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关键词:主体意识;精心导入;自主学习;教育资源
教学是头等大事,在校教育还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流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各方面的潜能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至关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操作导入、借助媒体导入等等……
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出示了中国的国旗,并说,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飞行员杨利伟向全世界人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杨利伟展示的这面国旗的长是15cm,宽是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呢?就这样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数学,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数学课堂展示了教学改革,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其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
我们应该改革过去的那种老师“教”,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为学生在自学、讨论、不解中当“参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将现成的知識、结论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的拓展。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四、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我认为课堂上适度放手,做一名“闲”“懒”的教师是有必要的。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陷阱”,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探索有时也会走弯路,但毕竟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了学习过程,这就是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组的时间,就是教师的闲暇之时,此时,走进每一位学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目标的达成,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反馈汇报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进行调整,让学生思维外显,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教师适当讲解。“懒”教师,会培养出一批会思考的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形成乐学、好学、喜欢和好奇的源泉。
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五、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学“分类”时,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大堆零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明白学习分类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分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少讲与多学的关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不能一味的从任务的完成情况看成败,要着眼未来,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改中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学生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孟镇韩家洼小学)
关键词:主体意识;精心导入;自主学习;教育资源
教学是头等大事,在校教育还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流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各方面的潜能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至关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操作导入、借助媒体导入等等……
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出示了中国的国旗,并说,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飞行员杨利伟向全世界人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杨利伟展示的这面国旗的长是15cm,宽是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呢?就这样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数学,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数学课堂展示了教学改革,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其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
我们应该改革过去的那种老师“教”,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为学生在自学、讨论、不解中当“参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将现成的知識、结论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的拓展。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四、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我认为课堂上适度放手,做一名“闲”“懒”的教师是有必要的。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陷阱”,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探索有时也会走弯路,但毕竟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了学习过程,这就是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组的时间,就是教师的闲暇之时,此时,走进每一位学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目标的达成,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反馈汇报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进行调整,让学生思维外显,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教师适当讲解。“懒”教师,会培养出一批会思考的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形成乐学、好学、喜欢和好奇的源泉。
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五、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学“分类”时,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大堆零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明白学习分类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分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少讲与多学的关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不能一味的从任务的完成情况看成败,要着眼未来,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改中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学生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孟镇韩家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