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下列每组全都含度量衡的一项是
①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
②雷霆万钧 千钧一发
③毫厘不爽 明察秋毫
④功亏一篑 万钟不变
⑤千丝万缕 一丝不苟
⑥咫尺天涯 尺短寸长
A、①②⑥
B、①②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
2、选出全是代表我国古代书籍的一项
A、牒、牍、策、汗青、卷轴
B、简、札、册、帛书、金文
C、编、檄、帙、尺牍、隶书
D、铭、篇、篆、阳文、钟鼎
3、与“庶人、黔首”意义相当的词有(多项选择)
A、黎民不饥不寒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归类,将句子序号填在后面括号内
①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③天下缟素,今日是也。④座上觥筹交错。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⑦脚着谢公屐。⑧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⑨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⑩虎鼓瑟兮鸾驾车。⑩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⑩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⑩左右免胄而下。
A、食器名( )
B、酒器名( )
C、武器名( )
D、乐器名( )
E、服饰名( )
F、房舍名(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童子”指未成年的人。
B、征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辟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官任职。
C、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如“又嘱学使俾人邑庠”中“邑庠”即“县学”。
6、与“贬”、“左迁”意义相当的词语是
A、拜相如为上大夫。
B、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D、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请把下列旬中运用的纪年、纪月、纪日的词语,分别填写到相关的横线上。
①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日《指南录》。
②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③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
⑥德韦占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⑦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答:(1)确指某一年份的有:
a、年次纪年
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2)指某一日子的有:_______
(3)指某一时辰的有:_______
8、《红楼梦》中写王熙风协理宁国府时,她对宁国府的奴才说:“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已正吃早饭,凡有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自到各处查一遍。……”这里的“卯正”、“已正”、“午初”、“戌初”各指现在的时间是:( )
A、五点九点十二点二十点
B、六点十点十一点十九点
C、五点十点十二点十九点
D、六点九点十一点十二点
9、下面四首诗中都含有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与它的农历日子有四个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竹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
②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唐·崔国辅)
③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
④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宋·范成大)
A、①七夕,七月七日。②重阳节,九月九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B、①中秋,八月十五。②端午节。五月五日。③元旦,元月初一。④上元节,正月十五日。
C、①七夕,七月初七。②端午节,五月五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元宵节,正月十五。
D、①中秋,八月十五。②重阳节,九月九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冬至,腊月初八。
10、下列句中不含表示礼仪习俗内容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宣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庭。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D、盂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除去旧官职任新职称“除”,调动官职称“迁”,贬官降职称“谪”或“左迁”。罢免官职叫“黜”。
B、古代帝王祭祀的土神谷神叫“社稷”,后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代称。
C、秦汉时室内座位以西边(西向东)为最尊,其次为坐北向南,再次是坐东向西,坐南向北为卑。《鸿门宴》记叙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尊卑分明。
D、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叫加冠,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一组词语,按尊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死②卒③崩
④薨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3、古人在对话或行文时,常用谦称和敬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敬称的有
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③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④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⑤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4、我国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的相同,有的相反,例如曹操字“孟德”,“操”与“德”同义;晏殊字“同叔”,“殊”与“同”相反。参照上例。与下面四位人物的“名”相对应的一组“字”应该是
①汉代班固②唐代韩愈③宋代文天祥④明代高启
A、孟坚 明 平仲 承祚
B、平仲 去非 宋瑞 季迪
C、孟坚 退之 宋瑞 季迪
D、季迪 退之 承柞 去非
15、将下列所列诗文集分类
①《王右丞集》②《范文正公集》③《李太白全集》④《李清照集》⑤《樊川文集》⑥《文山先生全集》⑦《临川先生集》⑧《嘉祐集》⑨《饮冰室合集》⑩《七录斋集》(11)《杜工部集》(12)《柳河东集》(13)《白氏长庆集》(14)《王子安集》(15)《梦溪笔谈》(16)《稼轩长短句》
A、以姓名命名的有( )
B、以官爵命名的有( )
C、以谥号命名的有( )
D、以作家的字命名的有( )
E、以作家的号命名的有( )
F、以出生地命名的有( )
G、以居官或居地命名的有( )
H、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有( )
J、以书房命名的有( )
16、下列散文属于编年体的一组是
①《唐雎不辱使命》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⑧《出师表》④《鸿门宴》⑤《教之战》⑥《赤壁之战》
A、①③B、②⑤C、②④D、⑤⑥
17、我国古代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①古体诗②近体诗③五言诗③六言诗⑤七言诗⑥乐府 诗⑦律诗⑧绝句等。下列诗歌各属于哪些项
A、《涉江》( )
B、《孔雀东南飞》( )
C、《江南逢李龟年》( )
D、《杜少府之任蜀州》( )
18、按要求把下列成语分类
①完璧归赵②愚公移山③舍生取义④千夫所指⑤南辕北辙⑥学而不厌⑦图穷匕见⑧对牛弹琴⑨青出于蓝⑩铜墙铁壁(11)请君入瓮⑥刻舟求剑
A、神话寓言有( )
B、历史故事有( )
C、诗文语句有( )
D、口语有( )
19、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出自该段文字的五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夫以一缕之任①,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②,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③。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队入深渊④,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⑤,必若所欲为,危如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汉书·枚乘传》)
注:①一缕之任:一线的担负力。②县:同“悬”。极:尽。③绝:短。④队:同“坠”。⑤百举不脱:当政者如果能听从忠臣的规劝,做事无差错,必免于祸患。百举:做一切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括号内写出下列文字包含的成语。
①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②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③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④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⑤“体群臣也”。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
⑥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
[参考答案]
1、A(各组中所包含的度量衡名词是:①锱铢/斤斤;②钧/钧;③毫厘;④钟;⑤丝(“千丝万缕”中的“丝”“缕”指丝、线两种物品,是名词);⑥咫尺/寸。)
2、A(B项中“金文”、C项中“隶书”、D项中“篆”均是我国古代的字体:D项中的“阳文”指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3、A、C、E(B项指各种手工业工人;D项泛指平常的男子。)
4、A①⑥;B④⑧⑩;C⑤⑨;D(11)(15);E③⑦(12)(14);F②(10)。
5、C、D(A项的“童子”指童生;B项“征”、“辟”后面内容要互相调换位置。)
6、C
7、(1)a、③“魏安麓王二十年”、⑤“十年”b、①“改元景炎”、②“淳熙”、⑥“德佑二年”c、②“丙申”、④“丁卯”(2)②“至日”、④“丁卯三月之望”、⑥“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3)⑦“二更”。
8、B
9、A
10、C(A项中“九宾”;B项中“初七”“下九”;D项中“衅鼓”。)
11、C(秦汉时座位由尊到卑依次为:坐西向东→坐北向南→坐南向北→坐东向西;C项将最后两项弄错了。)
12、C
13、②⑤
14、C
15、A④B①⑨C②D②(14)E⑥(16)F⑦(12)G⑤(15)H⑧(13)J⑨⑩
16、D
17、A、①④B、①③⑥C、②⑤⑧D、②③⑦
18、A、②⑤⑧⑥B、①⑦⑩C、③⑥⑨D、④④
19、A、千钧一发(或“一发千钧”):比喻情势危急;B、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C、易如反掌(或“易于反掌”):比喻事情极易做;D、安于泰山(或“安如泰山”):比喻牢固,不可动摇;E、难于上天:比喻事情难行。
20、①出类拔萃②出尔反尔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④落井下石⑤设身处地⑥草菅人命
①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
②雷霆万钧 千钧一发
③毫厘不爽 明察秋毫
④功亏一篑 万钟不变
⑤千丝万缕 一丝不苟
⑥咫尺天涯 尺短寸长
A、①②⑥
B、①②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
2、选出全是代表我国古代书籍的一项
A、牒、牍、策、汗青、卷轴
B、简、札、册、帛书、金文
C、编、檄、帙、尺牍、隶书
D、铭、篇、篆、阳文、钟鼎
3、与“庶人、黔首”意义相当的词有(多项选择)
A、黎民不饥不寒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归类,将句子序号填在后面括号内
①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③天下缟素,今日是也。④座上觥筹交错。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⑦脚着谢公屐。⑧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⑨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⑩虎鼓瑟兮鸾驾车。⑩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⑩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⑩左右免胄而下。
A、食器名( )
B、酒器名( )
C、武器名( )
D、乐器名( )
E、服饰名( )
F、房舍名(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童子”指未成年的人。
B、征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辟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官任职。
C、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如“又嘱学使俾人邑庠”中“邑庠”即“县学”。
6、与“贬”、“左迁”意义相当的词语是
A、拜相如为上大夫。
B、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D、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请把下列旬中运用的纪年、纪月、纪日的词语,分别填写到相关的横线上。
①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日《指南录》。
②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③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
⑥德韦占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⑦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答:(1)确指某一年份的有:
a、年次纪年
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2)指某一日子的有:_______
(3)指某一时辰的有:_______
8、《红楼梦》中写王熙风协理宁国府时,她对宁国府的奴才说:“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已正吃早饭,凡有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自到各处查一遍。……”这里的“卯正”、“已正”、“午初”、“戌初”各指现在的时间是:( )
A、五点九点十二点二十点
B、六点十点十一点十九点
C、五点十点十二点十九点
D、六点九点十一点十二点
9、下面四首诗中都含有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与它的农历日子有四个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竹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
②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唐·崔国辅)
③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
④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宋·范成大)
A、①七夕,七月七日。②重阳节,九月九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B、①中秋,八月十五。②端午节。五月五日。③元旦,元月初一。④上元节,正月十五日。
C、①七夕,七月初七。②端午节,五月五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元宵节,正月十五。
D、①中秋,八月十五。②重阳节,九月九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冬至,腊月初八。
10、下列句中不含表示礼仪习俗内容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宣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庭。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D、盂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除去旧官职任新职称“除”,调动官职称“迁”,贬官降职称“谪”或“左迁”。罢免官职叫“黜”。
B、古代帝王祭祀的土神谷神叫“社稷”,后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代称。
C、秦汉时室内座位以西边(西向东)为最尊,其次为坐北向南,再次是坐东向西,坐南向北为卑。《鸿门宴》记叙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尊卑分明。
D、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叫加冠,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一组词语,按尊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死②卒③崩
④薨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3、古人在对话或行文时,常用谦称和敬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敬称的有
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③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④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⑤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4、我国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的相同,有的相反,例如曹操字“孟德”,“操”与“德”同义;晏殊字“同叔”,“殊”与“同”相反。参照上例。与下面四位人物的“名”相对应的一组“字”应该是
①汉代班固②唐代韩愈③宋代文天祥④明代高启
A、孟坚 明 平仲 承祚
B、平仲 去非 宋瑞 季迪
C、孟坚 退之 宋瑞 季迪
D、季迪 退之 承柞 去非
15、将下列所列诗文集分类
①《王右丞集》②《范文正公集》③《李太白全集》④《李清照集》⑤《樊川文集》⑥《文山先生全集》⑦《临川先生集》⑧《嘉祐集》⑨《饮冰室合集》⑩《七录斋集》(11)《杜工部集》(12)《柳河东集》(13)《白氏长庆集》(14)《王子安集》(15)《梦溪笔谈》(16)《稼轩长短句》
A、以姓名命名的有( )
B、以官爵命名的有( )
C、以谥号命名的有( )
D、以作家的字命名的有( )
E、以作家的号命名的有( )
F、以出生地命名的有( )
G、以居官或居地命名的有( )
H、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有( )
J、以书房命名的有( )
16、下列散文属于编年体的一组是
①《唐雎不辱使命》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⑧《出师表》④《鸿门宴》⑤《教之战》⑥《赤壁之战》
A、①③B、②⑤C、②④D、⑤⑥
17、我国古代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①古体诗②近体诗③五言诗③六言诗⑤七言诗⑥乐府 诗⑦律诗⑧绝句等。下列诗歌各属于哪些项
A、《涉江》( )
B、《孔雀东南飞》( )
C、《江南逢李龟年》( )
D、《杜少府之任蜀州》( )
18、按要求把下列成语分类
①完璧归赵②愚公移山③舍生取义④千夫所指⑤南辕北辙⑥学而不厌⑦图穷匕见⑧对牛弹琴⑨青出于蓝⑩铜墙铁壁(11)请君入瓮⑥刻舟求剑
A、神话寓言有( )
B、历史故事有( )
C、诗文语句有( )
D、口语有( )
19、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出自该段文字的五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夫以一缕之任①,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②,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③。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队入深渊④,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⑤,必若所欲为,危如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汉书·枚乘传》)
注:①一缕之任:一线的担负力。②县:同“悬”。极:尽。③绝:短。④队:同“坠”。⑤百举不脱:当政者如果能听从忠臣的规劝,做事无差错,必免于祸患。百举:做一切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括号内写出下列文字包含的成语。
①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②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③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④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⑤“体群臣也”。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
⑥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
[参考答案]
1、A(各组中所包含的度量衡名词是:①锱铢/斤斤;②钧/钧;③毫厘;④钟;⑤丝(“千丝万缕”中的“丝”“缕”指丝、线两种物品,是名词);⑥咫尺/寸。)
2、A(B项中“金文”、C项中“隶书”、D项中“篆”均是我国古代的字体:D项中的“阳文”指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3、A、C、E(B项指各种手工业工人;D项泛指平常的男子。)
4、A①⑥;B④⑧⑩;C⑤⑨;D(11)(15);E③⑦(12)(14);F②(10)。
5、C、D(A项的“童子”指童生;B项“征”、“辟”后面内容要互相调换位置。)
6、C
7、(1)a、③“魏安麓王二十年”、⑤“十年”b、①“改元景炎”、②“淳熙”、⑥“德佑二年”c、②“丙申”、④“丁卯”(2)②“至日”、④“丁卯三月之望”、⑥“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3)⑦“二更”。
8、B
9、A
10、C(A项中“九宾”;B项中“初七”“下九”;D项中“衅鼓”。)
11、C(秦汉时座位由尊到卑依次为:坐西向东→坐北向南→坐南向北→坐东向西;C项将最后两项弄错了。)
12、C
13、②⑤
14、C
15、A④B①⑨C②D②(14)E⑥(16)F⑦(12)G⑤(15)H⑧(13)J⑨⑩
16、D
17、A、①④B、①③⑥C、②⑤⑧D、②③⑦
18、A、②⑤⑧⑥B、①⑦⑩C、③⑥⑨D、④④
19、A、千钧一发(或“一发千钧”):比喻情势危急;B、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C、易如反掌(或“易于反掌”):比喻事情极易做;D、安于泰山(或“安如泰山”):比喻牢固,不可动摇;E、难于上天:比喻事情难行。
20、①出类拔萃②出尔反尔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④落井下石⑤设身处地⑥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