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消费市场的冲击下,严肃文学变得越来越边缘化,“80后”作家纷纷爬上文坛,疏离于主流文坛的青春消遣文学在文学消费市场抢占了大壁江山,文学图书市场的主体也逐渐从经典叙事转向了青春叙事。本文将从结构上的两个方面对《大地之灯》作简要分析,进而对青春叙事向严肃文学的转变做一个简要探讨。
【关键词】:七堇年;青春叙事;现实;诗意;严肃文学
前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出版策划人安波舜在为七堇年的《大地之灯》作序时这么说:“和大师相比,七堇年显然有很多的不足和纰漏。比如结构,比如所有的人物只要离开大地荒野回归城市,就显得苍白单薄。然而,毕竟十九岁的小女子触摸到了村上的形而上的心臟,她的写作姿态和对语言的膜拜,预示着我们的严肃文学在隔代复兴。”他把这本出自十九岁少女之手的现实主义作品推崇为严肃文学,认为将它称为莫言、张抗抗的早期作品一点也不为过;又将它和铁凝的《大浴女》相比较,给予了它极高的赞誉。文学评论家陈晓明也说:“以前一直觉得青春写作很肤浅,七堇年的文字让我觉得中国的青春写作有了新希望。”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媒体报道中,美国出版人认为《大地之灯》囊括了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背景和时代苦难,“令人惊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白烨也认同了《大地之灯》的价值及其在“80后”文坛上的地位,将其列入“四部值得关注的‘80后’之作”之中。
一边是溢美之辞,一边是征伐之声,以青春叙事为方向的《大地之灯》在得到文坛先辈肯定之时,又承受着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对此,本文将尝试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地之灯》做简要分析,进而浅要谈谈青春叙事向严肃文学转变的趋向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黑暗与救赎
小说《大地之灯》从苍茫辽阔又神秘莫测的西藏写起,以一段极富美感的描述性文字,描绘了一副盛大而又苍凉的藏地图景。而在这片圣洁的藏族土地上,作者以沉稳坚毅、冷淡平静的笔触,塑造出了许多有着善美灵魂的人物,如为爱和生命拼走的卡桑、一生持着善念的爷爷、为每个失落的生命恸哭折返的阿爸阿妈、为保护主人与雪狼拼死相博的晋美、缄默不语但沉稳良善的吉卜等。它从两代人的成长故事讲起,涉及了三代人的俗世生活:
在这两代人的成长故事里,七堇年有意无意地刻画出了不同人物对生命救赎的同样渴望和仰视,形成了三组对比。
(1)拖曳式的救赎
卡桑在失去父母和爷爷后,从少言寡语的康巴汉子那里得到了第一次救赎。这位沉默无言的汉子,对已成孤儿的卡桑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上的关照,然而他仅有的几句话,却是卡桑陷落进黑暗后,最初出现在她生命中的几缕阳光。
然而我们很难想象,倘若简生没有被母亲拖曳式地带回城市,他是否会遇见一个像淮一样温和细腻的女人,让他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于无形中自我补偿他缺失的母爱;又是否会寻到一个同辛和般包容忍让的妻子,成全他在艺术、感情上的所有追求,给予他最大的温暖与感动。
(2)伤痛弥合式的救赎
七堇年笔下的救赎永远不会是圆满的、成就的,她笔下的一个救赎必然是下一个黑暗的缘起。吉卜对卡桑拖曳式的救赎,也是卡桑失身于扎么措的悲剧产生的契机。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黑暗中,简生夫妇成了她新的救赎。他们将她带出了辽阔丰盛,但于她而言已是苍凉的藏地,给予她全新的生活和体贴的照料。卡桑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她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里汲取了在藏地里汲取不到的知识,结识了至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好友叶蓝,也重新获得了亲情,让她的伤痛得到了弥合。虽然这救赎对她而言,蓄满了新的挑战与不安,也是下一场黑暗产生前奏。但她在这契机之下,通过自我反省与鞭策,终究有过美好绚丽的重生。而简生,他的第二次救赎来源于他的绘画老师——淮。
一边,简生在淮的身上汲取了母亲式的温暖;另一边,简生因为过分迷恋淮,几乎用尽了他毕生的情感,以致他丢失了爱的能力,在文章最后他回到前妻辛和身边时,只是“一种感恩的歉疚”、对人生的“顺从和原谅”。
(3)包容式的救赎
成年后的卡桑,出于对故土的热忱,选择了考古,也因此在一场大型的藏传佛教古董拍卖展会上遇见了尼泊尔商人迦南,并对这位充满着故土气息的男子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卡桑和简生三次相似的陷落和救赎,构筑起了整本书的框架。然而简生的救赎与卡桑的始终不同,他的救赎里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以及人性的自我反省与审查。自我选择和被迫接受在他这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事物的二元对立也显得更为明显,也因为这个,简生的救赎相较卡桑来说,多了一层悲剧意味。
二、出走与回归
除了三次相似陷落和救赎之外,我们不难看出七堇作品中两位主人公还存在着两次出走与回归。出走——寻找——回归的叙事模式在七堇年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的操练和展现。
(1)肉体的寻走之路
少女卡桑因为命运的多舛与苛责被迫离开了她的故土,跟随着简生夫妇来到了陌生的城市。这是卡桑的第一次出走,从古朴藏地到现代城市的跳跃,充满了无奈,但也藏着希望。少年简生的出走虽然也是被迫,但相对卡桑的“被迫”,简生的“被迫”更多了一层宿命的味道。他并没有比卡桑自由,但他努力地掌握住了自己行动的支配权,在淮的陪伴下,依从命运般两次回到故土。第一次,他探望的是抚养自己长大的婆婆和自己曾经生活在一起的旧地;第二次,他探望的是孕育了其父母爱情的结晶、同时也葬送了这一段在政治阴影下显得格外脆弱的爱情的那片陌生土壤。
(2)情感的迷归之途
卡桑的第二次出走与其说是肉体的转移,不如说是感情的奔赴——她奋不顾身跟随着毫无了解的陌生男子迦南离开了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到达了满是未知的加德满都,被迫停驻。
小说《大地之灯》的语言隐忍而克制,冷静而沉稳,人物的内心在这里没有过多的表达,人物的精神状况依托着人物的人生遭遇呈现在读者面前,需要读者自己去分析和探寻。在这里,这位十九岁少女用她极富语言才华的表达营造出了一种狂欢般的诗意氛围。
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简生,作者对其性格塑造也存在不足。不管是少年时期还是青年时期,简生的性格都没发生什么变化。甚至到中年时期,简生的个性特征已然模糊,读者在这时已经无法根据简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况窥视他的内心和行动的依据,简生似乎只是一个为了完成作者对他最初悲剧设想的工具。同样的,作者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她借由辛和的口来粉饰这一切:
如此,也诚如许多读者所讲的那样,七堇年的文字有着太多的缀余,华丽的辞藻或许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过分的文饰只会显出作品的艺术不真实和现实不真实。且小说中场景和场景的堆砌太过明显,结构上也不够严谨和完整。但不可否认的是,七堇年在《大地之灯》中做了青春经验的厚重书写和超越的工作,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感,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内心信念进行了深入持续的思索和延展。在一次又一次苦难和磨练之后,始终不忘为读者点亮一盏明灯,传递出作者对感恩情怀和生命寄寓的仰视,并努力尝试充盈着强大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作品创作。
就如经典的发现和存留需要时间的磨洗和检验一般,现代青春叙事作品的价值也需要时间的洗练,仅因为青春叙事作品的消遣性就否定其价值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青春叙事作品永远不能仅是青春叙事作品,我们需要为青春叙事寻找一个出口,也为严肃文学的复习寻找一个入口。
参考文献:
[1]七堇年.大地之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2]杨玲 谢静.青春文学女作家写作心理探析——《大地之灯》与《莲花》的对比研究[N].职大学报.2012-02-13(2).
[3]刘伟.青春经验的厚重书写与超越[N].文艺报,2013.
[4]七堇年 麦坚.七堇年麦坚对话录[J].新作文,2007(9).
[5]白烨.依流平进 暗香浮动——2007年长篇小说概观[J].小说评论,2008(1).
[6]刘波.为青春叙事寻找出口——评七堇年[J].新作文,2010(9).
[7]姚平.成长之路上的灯光——评《大地之灯》[J].青春岁月,2011(10).
作者简介:陈霞(1996—),女,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七堇年;青春叙事;现实;诗意;严肃文学
前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出版策划人安波舜在为七堇年的《大地之灯》作序时这么说:“和大师相比,七堇年显然有很多的不足和纰漏。比如结构,比如所有的人物只要离开大地荒野回归城市,就显得苍白单薄。然而,毕竟十九岁的小女子触摸到了村上的形而上的心臟,她的写作姿态和对语言的膜拜,预示着我们的严肃文学在隔代复兴。”他把这本出自十九岁少女之手的现实主义作品推崇为严肃文学,认为将它称为莫言、张抗抗的早期作品一点也不为过;又将它和铁凝的《大浴女》相比较,给予了它极高的赞誉。文学评论家陈晓明也说:“以前一直觉得青春写作很肤浅,七堇年的文字让我觉得中国的青春写作有了新希望。”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媒体报道中,美国出版人认为《大地之灯》囊括了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背景和时代苦难,“令人惊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白烨也认同了《大地之灯》的价值及其在“80后”文坛上的地位,将其列入“四部值得关注的‘80后’之作”之中。
一边是溢美之辞,一边是征伐之声,以青春叙事为方向的《大地之灯》在得到文坛先辈肯定之时,又承受着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对此,本文将尝试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地之灯》做简要分析,进而浅要谈谈青春叙事向严肃文学转变的趋向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黑暗与救赎
小说《大地之灯》从苍茫辽阔又神秘莫测的西藏写起,以一段极富美感的描述性文字,描绘了一副盛大而又苍凉的藏地图景。而在这片圣洁的藏族土地上,作者以沉稳坚毅、冷淡平静的笔触,塑造出了许多有着善美灵魂的人物,如为爱和生命拼走的卡桑、一生持着善念的爷爷、为每个失落的生命恸哭折返的阿爸阿妈、为保护主人与雪狼拼死相博的晋美、缄默不语但沉稳良善的吉卜等。它从两代人的成长故事讲起,涉及了三代人的俗世生活:
在这两代人的成长故事里,七堇年有意无意地刻画出了不同人物对生命救赎的同样渴望和仰视,形成了三组对比。
(1)拖曳式的救赎
卡桑在失去父母和爷爷后,从少言寡语的康巴汉子那里得到了第一次救赎。这位沉默无言的汉子,对已成孤儿的卡桑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上的关照,然而他仅有的几句话,却是卡桑陷落进黑暗后,最初出现在她生命中的几缕阳光。
然而我们很难想象,倘若简生没有被母亲拖曳式地带回城市,他是否会遇见一个像淮一样温和细腻的女人,让他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于无形中自我补偿他缺失的母爱;又是否会寻到一个同辛和般包容忍让的妻子,成全他在艺术、感情上的所有追求,给予他最大的温暖与感动。
(2)伤痛弥合式的救赎
七堇年笔下的救赎永远不会是圆满的、成就的,她笔下的一个救赎必然是下一个黑暗的缘起。吉卜对卡桑拖曳式的救赎,也是卡桑失身于扎么措的悲剧产生的契机。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黑暗中,简生夫妇成了她新的救赎。他们将她带出了辽阔丰盛,但于她而言已是苍凉的藏地,给予她全新的生活和体贴的照料。卡桑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她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里汲取了在藏地里汲取不到的知识,结识了至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好友叶蓝,也重新获得了亲情,让她的伤痛得到了弥合。虽然这救赎对她而言,蓄满了新的挑战与不安,也是下一场黑暗产生前奏。但她在这契机之下,通过自我反省与鞭策,终究有过美好绚丽的重生。而简生,他的第二次救赎来源于他的绘画老师——淮。
一边,简生在淮的身上汲取了母亲式的温暖;另一边,简生因为过分迷恋淮,几乎用尽了他毕生的情感,以致他丢失了爱的能力,在文章最后他回到前妻辛和身边时,只是“一种感恩的歉疚”、对人生的“顺从和原谅”。
(3)包容式的救赎
成年后的卡桑,出于对故土的热忱,选择了考古,也因此在一场大型的藏传佛教古董拍卖展会上遇见了尼泊尔商人迦南,并对这位充满着故土气息的男子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卡桑和简生三次相似的陷落和救赎,构筑起了整本书的框架。然而简生的救赎与卡桑的始终不同,他的救赎里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以及人性的自我反省与审查。自我选择和被迫接受在他这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事物的二元对立也显得更为明显,也因为这个,简生的救赎相较卡桑来说,多了一层悲剧意味。
二、出走与回归
除了三次相似陷落和救赎之外,我们不难看出七堇作品中两位主人公还存在着两次出走与回归。出走——寻找——回归的叙事模式在七堇年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的操练和展现。
(1)肉体的寻走之路
少女卡桑因为命运的多舛与苛责被迫离开了她的故土,跟随着简生夫妇来到了陌生的城市。这是卡桑的第一次出走,从古朴藏地到现代城市的跳跃,充满了无奈,但也藏着希望。少年简生的出走虽然也是被迫,但相对卡桑的“被迫”,简生的“被迫”更多了一层宿命的味道。他并没有比卡桑自由,但他努力地掌握住了自己行动的支配权,在淮的陪伴下,依从命运般两次回到故土。第一次,他探望的是抚养自己长大的婆婆和自己曾经生活在一起的旧地;第二次,他探望的是孕育了其父母爱情的结晶、同时也葬送了这一段在政治阴影下显得格外脆弱的爱情的那片陌生土壤。
(2)情感的迷归之途
卡桑的第二次出走与其说是肉体的转移,不如说是感情的奔赴——她奋不顾身跟随着毫无了解的陌生男子迦南离开了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到达了满是未知的加德满都,被迫停驻。
小说《大地之灯》的语言隐忍而克制,冷静而沉稳,人物的内心在这里没有过多的表达,人物的精神状况依托着人物的人生遭遇呈现在读者面前,需要读者自己去分析和探寻。在这里,这位十九岁少女用她极富语言才华的表达营造出了一种狂欢般的诗意氛围。
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简生,作者对其性格塑造也存在不足。不管是少年时期还是青年时期,简生的性格都没发生什么变化。甚至到中年时期,简生的个性特征已然模糊,读者在这时已经无法根据简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况窥视他的内心和行动的依据,简生似乎只是一个为了完成作者对他最初悲剧设想的工具。同样的,作者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她借由辛和的口来粉饰这一切:
如此,也诚如许多读者所讲的那样,七堇年的文字有着太多的缀余,华丽的辞藻或许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过分的文饰只会显出作品的艺术不真实和现实不真实。且小说中场景和场景的堆砌太过明显,结构上也不够严谨和完整。但不可否认的是,七堇年在《大地之灯》中做了青春经验的厚重书写和超越的工作,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感,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内心信念进行了深入持续的思索和延展。在一次又一次苦难和磨练之后,始终不忘为读者点亮一盏明灯,传递出作者对感恩情怀和生命寄寓的仰视,并努力尝试充盈着强大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作品创作。
就如经典的发现和存留需要时间的磨洗和检验一般,现代青春叙事作品的价值也需要时间的洗练,仅因为青春叙事作品的消遣性就否定其价值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青春叙事作品永远不能仅是青春叙事作品,我们需要为青春叙事寻找一个出口,也为严肃文学的复习寻找一个入口。
参考文献:
[1]七堇年.大地之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2]杨玲 谢静.青春文学女作家写作心理探析——《大地之灯》与《莲花》的对比研究[N].职大学报.2012-02-13(2).
[3]刘伟.青春经验的厚重书写与超越[N].文艺报,2013.
[4]七堇年 麦坚.七堇年麦坚对话录[J].新作文,2007(9).
[5]白烨.依流平进 暗香浮动——2007年长篇小说概观[J].小说评论,2008(1).
[6]刘波.为青春叙事寻找出口——评七堇年[J].新作文,2010(9).
[7]姚平.成长之路上的灯光——评《大地之灯》[J].青春岁月,2011(10).
作者简介:陈霞(1996—),女,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