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和提高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提高历史创新能力首先要开发课堂教学的三个空间。一、学生活动的空。 二、学生思维的空间。三、学生表现的空间。最后还应注重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活动 学生思维 学生表现
从人类制造出第一件石器工具,到现代信息技术、原子能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无不是创新意识的结晶。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人类要发展和进步就需要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和提高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教学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众多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创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因此我认为提高历史创新能力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阵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必须着力开发课堂教学的三个空间。
一、学生活动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僵化为为师者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目不斜视地听讲,如果没有听懂或跟上笔记也不允许提问和议论,在现代教学中虽已逐渐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虽已有所改观,但远远不够。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要扩展学生活动的空间。基本做法如下:
1、尽可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被老师和其他同学挤占。减少和克服仅让几位同学参与就代替全体的作法,而要使每位同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讨论,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鼓励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新观点。
2、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对学习品质不同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学习鸦片战争时,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只让其思考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危害?而对那些知识较丰富的同学则可以让他们思考鸦片战争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而对那些知识较丰富的同学则再提出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样在同一时间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在努力思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3、不断变化和丰富学习空间。一出戏拍得如何,与导演选择的场景至关重要,教学也是如此。教室学习的空间,小组讨论的空间,师生互动的空间,生生互动的空间,大自然等空间,都应列为备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构思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在有限的范围内构建适宜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学生思维的空间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其灵魂是创新性想象力,其表象特征是具有独创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不拘泥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学生的立体思维求异思维。
1、不断扩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变知识灌输式教学为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消除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通过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训练,扩大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纵向思维好比在挖深同一个洞,而横向思维则是在试着到别处挖洞”当定势思维把学生禁锢在一个思维通道时,引导学生“试着别处去挖洞”往往不失为创新的好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必然”“一般”,引导学生探求“偶然”“个别”等问题,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时空想象力,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要让疑问占据学生的大脑。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梯级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心,即在学生头上始终有一个跳一跳才能拿到的“苹果”。这就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总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以优生代替差生的思维,以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等现象。此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在学中能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
三、学生表现的空间
一项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产品,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在适宜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营造每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培养创新能力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还有一些矛盾客观存在。如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史学新材料新观点的大量涌现、信息量剧增的矛盾;传授系统知识和教学的集体形式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实施因材施教的矛盾……因此历史教学不仅要立足课内,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如报刊杂志网络以及文物古迹等,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三个学习空间的开发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名家论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学生活动 学生思维 学生表现
从人类制造出第一件石器工具,到现代信息技术、原子能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无不是创新意识的结晶。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人类要发展和进步就需要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和提高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教学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众多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创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因此我认为提高历史创新能力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阵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必须着力开发课堂教学的三个空间。
一、学生活动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僵化为为师者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目不斜视地听讲,如果没有听懂或跟上笔记也不允许提问和议论,在现代教学中虽已逐渐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虽已有所改观,但远远不够。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要扩展学生活动的空间。基本做法如下:
1、尽可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被老师和其他同学挤占。减少和克服仅让几位同学参与就代替全体的作法,而要使每位同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讨论,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鼓励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新观点。
2、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对学习品质不同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学习鸦片战争时,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只让其思考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危害?而对那些知识较丰富的同学则可以让他们思考鸦片战争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而对那些知识较丰富的同学则再提出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样在同一时间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在努力思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3、不断变化和丰富学习空间。一出戏拍得如何,与导演选择的场景至关重要,教学也是如此。教室学习的空间,小组讨论的空间,师生互动的空间,生生互动的空间,大自然等空间,都应列为备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构思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在有限的范围内构建适宜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学生思维的空间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其灵魂是创新性想象力,其表象特征是具有独创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不拘泥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学生的立体思维求异思维。
1、不断扩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变知识灌输式教学为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消除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通过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训练,扩大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纵向思维好比在挖深同一个洞,而横向思维则是在试着到别处挖洞”当定势思维把学生禁锢在一个思维通道时,引导学生“试着别处去挖洞”往往不失为创新的好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必然”“一般”,引导学生探求“偶然”“个别”等问题,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时空想象力,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要让疑问占据学生的大脑。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梯级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心,即在学生头上始终有一个跳一跳才能拿到的“苹果”。这就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总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以优生代替差生的思维,以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等现象。此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在学中能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
三、学生表现的空间
一项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产品,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在适宜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里,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营造每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培养创新能力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还有一些矛盾客观存在。如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史学新材料新观点的大量涌现、信息量剧增的矛盾;传授系统知识和教学的集体形式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实施因材施教的矛盾……因此历史教学不仅要立足课内,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如报刊杂志网络以及文物古迹等,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三个学习空间的开发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名家论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