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f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在血液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60例标本为研究对象,从患者、采集、送检、检验整个血液检验流程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发生。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很多,存在于血液检验流程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原因(如患者未禁食)、采集血液标本的量不准确、未能及时送检、检验时操作不标准等原因。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误差,而提升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在医疗诊治中的作用十分关键,为了更好地诊治患者,我们必须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保证血液检验每个环节的质量,提升检验人员的准确性意识,严格相关操作,减少检验误差。
  【关键词】血液标本;误差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5-01
  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治中十分重要,许多病症判断以及治疗方案都是基于血液检验结果做出的,而血液检验的准确度则将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准确的血液检验结果将给予临床诊治极大的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血液检验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强管理,提高血液检验人员的检验意识,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尽量避免血液检验中误差的出现。选择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60例标本,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8月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60例标本,其中29例为男性血液检验标本,31例为女性血液检验标本。
  1.2 方法(1)产生原因:通过对六十例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可以将血液检验误差出现的原因归为以下四类:62%为患者本身存在的原因,18%为采集过程不规范存在的原因,13为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出现的因素,7%未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原因。(2)原因分析:1)患者本身存在的原因:原则上采集血液样本应在患者平静、休息状态下进行采集,患者在剧烈运动、恐惧或兴奋状态时,其血红蛋白、白细胞、血糖等多项指标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患者在采血前应当禁食(空腹12小时左右),因为进食后食物发生化学变化,可以使血液中的很多检测数据发生改变,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1]。患者长期或在血液检验近期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对血液检验结果有所影响,例如:咖啡因会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甲状腺素药会使血糖升高,胆固醇降低,某些药物能够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引起某些相关指标的变化,從而导致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2)采集:采集血液标本时要确认患者是否是空腹状态,如上所述,采血前未禁食会大大增加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概率。采血时动作要快,应尽量避免抽血时间过长,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否则极易使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采血时要注意采血量的控制,很多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是采血量不足。采血器具的不干燥、不清洁极易给所采集血液标本造成污染,使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等。3)送检: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因血液中部分化学物质在离开人体血管环境后极易分解[2],使其含量发生改变,从血液的质量和物量上都产生误差,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准确,如酶类和血糖的检测,若长时间未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送检,血细胞自身酵解会使酶的活力发生变化以及血糖下降等。4)检验:血液检验时对血液标本处理不当,使标本受到污染,导致血液标本发生变化,导致检验误差产生。未能及时检验血液标本,导致血液中部分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检验误差。
  1.3统计学方法 获取血液检验误差标本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血液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为相关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所致。
  3 讨论
  经过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临床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医学技术也获得显著的提升。准确有效的医学检验技术能够极大助益临床诊断,也为制定详细有效的医学方案提供准确的指导方向。血液检验使医学检验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的诊疗情况,准确、有效的血液检验将为患者提供极大的帮助。所以,在血液检验中,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
  一是患者方面,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待进行血液检验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在近期服用某些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提前进行嘱咐,告诉患者血液检验前应空腹(空腹12小时),早晨空腹时采血最好,尽量排除可能出现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二是采血阶段,医护人员应快速有效地进行采血工作,应避免抽血时间过长,这就要求相关采血医护人员要动作熟练,同时也要注意采血量的问题,严格掌控采血量,避免出现检验标本血量不足的问题,导致误差出现。同时,进行采血的医护人员应确保采血相关用具以进行消毒,安全卫生符合标准,避免因用具不洁导致所采集血液标本被污染或感染一些病症给患者。三是送检阶段,血液标本的运送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唯一标识原则,在血液标本的容器外部应贴上患者的个人信息,要求包括患者姓名等基本信息,确保不会脱落,以防弄混检验标本,导致血液标本检验误差产生。第二,尽快运送原则,血液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在离开其所在血管的血液环境后会分解,导致其成分减少,最终致使血液检验结果不准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责任心,认真负责,及时将血液标本完好保存并送达检验站进行检验。第三,生物安全原则,应当使用血液标本检验专用容器,并进行反复消毒,确保容器安全卫生,不会对血液造成污染。对特殊血液标本(如患者带有传染病)要进行特别标示。四是检验环节,应对检验人员做好专业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检验过程符合规范[3]。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我们应加强对血液检验的规范性处理,保障使用器皿的安全卫生合乎标准,规范哥哥检验细节,减少血液检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使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确实为医疗诊断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 吴燕芳. 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9):4121-4122.
  [2] 孔巍.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 系统医学,2016,1(11):25-27.
  [3] 王水根.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1):17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下一步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式对我区2018年1月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不同的年龄组都存在发病的情况,10岁前的发病率比较低,在15岁以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30—40岁为最高,乙肝在10岁以下的发病率比较低,1
期刊
【摘 要】目的:对比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分组法分成传统组(传统正畸支抗)和微支抗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支抗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倾角差均明显大于传统组,P<0.05;磨牙位移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微支抗组评分超过75分的有30例,正畸成功率为93.
期刊
【摘 要】目的:针对心脏黏液瘤患者,研究分析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录的总计59例患者为对象,皆实施经胸心脏超声检查与64排CT检查,同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该研究的参照标准,分析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9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出56例单发心脏粘液瘤(94.92%),2例误诊(3.39%),1例漏诊(1.69),经64排CT
期刊
【摘 要】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胃溃疡,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并观察患者胃粘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清胃泌素。方法:对我院10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平均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配,结合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对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结合组采用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且还要对治疗前后患者胃粘膜血管内生长和胃泌素的变化进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耳鼻喉科护理管理的质量,各个医院的管理人员使用了多种方法对耳鼻喉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修订。本文主要针对人性化管理对提高耳鼻喉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成效进行探讨。方法:在本次调研中,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选取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期间共收治的120例耳鼻喉科病患作为此次调研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以及研究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乙肝患者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以期为临床研究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上述乙肝患者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验。结果:五项检查指标显示阳性,但是阳性程度不同,其中HBsAg呈阳性率最高,抗HBc呈阳性率次之,抗HBe呈阳性率最低; 通过分析指标阳性与年龄两个因素发现,30~49岁之间的人群是乙肝的高发人
期刊
【摘 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38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内分泌疾病,细致全面的治疗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严格手术适应证,进行正规充分的术前评估,采用准确的手术操作,将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预防术后并
期刊
【摘 要】目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合理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诊疗的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划为参照组25例、合理组25例。即参照组使用常规抗菌救治,合理组使用抗生素救治,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结果:合理组总有效率为100%,参照组则为84%,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则证明数据相似,无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合理组总有效率为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CT对肺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40例进行CT诊断,分析和总结诊断结果。结果:低剂量组患者的结节检出数是55个,常规剂量组检出数量是37个,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CT诊断能够精准甄别肺小结节的情况,进行更好的定性和诊断,值得推广。  【关键词】CT;肺小结节;诊断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双排螺旋CT应用于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诊断价值,探究其诊断效果。方法:抽取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检查方法不同予以分组处理,将常规MRI检查予以参照组患者,参照组共35例患者,将双排螺旋CT检查予以实验组患者,实验组共35例患者,对实验组以及参照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数据予以观察计算。结果: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数据(9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