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语文”的方法读出一抹乡愁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00verg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三篇现代著名女作家创作的名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恋、热爱之情,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还要感悟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什么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在这里我想先与大家一起分享王崧舟老师一堂经典课《长相思》。我看到这个教学实录,读完有一种激动,它带给了我教学的一个追求——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王老师整堂课共构建了两个话题:纳兰性德身在何处?心在何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身在何处呢?身为康熙身边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写作此词时正陪同康熙大帝视察边关。他们的目的地是离皇城数百里之外的山海关。漫漫路程,身经万水千山,途经崇山峻岭。那词人的心在何处呢?“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的心在千里之外的故园。最后让学生叩问纳兰性德——“为什么想家却不回呢?”拓展纳兰性德写的另一首词《菩萨蛮》中的两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就在师生相互的对话中提升了学生对《长相思》的感悟——一个战士对故园的牵挂,对祖国的赤诚。
  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这么上。对于一节课,要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要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设计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带着这样的感受与收获,我引导学生运用最“语文”的方法——“以读为本”来学习本组课文。没有现在时髦的小组合作,没有现在时髦的课堂表演,没有现在时髦的多媒体展示,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节一节地读好课文,读懂课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先谈谈《泊船瓜洲》的教学。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两点:其一,我们备课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要拘泥于形式。当我向学生揭示《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时,教室里竟然一片朗朗的诵读声。所以假如还要求学生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我看这就有点拘泥于形式了。所以,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跟我一起默写古诗。我在黑板上默写,学生在本子上默写。大概两三分钟后学生看板书校对古诗。这样解决了古诗默写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二,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默写后,我引导学生再自由读读古诗,读出诗歌的一点感觉,读出诗人的一丝心情,并要思考这种感觉是从哪个字哪个词读出来的。然后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质疑:诗人既然那么想家,为什么不回去呢?诗人此时在哪里?他又要去哪里做官?诗人的家乡又在哪里呢?这些问题都缘自学生,自然他们有探究的欲望,就比老师给他们提出问题要强烈得多了。
  《秋思》诗人触景生情,萧瑟的秋风肃杀万物,同时也勾起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与王安石创作《泊船瓜洲》相同的是思家思归的心情,不同的是诗人的心态。学这首古诗,除了重点体会诗歌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万千思绪外,可以以“思”为话题,整合其他的诗歌。张籍是见秋风而思乡。李白呢?是天上那轮圆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泊船姑苏城外的张继,则是看到点点的渔火,听着几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心生惆怅……对本课的三首诗词也应引导学生作个整合: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的,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梅花魂》,我分三个板块展开教学:感悟外祖父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感悟外祖父满腔的思乡之愁寄托在梅花之中,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最后拓展补充其他托物言情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乡愁在王安石眼中是满目的春色,在张籍心中是那封拆了又开,开了又拆的家书,在纳兰性德的词里则是边塞的一声长叹——故园无此声!那在作者陈慧瑛外祖父心里,乡愁又是什么呢?通读全文之后,交流:乡愁在外祖父眼中是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滴落的一行清泪;乡愁是看到外孙女不懂时的一声长长的叹息;乡愁是那幅悬挂书房分外珍惜的墨梅图;乡愁是漂泊异乡,有家不能回的放声哭泣;乡愁是泪眼朦胧随着跟上即将开动的轮船递给我的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第2小节“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第7小节到11小节,感悟外公那次“呜呜呜”的大哭,第14、15小节我回国时,外公恋恋不舍地相送的情景。从吟诵诗词时的思乡之愁,到听到外孙女回祖国酸楚、心痛的思乡之苦,再到相送分别时的无奈、牵挂的思乡之痛,学生品读这些段落,也是在感悟外祖父逐层加剧的思乡之情。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感悟外祖父满腔的思乡之愁寄托在梅花之中。在这一板块的感悟中也分三个层次。先把“梅花”读成一种花,学习品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花开,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中间整合王安石的《梅花》。再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眼中的“梅花”仅仅是一种花吗?我们可以从文章语言中发现,作者说“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所用的“她”不是宝盖头的“它”,在外祖父眼中,“梅花”更是一种人,一种顶天立地、大义凛然、不肯低头折节的中国人。这时也可适度拓展一些民族英雄人物,自然这只是适度拓展,话题不能深入,不能以此为重点。最后整合“梅花”与“梅花一样的人”的共同之处。“梅花”在漂泊在外的外公眼中,不仅是中国人的象征,还是祖国的象征。回顾全文,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每当外祖父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伤感落泪时,是那幅墨梅图带给他一丝安慰;当我要回祖国时,是那幅墨梅图捎去外祖父对祖国母亲无限的思念;当我踏上轮船即将回去时,还是那梅花手绢寄上了外祖父对祖国母亲深深的依恋。从而理解了课文题目“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最后,通过适度的拓展,研读其他托物言情的文章,如《童年的沙枣树》《家乡的桥》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琦君与谢冰莹,两位同样伟大可亲的女性,同样娟秀的文笔,同样惆怅的乡愁。她们笔下的故乡同样是一幅画,但一幅是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图画,一幅是只能在梦中相见的图画。这样的文章,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文章,触及作者略带伤感的情感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把文章读美,把作者笔下的故乡读成一幅恬美的乡村图画。然后再整合作者的身世,如《小桥流水人家》作者谢冰莹自1947年离开故土,却再也没有踏上回乡的石板路。在美国旧金山度过晚年,她曾下决心回国省亲。著名文人回大陆,不能不引起台湾当局的极大恐慌,台湾国民党特务组织暗杀了谢冰莹的邻居台湾作家江南,谢冰莹不得已放弃回国探亲的打算。感悟这如画的景致中裹挟着的作者的思乡之愁。在文中有作者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作者的感情就是从这美美的描写中,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出来。最后,再返回这幅图画,读出与刚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我觉得这两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对文质兼美,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其他文献
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之一,档案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社会各界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地,因其包罗海量档案信息资源、囊括多类生动档案材料,在为社会提供教育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独具优势,所以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1]。  然而,现如今,作
2012年9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明确规定,少先队活动是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八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必修的活动课,将少先队活动提到课程的高度,这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2013年春《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的出台,更是对少先队活动课的性质、内容、形式、实施要求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安排,使基层少先队活动课有了方向感和归属感,迎来了少先队活动
早在开学初,我就接到领导的电话,说安排我上两节古诗连堂课。当时的我对古诗词的教学真是一片空白,印象中不就是读读、说说、背背吗?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收集、查阅有关古诗词教学的资料。网上观看古诗教学视频,到处去听古诗教学观摩课。可是越到后面,自己的心里越在忐忑,古诗教学看上去简单,实则不易。想要上一堂精彩有新意的古诗研讨课更是难上加难。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
梅子姐姐:  姐姐,你好!我今年上初三,本来我成绩挺好的,可是上了初三之后,不知道怎么的,成绩就一蹶不振了。我一直觉得以前的自己活得好骄傲,老师们同学们很喜欢很喜欢我,可是现在我的光芒却渐渐被成绩好的同学取而代之。我是班长,但老师却不是很信任我,常常在全班人面前说上届班长好,往往这时我很失落,我很害怕同学们看我的眼神和心态。我知道,老师是以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的。我想当第一,哪怕是第二我也愿意,但我
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在今年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唐山市档案馆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普法教育,努力强化档案馆干部职工及社会大众的宪法法律意识。  唐山市檔案馆成立了以馆领导为组长的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注重从内外两方面开展普法工作。一是注重内部教育,在单位内开展“学习宪法和档案法”活动,馆领导领
送你一朵小紅花  试试这些产品:  资生堂专业美发芯护理道水活修护系列绒感菁油¥380/100ml  Wella臻活盈彩轻盈护发露¥298/100ml  适合:细软发质  发质细软女孩的终极梦想就是让发根立起来,头发蓬松起来,但今年可以把愿望份额留在别处了,贴头皮的油头造型一样时髦。在这一季发饰潮流中,花卉装饰并不鲜见,令人感受到轻盈浪漫的春日气息。Tom Ford发布会重新回到了洛杉矶,设计师认
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数学课堂的“存疑”导学法以“疑”为主线,围绕设疑、激疑、质疑、解疑展开教学,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矛盾,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下面笔者以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一课为例谈谈“存疑”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设疑中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
黑色皮质连衣裙Gabriele Colangelo  “我最近在看《臣服实验》,是身边很多企业家朋友推荐给我的。回想自己生命的很多时刻,我其实一直是一个太‘要’的人,从来没有顺过生命的流,不断在拼命地外求,渴望拿到很多的东西,但现在我想要学习沉浮。年初,我跟团队开会的时候讲,我要顺着生命的流,让它带我去该去的地方,不再去跟浪对抗,也不用再去‘要’什么。这种心态下,我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容光焕发,找到
电视,报纸,全力以赴报道关于四川地震的救灾情况,这些悲惨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眼前浮现,在我脑海里回荡:房屋倒塌,尸体遍地。废墟中一只只软弱无力的手,在微微地颤动;一个个使人心痛的眼神,贯穿了灵魂;尘埃中一颗颗虚弱的心,执着地跳动着……救伤人员在紧急救助,全国各地大量地募捐,献血。  吃晚饭时,听爸妈说,有个孩子被士兵们救出来后,深深地向救他的解放军敬了一个少先队礼。这使我的心不禁有些颤抖了。灾
现行使用的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来编排的,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一两篇略读课文。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  课本的编排体例变了,教学的方式也要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太习惯于拿到教材后一课一课地备,一课时一课时地设计,把每一节课的知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