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近百年时间。在动画产业化的当今,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发展前景又如何,都是作为文化产业人要自问的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结合部分动画作品实例,详细分析了中国当代动画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动画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当代动画产业所处的环境与发展的条件。是对中国当代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这两个大问题的尝试回答。
关键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回顾中国动画近年来的表现,最恰当的形容莫过于“惊喜”和“振奋”二词。自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动画市场一度被欧美和日韩动画操控。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国产动画开始进行反思。近年来,更多的动画工作者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逐渐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一改既往中国动画产业萎靡的局面。回望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崛起的道路是曲折的,展望中国动画产业的未来,前景是必定是光明的。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到如今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有过辉煌,也有过没落。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多方面的困难,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拉开了中国动画史的序幕。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动画电影中独特的中国元素的应用,例如中国戏剧造型的人物形象设计,中国山水画的背景风格,使这部动画片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出现,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在1960年,令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水墨动画”在中国诞生,代表作品是《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1961年至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被称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的代表性作品,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同时期的著名的作品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优秀影片。
而在同一时期的国际动画世界中,即从20世纪60年代起,动画悄然开始了自己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探索之路。在动画产业化的探索之路中逐步诞生了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动画产业发展强国。在这样的国际动画产业发展情况下,中国动画由于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自身亦不注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内容的创新与设计,逐渐进入了缓慢发展,甚至停步不前的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是中国动画的低潮期,国产动画作品开始有了内容幼稚,粗制滥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国动画市场被国外的优秀动画作品占据。直至今日,中国动画奋起直追,有了一定的进步。从2007年由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系列,到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青树)于2011年开始推出的由王川执导的国产奇幻动画系列大电影《魁拔》,再到2015年暑期被誉为中国动画良心之作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国动画市场逐渐走出被日本漫画和美国动画笼罩的阴影,开创了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虽然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应该相信,在文化产业日益被重视的今天,我国的动画产业的明天是值得期待的。
二、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分析
纵观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这些年,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之科技的发展与科技在动画产业的应用,中国动画产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的动画作品。长期以来,中国当代动画产业均呈现出一幅低迷的态势,缺乏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似乎是中国动画的直观病态,然而深究其原,中国动画作品内容的匮乏、技术制作水平的不足以及动画产业的产业模式不健全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中国动画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不完全,这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动画产业未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没有形成完整的动画产业化运作模式,产业链的发展规模不成熟。动画商业运营的主要关注点仍然放在传统产业运作模式中的产品和营销环节,不注重动画作品前期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后期的发行与衍生品的开发。这就导致了一部动画作品从策划到发行的虎头蛇尾现象。动画领域的产业链,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从而带动动画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销售的营销过程。目前世界发展最成熟的动画产业链当属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日本动画产业链是由漫画、小说、动画和游戏相互渗透和穿插形成的巨大产业链条,几乎每部优秀的作品都有“漫画-电视-电影-电玩-玩具”的成熟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一部作品的开发发挥到极致。美国动画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更具规模,除了一系列生活用品以及玩具类的衍生品,还有遍布世界各大城市的主题公园,吸引着全世界的朋友。而中国的动画产业没有形成相对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另外在衍生品开发方面缺乏足够新颖的创意。因此消费者更青睐于国外的动画作品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从动画作品质量上来看,中国的动画作品中高水平高制作的优秀动画作品几乎是凤毛麟角。中国有两大著名的动画片生产基地,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然而在1993 年至1995 年这两年间, 上海美术电影厂全年拍摄的动画片时长约在500 分钟左右, 数量不能满足播放需求。并且,这500分钟的动画作品也并非动画精品。中国动画市场上长期发行的国内作品都是一些低水平粗制作的动画,这样一来中国的卡通荧幕长期被国外的动画作品“承包”就不足为奇了。动画的技术水平不足,也是中国动画无法与海外动画抗衡的关键。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英国以及荷兰等国家都是动画的生产强国。在这些国家中,动画技术已经发展很成熟,动画片大多都是制作精良的高水平作品。中国动画在制作技术上,既无法做到美国式的全程数码制作,也无法达到日本那种画面纯美和谐,绮丽炫目的效果,作品相应就显得黯然失色。虽然有小部分作品敢于学习国外优秀作品,却也因为盲目模仿而被诟病,例如200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视台联合推出的52集大型国产原创系列动画片《我为歌狂》,这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该片推出伊始即以青春的节奏和新世纪崭新的视听形象震撼了当时幼稚风横行的中国动画界,在青少年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口碑。但是由剧情、画风引发的争议也颇多。例如解放日报评论称:“《我为歌狂》之所以在形式上让青少年喜闻乐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借鉴了日本动漫的模式。……《我为歌狂》借着一个日式外壳出现,青少年的乐于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另有新华网评论称:“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我为歌狂》打出的旗号就是‘中国版《灌篮高手》’,它不仅学故事、学技法、学制作,更有一套完整的销售推广计划借鉴日本以及美国动画片的经验。” 再次,中国动画的市场主体界定偏向低龄化。在这个世界动画产业市场偏向全龄化的时代,中国动画对观众年龄的定位显得及其狭隘。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儿童又不懂审美,所以只要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就可以了。因此国产动画普遍画面简单粗糙,情节枯燥。正是由于对动画的误读导致了中国动画发展方向的偏颇,甚至成为了中国动画停步不前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同时也拉低了中国观众的动画审美。中国的动画作品原创动力不足,动画题材较单一,动画未被赋予深层次的内涵,也是不能吸引更广泛观众的重要原因。多数作品仅带有很强的娱乐性目的而没有能引发人们思考的深层内涵。例如最近几年电视中争相播放的低幼化、单纯为了制作动画而制作的动画作品,一度因其中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被十大动画播出机构联合发出的倡议点名整改。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几年我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资金的投入与回报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的动画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补助,然而交出的作品却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无形障碍。
三、中国动画产业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动画产业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的光明前景。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说。近年来,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搭载文化产业这支发展的火箭,也开启了新一代的发展模式。
早在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等政府决策部门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从创作、传播、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管理、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大力扶持本土动画产业的发展。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漫产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政策。2009年9月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7月12日,文化部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可以看出,国家不断发布文件明确支持文化产业、动画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除了国家支持,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中国的动画市场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这是有利于优秀的动画作品生存发展的环境。好的动画产生需要良好的环境,包括创作环境和竞争环境。竞争环境即完全自由化市场化的竞争,让市场来淘汰不好的作品,留下精华。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谈,即从中国动画产业自身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技术层面、内容层面有所突破,动画市场的产业化经营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中国动画产业的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注重培养动画专业的技术人才,在高校设立动画专业,建立完整的动画创作与制作教育系统。加强动画工作者的综合艺术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升,逐步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这些都为中国动画的崛起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动画内容层面,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进入动画市场,走进观众的视野。更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问世,动画作品内容不断丰富,不再只面向低龄化的儿童,出现了很多合家欢类型的动画电影以及一部分面向成人的动画作品,作品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展。例如近几年由青青树出品的优秀动画作品《魁拔》。虽然风格是日系画风,但是班底的纯中国制造与制作的精良水准都使《魁拔》获得了网友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再如上映时间待定的《大鱼海棠》,剧本创意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是一部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式奇幻故事,虽然还未上映但已获第十六届上海电视电影节 “最佳创意奖”、第十四届韩国首尔国际动漫节 “最佳技术奖”和亚洲青年动漫节 “最受观众欢迎奖”等多个奖项。这都显现出中国动画在技术与创意上的进步。
在产业化方面,中国动画的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从动画作品的策划、制作、宣传到发行以及衍生品的后续开发,都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例如优秀的中国元素动画《秦时明月》。从2007年首次面向观众到现在,“秦时明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动漫品牌,而是演变成电视剧+电影+游戏的多元化娱乐产业,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动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类目。我国动画产业从开始的辉煌,到一段时期的没落,再到现在的逐渐崛起,经历了无数挫折。《大圣归来》中大圣的经历就像是中国动画产业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相信中国动画在摸索中会重新崛起,就像大圣身披金甲荣光归来一样。期待中国动画产业的辉煌未来!
关键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回顾中国动画近年来的表现,最恰当的形容莫过于“惊喜”和“振奋”二词。自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动画市场一度被欧美和日韩动画操控。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国产动画开始进行反思。近年来,更多的动画工作者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逐渐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一改既往中国动画产业萎靡的局面。回望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崛起的道路是曲折的,展望中国动画产业的未来,前景是必定是光明的。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到如今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有过辉煌,也有过没落。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多方面的困难,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拉开了中国动画史的序幕。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动画电影中独特的中国元素的应用,例如中国戏剧造型的人物形象设计,中国山水画的背景风格,使这部动画片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出现,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在1960年,令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水墨动画”在中国诞生,代表作品是《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1961年至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被称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的代表性作品,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同时期的著名的作品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优秀影片。
而在同一时期的国际动画世界中,即从20世纪60年代起,动画悄然开始了自己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探索之路。在动画产业化的探索之路中逐步诞生了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动画产业发展强国。在这样的国际动画产业发展情况下,中国动画由于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自身亦不注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内容的创新与设计,逐渐进入了缓慢发展,甚至停步不前的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是中国动画的低潮期,国产动画作品开始有了内容幼稚,粗制滥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国动画市场被国外的优秀动画作品占据。直至今日,中国动画奋起直追,有了一定的进步。从2007年由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系列,到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青树)于2011年开始推出的由王川执导的国产奇幻动画系列大电影《魁拔》,再到2015年暑期被誉为中国动画良心之作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国动画市场逐渐走出被日本漫画和美国动画笼罩的阴影,开创了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虽然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应该相信,在文化产业日益被重视的今天,我国的动画产业的明天是值得期待的。
二、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分析
纵观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这些年,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之科技的发展与科技在动画产业的应用,中国动画产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的动画作品。长期以来,中国当代动画产业均呈现出一幅低迷的态势,缺乏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似乎是中国动画的直观病态,然而深究其原,中国动画作品内容的匮乏、技术制作水平的不足以及动画产业的产业模式不健全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中国动画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不完全,这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动画产业未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没有形成完整的动画产业化运作模式,产业链的发展规模不成熟。动画商业运营的主要关注点仍然放在传统产业运作模式中的产品和营销环节,不注重动画作品前期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后期的发行与衍生品的开发。这就导致了一部动画作品从策划到发行的虎头蛇尾现象。动画领域的产业链,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从而带动动画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销售的营销过程。目前世界发展最成熟的动画产业链当属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日本动画产业链是由漫画、小说、动画和游戏相互渗透和穿插形成的巨大产业链条,几乎每部优秀的作品都有“漫画-电视-电影-电玩-玩具”的成熟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一部作品的开发发挥到极致。美国动画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更具规模,除了一系列生活用品以及玩具类的衍生品,还有遍布世界各大城市的主题公园,吸引着全世界的朋友。而中国的动画产业没有形成相对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另外在衍生品开发方面缺乏足够新颖的创意。因此消费者更青睐于国外的动画作品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从动画作品质量上来看,中国的动画作品中高水平高制作的优秀动画作品几乎是凤毛麟角。中国有两大著名的动画片生产基地,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然而在1993 年至1995 年这两年间, 上海美术电影厂全年拍摄的动画片时长约在500 分钟左右, 数量不能满足播放需求。并且,这500分钟的动画作品也并非动画精品。中国动画市场上长期发行的国内作品都是一些低水平粗制作的动画,这样一来中国的卡通荧幕长期被国外的动画作品“承包”就不足为奇了。动画的技术水平不足,也是中国动画无法与海外动画抗衡的关键。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英国以及荷兰等国家都是动画的生产强国。在这些国家中,动画技术已经发展很成熟,动画片大多都是制作精良的高水平作品。中国动画在制作技术上,既无法做到美国式的全程数码制作,也无法达到日本那种画面纯美和谐,绮丽炫目的效果,作品相应就显得黯然失色。虽然有小部分作品敢于学习国外优秀作品,却也因为盲目模仿而被诟病,例如200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视台联合推出的52集大型国产原创系列动画片《我为歌狂》,这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该片推出伊始即以青春的节奏和新世纪崭新的视听形象震撼了当时幼稚风横行的中国动画界,在青少年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口碑。但是由剧情、画风引发的争议也颇多。例如解放日报评论称:“《我为歌狂》之所以在形式上让青少年喜闻乐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借鉴了日本动漫的模式。……《我为歌狂》借着一个日式外壳出现,青少年的乐于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另有新华网评论称:“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我为歌狂》打出的旗号就是‘中国版《灌篮高手》’,它不仅学故事、学技法、学制作,更有一套完整的销售推广计划借鉴日本以及美国动画片的经验。” 再次,中国动画的市场主体界定偏向低龄化。在这个世界动画产业市场偏向全龄化的时代,中国动画对观众年龄的定位显得及其狭隘。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儿童又不懂审美,所以只要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就可以了。因此国产动画普遍画面简单粗糙,情节枯燥。正是由于对动画的误读导致了中国动画发展方向的偏颇,甚至成为了中国动画停步不前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同时也拉低了中国观众的动画审美。中国的动画作品原创动力不足,动画题材较单一,动画未被赋予深层次的内涵,也是不能吸引更广泛观众的重要原因。多数作品仅带有很强的娱乐性目的而没有能引发人们思考的深层内涵。例如最近几年电视中争相播放的低幼化、单纯为了制作动画而制作的动画作品,一度因其中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被十大动画播出机构联合发出的倡议点名整改。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几年我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资金的投入与回报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的动画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补助,然而交出的作品却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无形障碍。
三、中国动画产业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动画产业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的光明前景。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说。近年来,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搭载文化产业这支发展的火箭,也开启了新一代的发展模式。
早在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等政府决策部门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从创作、传播、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管理、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大力扶持本土动画产业的发展。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漫产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政策。2009年9月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7月12日,文化部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可以看出,国家不断发布文件明确支持文化产业、动画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除了国家支持,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中国的动画市场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这是有利于优秀的动画作品生存发展的环境。好的动画产生需要良好的环境,包括创作环境和竞争环境。竞争环境即完全自由化市场化的竞争,让市场来淘汰不好的作品,留下精华。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谈,即从中国动画产业自身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技术层面、内容层面有所突破,动画市场的产业化经营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中国动画产业的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注重培养动画专业的技术人才,在高校设立动画专业,建立完整的动画创作与制作教育系统。加强动画工作者的综合艺术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升,逐步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这些都为中国动画的崛起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动画内容层面,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进入动画市场,走进观众的视野。更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问世,动画作品内容不断丰富,不再只面向低龄化的儿童,出现了很多合家欢类型的动画电影以及一部分面向成人的动画作品,作品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展。例如近几年由青青树出品的优秀动画作品《魁拔》。虽然风格是日系画风,但是班底的纯中国制造与制作的精良水准都使《魁拔》获得了网友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再如上映时间待定的《大鱼海棠》,剧本创意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是一部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式奇幻故事,虽然还未上映但已获第十六届上海电视电影节 “最佳创意奖”、第十四届韩国首尔国际动漫节 “最佳技术奖”和亚洲青年动漫节 “最受观众欢迎奖”等多个奖项。这都显现出中国动画在技术与创意上的进步。
在产业化方面,中国动画的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从动画作品的策划、制作、宣传到发行以及衍生品的后续开发,都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例如优秀的中国元素动画《秦时明月》。从2007年首次面向观众到现在,“秦时明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动漫品牌,而是演变成电视剧+电影+游戏的多元化娱乐产业,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动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类目。我国动画产业从开始的辉煌,到一段时期的没落,再到现在的逐渐崛起,经历了无数挫折。《大圣归来》中大圣的经历就像是中国动画产业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相信中国动画在摸索中会重新崛起,就像大圣身披金甲荣光归来一样。期待中国动画产业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