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智慧城市这一刚兴起不久的“舶来品”,正成为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一时风潮。截至今年10月,我国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己接近300个,覆盖东、中、西部地区,八成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
如今,站在“互联网+”风口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又将迎来变革的期遇。9月12日下午,由智慧城市杂志社、智慧城市头条网联合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宁波圆满落幕。大会以“‘互联网+’浪潮下看城市变革”为丰题,期间以主题演讲、对话交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当前两岸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两岸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共创共营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局面。
乘“互联网+”东风
今年以来,有关于“互联网+”的话题,如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绿了各大产业。而对于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正在蓬勃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否借着这股东风进入更高境界?备受各界关注。
就此,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目前互联网+正加速向金融、交通、制造、农业等领域挺进。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的形态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准精细的城市管理,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以及运行可靠的安全体系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就是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有机结合起来,引发不同领域的革命,从而使得城市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节能、更绿色。”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表示。
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在全国各城市呈现出深耕的趋势。一方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家居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逐渐从概念转向应用,为当地的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如在全国多个城市推行的“一站式”、“一网式”、“一卡式”政府公共服务中,都包含着把个人信息与个人所需各项服务联合到一起的内容。
另一方面,自从“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各城市更是把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诸多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结合起来,把建构在信息技术上的“智慧城市”从虚拟概念变成触手可及,更好地推动智慧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比如各城市建立的科技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等。
同时,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2015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正式出炉,分别由北京、上海、广州、宁波、南京、杭州、厦门、苏州、威海、湖州拿下。而从上榜理由中不难发现,互联网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宁波市智慧教育同样吸引关注,“智慧教育云”启动,并推出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云平台、“甬上云校”等多项智慧教育应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多元而便捷的教育公共服务;比如南京市建成了高标准的政务数据中心,为全市150家机关单位提供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再比如杭州市的智慧医疗实现了“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建立了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区域市县智慧信息平台,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创新引领智慧城市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截至目前,住建部己公布三批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如今,“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当智慧城市建设遇到互联网十,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同时又将会引领哪些创新变革?
张望在会上指出,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是服务的创新。而“互联网十城市服务”将成为改善城市服务的重要驱动力,也将使服务变得无处不在,让老百姓的学老病养、衣食住行都能通过信息化轻松搞定,真正实现所愿之所见、所想即可得。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也是管理的创新。当前,城市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同益复杂,问题间同趋紧密,诸如城市管理、应急处置、环境治理等挑战。在网络时代,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要求政府制定协调一致的政策和更为简洁的流程,在挑战面前做出全面积极的响应。整体政府和协同治理是未来公共行政转型的重要方向。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还是机制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要创新运行服务的管理机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引导鼓励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开展公私合营的PPP模式等机制的探索。同时以鼓励地方依托互联网企业已有的数据基础、成熟的云服务能力和移动服务平台的优势,聚合IT服务厂商的渠道优势、服务优势,推动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项日从自建自用逐步走向购买服务和外包模式迁移,构建瓦联网企业、IT服务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多方参与、开放协作的牛态系统,共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热中有冷
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过去一年,《“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由政府多个部门发布的多项扶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相继出台。
正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带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各界争夺的“大蛋糕”,不少城市已经把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几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业内人士预测,智慧城市整体产业规模或将超过4万亿。
实际上,尽管智慧城市受到政商学界的青睐,也呈现出火热状态,但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而言,更需要一些冷思考。
“当前智慧城市正呈现出“由虚而实、热中有冷、创新前行”的发展趋势,”宁波市智慧办副主任顾德道表示,只有“有人、有钱、有办法、有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不过两岸智慧城市交流联盟会长乔培伟则表示,“假如从跑步的角度来看,未来智慧城市所能够创造的价值是100米,就目前而言,我们仅仅跑了10-15米。可以说,我们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
显然,智慧城市建设也并非指日可待、一帆风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单纯依靠某一方力量是不现实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表示,从当前来看,一些城市存在重复建设、功能规划不清、信息共享难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各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好城市规划,打通信息孤岛,避免资源浪费的尴尬。在乔伟培看来,目前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标准明确化:二是为所有企业打造健康良好的生态圈。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当成一个项目建设,更应该把它作为运营来建设。”东华云计算集团副总裁张黎明表示。
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要求所有技术数据更加集中,随之也带来更大的风险。这就要求各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问题,对数据大规模应用的所带来的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只有这样的智慧城市,才是人民所期待的。
如今,站在“互联网+”风口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又将迎来变革的期遇。9月12日下午,由智慧城市杂志社、智慧城市头条网联合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宁波圆满落幕。大会以“‘互联网+’浪潮下看城市变革”为丰题,期间以主题演讲、对话交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当前两岸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两岸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共创共营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局面。
乘“互联网+”东风
今年以来,有关于“互联网+”的话题,如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绿了各大产业。而对于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正在蓬勃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否借着这股东风进入更高境界?备受各界关注。
就此,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目前互联网+正加速向金融、交通、制造、农业等领域挺进。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的形态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准精细的城市管理,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以及运行可靠的安全体系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就是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有机结合起来,引发不同领域的革命,从而使得城市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节能、更绿色。”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表示。
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在全国各城市呈现出深耕的趋势。一方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家居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逐渐从概念转向应用,为当地的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如在全国多个城市推行的“一站式”、“一网式”、“一卡式”政府公共服务中,都包含着把个人信息与个人所需各项服务联合到一起的内容。
另一方面,自从“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各城市更是把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诸多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结合起来,把建构在信息技术上的“智慧城市”从虚拟概念变成触手可及,更好地推动智慧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比如各城市建立的科技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等。
同时,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2015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正式出炉,分别由北京、上海、广州、宁波、南京、杭州、厦门、苏州、威海、湖州拿下。而从上榜理由中不难发现,互联网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宁波市智慧教育同样吸引关注,“智慧教育云”启动,并推出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云平台、“甬上云校”等多项智慧教育应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多元而便捷的教育公共服务;比如南京市建成了高标准的政务数据中心,为全市150家机关单位提供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再比如杭州市的智慧医疗实现了“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建立了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区域市县智慧信息平台,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创新引领智慧城市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截至目前,住建部己公布三批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如今,“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当智慧城市建设遇到互联网十,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同时又将会引领哪些创新变革?
张望在会上指出,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是服务的创新。而“互联网十城市服务”将成为改善城市服务的重要驱动力,也将使服务变得无处不在,让老百姓的学老病养、衣食住行都能通过信息化轻松搞定,真正实现所愿之所见、所想即可得。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也是管理的创新。当前,城市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同益复杂,问题间同趋紧密,诸如城市管理、应急处置、环境治理等挑战。在网络时代,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要求政府制定协调一致的政策和更为简洁的流程,在挑战面前做出全面积极的响应。整体政府和协同治理是未来公共行政转型的重要方向。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还是机制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要创新运行服务的管理机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引导鼓励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开展公私合营的PPP模式等机制的探索。同时以鼓励地方依托互联网企业已有的数据基础、成熟的云服务能力和移动服务平台的优势,聚合IT服务厂商的渠道优势、服务优势,推动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项日从自建自用逐步走向购买服务和外包模式迁移,构建瓦联网企业、IT服务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多方参与、开放协作的牛态系统,共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热中有冷
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过去一年,《“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由政府多个部门发布的多项扶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相继出台。
正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带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各界争夺的“大蛋糕”,不少城市已经把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几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业内人士预测,智慧城市整体产业规模或将超过4万亿。
实际上,尽管智慧城市受到政商学界的青睐,也呈现出火热状态,但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而言,更需要一些冷思考。
“当前智慧城市正呈现出“由虚而实、热中有冷、创新前行”的发展趋势,”宁波市智慧办副主任顾德道表示,只有“有人、有钱、有办法、有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不过两岸智慧城市交流联盟会长乔培伟则表示,“假如从跑步的角度来看,未来智慧城市所能够创造的价值是100米,就目前而言,我们仅仅跑了10-15米。可以说,我们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
显然,智慧城市建设也并非指日可待、一帆风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单纯依靠某一方力量是不现实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表示,从当前来看,一些城市存在重复建设、功能规划不清、信息共享难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各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好城市规划,打通信息孤岛,避免资源浪费的尴尬。在乔伟培看来,目前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标准明确化:二是为所有企业打造健康良好的生态圈。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当成一个项目建设,更应该把它作为运营来建设。”东华云计算集团副总裁张黎明表示。
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要求所有技术数据更加集中,随之也带来更大的风险。这就要求各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问题,对数据大规模应用的所带来的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只有这样的智慧城市,才是人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