发软件种类繁多,要熟练运用该技术进行课程教学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并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料准备时间;三是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还没有给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提供完善的实践舞台。由于全国范围内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步调有差异,企业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有别、院校实训室条件有限等原因,立体裁剪技术在服装行业“智造”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应用。
二、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优化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基于新媒体交互技术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结合各种典型服装基础款式的立体裁剪,以任务体现“教、学、做”一体,将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及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充分利用服装虚拟仿真教学设备和互动应用教学终端,促进学生对知识、技术和方法的深度理解,进而实现对立体裁剪技术在款式创新领域的应用与迁移。同时,依托移动教学终端,构建企业化教学情境。
(二)构建课程数字化教学体系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基于新媒体交互技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紧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运用超星网络课程平台和超星学习通APP,整合职教联盟下属服装生产企业、品牌运营企业和电商销售企业。校企联合制定教学单元项目需求,以信息化手段重构教学流程,实现了教师角色由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产学研网络教学平台,与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单元教学项目的任务设计。学生组建六人团队承接项目任务,完成典型基礎款式设计元素提炼、1:1拓展款式立体造型和虚拟仿真款式设计三个子任务。
二是顺应产业智能制造需求,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数码拍照数字化仪实现基础款式纸质样板数字转化,畅通虚拟仿真技术课堂教学的应用渠道。通过虚拟缝合、压力试验、AR试穿和3D动态测试等信息化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基础款式结构造型要素设计”实时检验的难点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设计作品质量。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数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借助数字化仪和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3D等专业软件来实现。通过将学生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制作的原始坯样导入服装CAD系统,并与服装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服装款式设计立体造型效果的全方位观察和修正。
(三)创新课程交互式教学演示
我们基于新媒体交互技术,结合传统课程授课瓶颈,创新课程交互式教学演示方式。主要涉及以下三种方式:
1.交互式电子书。针对《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基础部分细分为三个教学模块:立体裁剪基础、裙装立体裁剪、女装立体裁剪。传统课程中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一般都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授课PPT。然而,由于涉及理论知识较多、学生感性认知较低等原因,造成学生对于该部分教学的美誉度不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针对课程基础知识部分引入交互式电子书,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互动媒体等教学资源的多元整合。运用ibooks author软件进行制作,不仅能将纸质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排版进一步精炼给学生,还能将教师搜集的相关拓展资料以超链接、互动媒体、表格、图表、相片册等方式呈现出来。
2.可视化知识点。运用新媒体交互技术制作微课,改革《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可视化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波浪褶是立体造型设计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形式,我们将其立体裁剪过程分解为9个步骤,并将相关图文整合为一段简短的三维动画。创设探究型学习情境,将传统文字叙述型知识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借助海量的学习通资料库开展拓展学习,内容涵盖在线图书、蝶讯资讯网、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爱课程、智慧职教等学习资源等。同时,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平台学情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分层次、个性化学习资源包。
3.数字化作品集。交互服装设计发展过程包括5个对象,即人体、虚拟人体模型、3D服装、2D纸样、实体服装。对于《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而言,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本、音视频、动画演示等资源进行整合,需要借助具有良好交互性的虚拟仿真设计软件。首先,学生使用数字化仪将立体裁剪制作的坯布样板导入服装CAD系统;接着,将系统生成的数字样板利用服装一体化仿真设计软件进行虚拟缝合、版型修正;最后,运用3D技术导出修改完善的虚拟服装,以动态走秀、裸眼3D等形式进行展示,制作完整的数字化作品集。
三、结语
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为《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实现了教与学、产与教的深度融合。新媒体交互技术不仅将松散的理论知识模块化,还将难度大的技能要点可视化、将静态的学生作品动态化,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视听心理需求,有效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效果,为最终走上职业岗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佐君,潘力,王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服装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J].纺织导报,2016(9):116-118.
作者简介:
黄文萍(1977-)女,汉族,广东普宁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高职服装专业教育、高职服装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新媒体交互技术 服装立体裁剪 交互式电子书 可视化知识点 数字化作品集
【基金项目】2016年度全国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WH-16028)研究成果;2017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ZD201719)研究成果;2018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慕课项目(编号:JGZD20180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12-02
一、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应用的现状
(一)传统的立体裁剪教学模式
立体裁剪是一种重要的服装款式、结构设计方法,它通过在人台或者真人体上披挂、折叠、裁剪、扭曲、抽缩、提拉面料等手法来塑造服装立体造型。传统教学过程主要分为教师讲授重点理论知识、现场示范技术难点和学生课堂实践操作三个阶段,而学生课堂实践操作是一个耗时、耗力、耗材料、耗空间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讲授基本款式的立裁造型,还要完成坯布样片拓印成纸质样板、缝制坯布样衣、人台(或模特)试穿、样板修正等实践操作。由于课程学时量不足、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等限制,传统课堂无法高效率地实现服装立体造型效果的实时展示、检验和修正等问题。
(二)阻碍新媒体交互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原因
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是它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过程中却很少使用,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正式进入我国高等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时间较短,造成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不够深入,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进入企业岗位实践应用的案例素材不够丰富等现象,阻碍了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二是新媒体交互技术研究涉及专业领域较广,市场上各类型公司开发软件种类繁多,要熟练运用该技术进行课程教学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并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料准备时间;三是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还没有给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提供完善的实践舞台。由于全国范围内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步调有差异,企业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有别、院校实训室条件有限等原因,立体裁剪技术在服装行业“智造”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应用。
二、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优化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基于新媒体交互技术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结合各种典型服装基础款式的立体裁剪,以任务体现“教、学、做”一体,将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及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充分利用服装虚拟仿真教学设备和互动应用教学终端,促进学生对知识、技术和方法的深度理解,进而实现对立体裁剪技术在款式创新领域的应用与迁移。同时,依托移动教学终端,构建企业化教学情境。
(二)构建课程数字化教学体系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基于新媒体交互技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紧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运用超星网络课程平台和超星学习通APP,整合职教联盟下属服装生产企业、品牌运营企业和电商销售企业。校企联合制定教学单元项目需求,以信息化手段重构教学流程,实现了教师角色由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依托职教联盟构建产学研网络教学平台,与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单元教学项目的任务设计。学生组建六人团队承接项目任务,完成典型基礎款式设计元素提炼、1:1拓展款式立体造型和虚拟仿真款式设计三个子任务。
二是顺应产业智能制造需求,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数码拍照数字化仪实现基础款式纸质样板数字转化,畅通虚拟仿真技术课堂教学的应用渠道。通过虚拟缝合、压力试验、AR试穿和3D动态测试等信息化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基础款式结构造型要素设计”实时检验的难点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设计作品质量。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数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借助数字化仪和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3D等专业软件来实现。通过将学生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制作的原始坯样导入服装CAD系统,并与服装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服装款式设计立体造型效果的全方位观察和修正。
(三)创新课程交互式教学演示
我们基于新媒体交互技术,结合传统课程授课瓶颈,创新课程交互式教学演示方式。主要涉及以下三种方式:
1.交互式电子书。针对《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基础部分细分为三个教学模块:立体裁剪基础、裙装立体裁剪、女装立体裁剪。传统课程中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一般都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授课PPT。然而,由于涉及理论知识较多、学生感性认知较低等原因,造成学生对于该部分教学的美誉度不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针对课程基础知识部分引入交互式电子书,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互动媒体等教学资源的多元整合。运用ibooks author软件进行制作,不仅能将纸质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排版进一步精炼给学生,还能将教师搜集的相关拓展资料以超链接、互动媒体、表格、图表、相片册等方式呈现出来。
2.可视化知识点。运用新媒体交互技术制作微课,改革《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可视化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波浪褶是立体造型设计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形式,我们将其立体裁剪过程分解为9个步骤,并将相关图文整合为一段简短的三维动画。创设探究型学习情境,将传统文字叙述型知识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借助海量的学习通资料库开展拓展学习,内容涵盖在线图书、蝶讯资讯网、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爱课程、智慧职教等学习资源等。同时,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平台学情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分层次、个性化学习资源包。
3.数字化作品集。交互服装设计发展过程包括5个对象,即人体、虚拟人体模型、3D服装、2D纸样、实体服装。对于《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而言,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本、音视频、动画演示等资源进行整合,需要借助具有良好交互性的虚拟仿真设计软件。首先,学生使用数字化仪将立体裁剪制作的坯布样板导入服装CAD系统;接着,将系统生成的数字样板利用服装一体化仿真设计软件进行虚拟缝合、版型修正;最后,运用3D技术导出修改完善的虚拟服装,以动态走秀、裸眼3D等形式进行展示,制作完整的数字化作品集。
三、结语
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为《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实现了教与学、产与教的深度融合。新媒体交互技术不仅将松散的理论知识模块化,还将难度大的技能要点可视化、将静态的学生作品动态化,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视听心理需求,有效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效果,为最终走上职业岗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佐君,潘力,王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服装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J].纺织导报,2016(9):116-118.
作者简介:
黄文萍(1977-)女,汉族,广东普宁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高职服装专业教育、高职服装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