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创办的,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是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是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扩大招生以来,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因而中职教育在教学上应寻求新的教学模式,这是当前中职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学方法应该改革,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 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4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是当今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自中职学校扩大招生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整体水平更是不容乐观了。在这样的时代要求和形式下,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面对这样的一批学生呢?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才能是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是否应该改一改了呢?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市场,如果中职学校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决定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中职学校应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新专业,并在教学上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有效时间内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体现,同时,通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及未来工作、学习中,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优良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全身心的发展,教学质量也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在现代教学理论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成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能较快适应社会,及时更新知识或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将从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型、整合型,特别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一门专业,必须有牢固的理论知识,然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讲理论知识比较費劲,学生也不愿意听,于是我们现在采取先布置给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在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下,然后再让学生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这样做到每一个人都参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完全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所以,这种只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们要探索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视听教学等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课件演示与文字的讲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课件演示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答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差异大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学生在校能独立思考,有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去能干,用人单位用起来放心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梯度”,对教学内容作适度的调整,从而因材施教。这种“梯度”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得到是实实在在的进步,就会产生成就感,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重新树立自信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总的来说,教师从组织教学工作入手,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差、中、优学生的基本接受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切实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辅导和分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们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跳出“技术性”套路,应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迅速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 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4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是当今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自中职学校扩大招生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整体水平更是不容乐观了。在这样的时代要求和形式下,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面对这样的一批学生呢?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才能是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是否应该改一改了呢?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市场,如果中职学校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决定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中职学校应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新专业,并在教学上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有效时间内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体现,同时,通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及未来工作、学习中,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优良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全身心的发展,教学质量也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在现代教学理论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成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能较快适应社会,及时更新知识或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将从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型、整合型,特别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一门专业,必须有牢固的理论知识,然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讲理论知识比较費劲,学生也不愿意听,于是我们现在采取先布置给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在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下,然后再让学生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这样做到每一个人都参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完全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所以,这种只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们要探索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视听教学等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课件演示与文字的讲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课件演示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答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差异大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学生在校能独立思考,有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去能干,用人单位用起来放心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梯度”,对教学内容作适度的调整,从而因材施教。这种“梯度”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得到是实实在在的进步,就会产生成就感,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重新树立自信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总的来说,教师从组织教学工作入手,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差、中、优学生的基本接受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切实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辅导和分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们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跳出“技术性”套路,应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迅速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