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政策的逐步改进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基本实行“一纲一本、编审合一、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化的教材政策,即全国中小学大都在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而编写的“部编教材”或“统编教材”。这种统编教材是与当时历史形势、社会发展、政治需要相吻合的,对巩固政权、安定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材建设延续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涌动的教材多样化探索和尝试,并于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又进一步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由此,我国中小学教材政策从“一纲一本”转型为“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在此政策的支持下,众多具有优良学术传统、较好社会声誉且颇具实力的出版社纷纷加盟教材建设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春,共有84家出版社开发的新课标教科书通过教育部审定,进入实验区。其中包括六三学制小学10个学科115套、初中19个学科116套;五四学制小学7个学科10套、初中11个学科20套;普通高中18个学科72套。无疑,教材多样化政策的实施推进了教育民主化进程,提升了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服务,进而为不同地域、不同学校选择更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材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摘编自:靳玉乐、王洪席《十年教材建设:成就、问题及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期
其他文献
作文首先要让读者有真实之感,这是作文的生命所在;而真实之上的虚构,就会使文章不失平庸,为之作文之本质。因此,作文过实则平乏,过虚则荒诞。故作文要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亦假者,假亦真”方为最美文章。那么作文如何做到真实与虚构的有机统一呢?  一、取材:源于生活,趋于虚构  “材料是真实还是虚构”这一问题,无论在阅读教学中,还是在作文教学中,都是一个至关重要、并不可回避的问题。所谓材料真实,就是
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步伐,“校本教研”悄然而至,并迅速成为课改以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我们曾就学校的教研工作作过一次调查
王依初,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8月任新桥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曾先后荣获路桥区优秀教师、台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