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价值标准改进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iah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价值标准在新形势、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变化,新闻记者在新闻创作中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根据价值标准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新闻价值 新媒体 新闻创作 记者素养
  
   “最近有什么新闻吗?”这是不少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只是表明对社会或者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的关注。但是对一名新闻人来说,这句话却有明显的指向,有没有值得报道的新闻?
  “公众化”的新闻价值标准,不是某个记者或者媒体设定的,它必须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因此它是客观的。但在新闻实践中,对某一事实的新闻价值判断又带有个性化色彩,不同的记者或媒体所持有的新闻价值标准不同,所选择的报道角度和对新闻的价值认定不同,对受众的认知会产生影响。
  丁柏铨在《新闻理论新探》中认为,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在满足受众新闻需求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曼切尔(Mencher)认为,所谓的新闻价值标准,就是决定事件或观念具备新闻价值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闻实践的深入,新闻价值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新闻价值标准的改进,记者写作新闻的思路也需要改进,如何把握好新形势下的新闻价值要素,开拓新闻创作的新局面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当今社会,媒体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记者如何去发现和采写新闻,应当把握适当的标准,具体来说:
  首先,讲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追求新闻传播的快捷性。随着网络等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提高,可以用“全时性”来形容了。因此,在新闻采写中除了考虑到媒体的激烈竞争或者让受众更快了解新闻事件,更要考虑到新闻的真实性,是否做到了对受众负责。新媒体时代展示给受众的更多的是快捷的信息,可能因此而忽略了真实性这个作为新闻生命的要素,对于公信力相对欠缺的网络媒体来说,这种事时常发生。把遵循真实性的原则放在首位,无论竞争有多激烈,当遇到真实性存在疑问的新闻时,宁可慢半拍也要多花一些功夫进行深入的调查,弄清事实真相。
  除了因为时间原因导致的真实性问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在近几年出现的虚假新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记者已不再以探求事实真相为职业追求,而是以报道传闻、丑闻、绯闻为能事;不再以实事求是为价值底线,而是以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为追求目标。
  如2006年3月12日《华商报》报道:2006年春节晚会上一曲走红的《吉祥三宝》是抄袭法国电影《蝴蝶》主题曲。该片导演菲利普·慕勒表示非常气愤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事实的真相是慕勒并不了解此事,更没有提起诉讼。而且《吉祥三宝》早在1997年就创作发行,《蝴蝶》还在其后,前者怎么会抄袭后者呢?
  由此,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如果自己没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亲自尝试,也一定要仔细询问当事人,搞清事件的原委,不能断章取义。除了新闻事件本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各要素外,还要注意事件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记者在做好这些功课的前提下才可以提笔写作。
  其次,关注重要性和显著性。显著性和重要性看起来相似,其实却有很大差别。据调查,大多数人打开电视是为了观看电视剧和娱乐性节目,看新闻也只是看一些有显著性的新闻;大多数人看报纸,是为了读新闻,了解本地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而且对重要新闻事件喜欢详细了解。目前,电视及网络新闻新闻写作质量有所下降,有人把这归因于电视报道,认为电视画面有损记者编辑的文字水平、写作风格。或许这是一个客观原因,但是记者的主观因素才是根本。信息量巨大的今天,记者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很重要,不能因为要吸引受众就着力报道那些重大事件中的花边新闻。
  有显著性的新闻也要讲究社会效果,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这就要大力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不能片面追求新闻报道的新奇性、反常性。对显著性的新闻事件,记者更应该关注它的内涵。
  第三,人情味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也是新闻价值的又一层重要含义。不迎合低级趣味、与群众的情感认同保持一致,新闻的审美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领域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事实中发现新闻,把富于美感的新闻作品呈现给读者。记者要写出感情真挚,具有审美价值的新闻作品,重点还是在采访上。积累了大量的事实,对事情有了深度的了解,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其中真挚感人的东西。例如新闻史上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是穆青经过几个月的深入采访,记录下一个个细节,而这其中的美都是蕴藏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的。■
  参考文献
   ①刘微,《变化中的新闻内涵——美国主要媒体20年新闻报道的变化》,《国际新闻界》,1995(5)
  ②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③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安徽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基督救恩之光教会的规划设计与营造的过程,讨论台湾建筑师廖伟立的设计观念。其坚持体现了从后现代时期跨越到全球化年代的转变,作品反映了地方化之于台湾当代建筑的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金河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分布状况等调查分析,提出金河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建议。
信息化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在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标准先行,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费用,提高速度,带来显著的社会、环
【摘要】本文结合《罐中人家》这一新闻摄影专题的发现和拍摄过程,浅谈摄影记者如何在都市生活中“扫街”,如何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新闻。  【关键词】新闻摄影 新闻发现 《罐中人家》  作为都市报的摄影记者, “扫街”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摄影记者“扫街”用的不是能扬起漫天尘土的大扫帚,而是用能瞬间抓拍的照相机和善于发现细节的新闻眼,来记录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2010年春天,笔者在“扫街”过程中发
一、光缆传输网络结构的确定与光缆线路的设计  确定网络的结构形式时考虑几点:1、光节点到用户区内,每个光节点后放大器级联数为一级放大器,或光节点后不做放大器,以保证信号质量。2、考虑到经济状况薄弱,星型网络结构主要用于县城,每个光节点下行一芯,备用回传一芯(一旦改为数字信号传输,再根据当时的要求进行改动)。3、从县城至各个乡镇采用星型结构,从乡镇至各个自然村采用星树结合结构。即信号直接从乡镇机房至
摄影艺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新兴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艺术与传统艺术门类有着相同的生产过程,即对认知对象与社会生活的"再现
【摘要】“80后”是一個新生词语,它出现于本世纪初,最初是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有名作家的指称,慢慢发展到指代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一代人,并成为被广为关注的社会话题。本文选择新闻报道中80后女性形象塑造作为研究的主题,从目前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对作为“80后”一代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呈现出某种刻板成见的现象。  【关键词】新闻报道 80后女性 形象塑造    “80后”这个词语一直是人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朱基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594起,处理10672人。至此,2017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1008起,处理71644人。  从查处的干部级别来看,2017年12月共有111名地廳级干部、968名县处级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处理。从查处问题类型看,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2187
[关键词]高考;团体辅导;实例  通常我们习惯于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高三考前辅导,在辅导中告知学生良好的心态在高考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的辅导学生没有亲身体验,所以感受不是很强。而根据高三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团体辅导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既可以让高三学子获得直接经验又可放松身心。  一、视频欣赏:《人的一生》   师:每个人一生似乎都要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事,这其中高考只是我们要经历的事情之一,而并非我们
【摘要】李伯元自1896年离开家乡到上海之后,办报基本上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从《指南报》到《游戏报》到《世界繁华报》再到《诱像小说》,每一份都是娱乐性质的报刊,在他经手后都办得很出色。本文在简单梳理李伯元的办报过程之后,尝试总结了其娱乐办报思想,认为其并非是利用报纸来满足自己写作欲望的“近代报人作家”,而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用写作这种文学形式来发展壮大报纸的“近代作家报人”。  【关键词】李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