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要求,由一题演变成多题,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能够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关键词:一题多变 举一反三 综合应用
学好化学做一定的习题是必要的,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做题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物质的性质的掌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做题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善于一题多变,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要求,由一题演变成多题,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本文以2005年上海高考化学第21题为例,谈谈我们怎样把一道题一题多变,探究知识的综合应用。
[原题]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解析] 本题是综合考查浓H2SO4、浓HNO3及SO2、NO2等元素化合物知识。
由C+H2SO4(浓)=CO2↑+2SO2↑+2H2O知气体X为SO2、CO2的混合物,而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知气体Y为NO2。其中SO2、N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NO2+SO2+H2O=H2SO4+NO;产生的H2SO4又可与BaCl2发生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而NO遇空气又被氧化成为红棕色的NO2,故本题答案为C、D。
[点拨]本题是一个联合实验题,即将两个简单独立的性质实验联合进行,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变式题] 如图装置,若Y气体可以使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在装置中全部转化为沉淀,请完成有关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制取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请写出Y的检验方法:______。
3.请写出Y使气体X在装置中全部转化为沉淀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浓H2SO4、BaCl2、SO2、CO2及NH3等元素化合物知识。
由C+2H2SO4(浓)=CO2↑+2SO2↑+2H2O知气体X为SO2、CO2的混合物,要把X(SO2、CO2)在装置中全部转化为沉淀,在此也就是要把SO2和CO2分别转化为SO32-和CO32-。由题意我们可以得出Y只能为NH3,发生的反应为: SO2+2NH3+H2O=(NH4)2SO3,CO2+2NH3+H2O=(NH4)2CO3,BaCl2+ (NH4)2SO3= BaSO3↓+2NH4Cl, BaCl2+(NH4)2CO3= BaCO3↓+2NH4Cl,易得NH3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H2O+2NH3↑。NH3的检验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待检验的气体看是否变蓝;或者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待检验的气体着是否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点拨] 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要求,就可以达到对习题适当的衍变、引申、拓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索能力,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过程的整体性、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变式题]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 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把图中丙改为丁有何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浓H2SO4、SO2、Cl2、NaOH、尾气处理及防止倒吸等重要知识点。
从试剂角度分析:SO2有较强的还原性,同时具有暂时性漂白性质;Cl2有强氧化性及溶液具有永久性漂白性质;浓H2SO4在此具有强吸水性,可干燥SO2、Cl2,同时避免两者在其中反应;品红有色机质,能检验漂白性的物质;因为SO2、Cl2都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害,NaOH显然是用来除尾气,吸收多余的SO2或者Cl2。
从装置特点角度分析:从装置特点来看,气体导管“长进短出”,试剂瓶中“半液半空”, 显然SO2、Cl2经过甲之后,得到了干、纯、均、匀的混合气体进入乙,所以很易得出本题答案。
[点拨] 本题是一个综合实验题,将几个简单独立的性质实验联合进行,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该实验题训练,使学生学会化学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面,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间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周鑫荣 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9):69。
2.陆军 等 2008年高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2):117。
关键词:一题多变 举一反三 综合应用
学好化学做一定的习题是必要的,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做题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物质的性质的掌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做题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善于一题多变,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要求,由一题演变成多题,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本文以2005年上海高考化学第21题为例,谈谈我们怎样把一道题一题多变,探究知识的综合应用。
[原题]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解析] 本题是综合考查浓H2SO4、浓HNO3及SO2、NO2等元素化合物知识。
由C+H2SO4(浓)=CO2↑+2SO2↑+2H2O知气体X为SO2、CO2的混合物,而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知气体Y为NO2。其中SO2、N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NO2+SO2+H2O=H2SO4+NO;产生的H2SO4又可与BaCl2发生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而NO遇空气又被氧化成为红棕色的NO2,故本题答案为C、D。
[点拨]本题是一个联合实验题,即将两个简单独立的性质实验联合进行,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变式题] 如图装置,若Y气体可以使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在装置中全部转化为沉淀,请完成有关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制取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请写出Y的检验方法:______。
3.请写出Y使气体X在装置中全部转化为沉淀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浓H2SO4、BaCl2、SO2、CO2及NH3等元素化合物知识。
由C+2H2SO4(浓)=CO2↑+2SO2↑+2H2O知气体X为SO2、CO2的混合物,要把X(SO2、CO2)在装置中全部转化为沉淀,在此也就是要把SO2和CO2分别转化为SO32-和CO32-。由题意我们可以得出Y只能为NH3,发生的反应为: SO2+2NH3+H2O=(NH4)2SO3,CO2+2NH3+H2O=(NH4)2CO3,BaCl2+ (NH4)2SO3= BaSO3↓+2NH4Cl, BaCl2+(NH4)2CO3= BaCO3↓+2NH4Cl,易得NH3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H2O+2NH3↑。NH3的检验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待检验的气体看是否变蓝;或者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待检验的气体着是否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点拨] 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要求,就可以达到对习题适当的衍变、引申、拓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索能力,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过程的整体性、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变式题]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 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把图中丙改为丁有何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浓H2SO4、SO2、Cl2、NaOH、尾气处理及防止倒吸等重要知识点。
从试剂角度分析:SO2有较强的还原性,同时具有暂时性漂白性质;Cl2有强氧化性及溶液具有永久性漂白性质;浓H2SO4在此具有强吸水性,可干燥SO2、Cl2,同时避免两者在其中反应;品红有色机质,能检验漂白性的物质;因为SO2、Cl2都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害,NaOH显然是用来除尾气,吸收多余的SO2或者Cl2。
从装置特点角度分析:从装置特点来看,气体导管“长进短出”,试剂瓶中“半液半空”, 显然SO2、Cl2经过甲之后,得到了干、纯、均、匀的混合气体进入乙,所以很易得出本题答案。
[点拨] 本题是一个综合实验题,将几个简单独立的性质实验联合进行,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该实验题训练,使学生学会化学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面,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间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周鑫荣 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9):69。
2.陆军 等 2008年高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