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示范”是指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体是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演示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方法和技巧,使儿童很快的把握正确的制作美术作品的步骤和技法等。
关键词:美术示范法渊源、美术示范法类型、美术示范法的价值、传统的美术示范教学方法的弱点。
美术是直观的一门视觉艺术,示范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有分歧,对示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会存在不同,因此对示范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示范在汉代词典中的解释就是作出供大家学习的典范,示范教学法就是有目的的以教练员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员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
本文以尹少淳在《美术学习方式与方法》中定义的“示范是指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或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基础概念,衍生出本文论之“美术示范”的定义。 “美术示范”是指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体是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演示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方法和技巧,使儿童很快的把握正确的制作美术作品的步骤和技法等。示范的主要因素有:(一)示范的内容多为美术规则和作画技法等;(二)示范的方式既有动态示范,又有静态示范,例如,挂图、教师提前作的范画,教师的现场亲身示范演示等。我国美术示范教学作为儿童美术教育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可被取代的地位。
1.美术示范法渊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术教育经历了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和形式化的美术教育这三种形态。最早期的美术教育,是在相互的交流、学习和沟通中进行,例如年画的制作方法——打稿、刻版、印刷等,都是前辈向晚辈的口头传教,教育可能随时随地发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这时的美术教育基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后来,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开始出现授徒的现象——即拜师学艺,在固定师父的指导下学习美术技能。在固定的行会或师父的教导下进行学习,学艺有成后可以自立门庭,这或以临摹或以拜师的教育方式,再或经其他人指点的受教育形式,我们称之为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即有体系的学习内容,而无固定教学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标准、有组织、有场地、有评估的学校美术教育,我们称之为形式化的美术教育。而前面提到的非形式的美术教育、准形式的美术教育,其实都是相对于形式化美术教育而言的。然而无论是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还是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及形式化的美术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讲解,从前辈向晚辈的口传心授到固定师傅的指导下学艺再到学校的形式化教育都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学习和模仿的。
建国初期,美术教育与其他方面一样,在教育思路上受苏联影响极重。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重视技法的培养而忽略了美术教育的其他方面。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上而下的美术教育改革和研究都在相同基础上不断进行,提高、深入、完善着。对于美术教育者或研究者而言,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眼界的不断开阔,美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判断和选择能力的提高,教师们的美术教育思想也呈现出了的多元化的形式。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示范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
2.美术示范法类型
美术示范法方法很多,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大体可分为两类:静态示范和动态示范。
美术课堂教学中,静态示范一般是指图片的使用,它是非常广泛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图片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图片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图片的展示形式也很多,可以是真实的作品,例如老师自己提前准备的范画,也可以是印刷的作品或照片,还可以是多媒体影像。就学生的感知而言,真实的作品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全部展示真实的作品难度相当的大,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随着科技教学的进步,在图片的展示中,多媒体有很大的优势:信息量大,资料丰富、便于搜集携带,在美术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四年級下册第9课《藏书票》,课堂任务是用绘画的形式作一枚藏书票,绘画是儿童的专长,教师根本没必要技法示范,然而藏书票是学生所不熟悉的一种画种,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优秀藏书票图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前制作几枚藏书票,让学生更真实的认识到藏书票的大小、形状和图案的具体要求。
在美术课堂上动态示范一般是指通过教师直接进行规范操作演示,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演示示范使儿童能够迅速掌握作画步骤,掌握表现图像的基本技巧,一向被认为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儿童学习中国水墨画过程中,对用毛笔和用墨的方法、墨的浓淡干湿的调配以及国画颜料的调和、浓淡干湿的运用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做具体详细的示范讲解。只要学生亲眼看见教师示范的过程,就能领会国画独特的韵味和绘制的方法。特别是当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当场挥笔示范解决问题,使学生耳目一新。
3.美术示范法的价值
教学示范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2010年,严威在发表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示范方法的研究》中,通过教师访谈和分析指出:示范,在美术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示范会给学生以启发,不至于让学生手足无措:技法是创造力的前提,好的想法需要通过技法表现出来;教师通过示范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示范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水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示范是美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堂课中的精彩之处。
绘画是用手绘制出来的,而不是凭嘴说、凭想象、讲理论就可以完成的。如同学车一样,理论上夸夸其谈,而不去实地操作示范给学生看,光凭一些口头讲解让学生就去开车,是不能成功的,要实地操作给大家看。如果美术教学只讲理论而不动手实践,不给学生示范观摹,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把学生分两组,A组和B组。给A组同学只讲理论不给示范。介绍了素描教学中人物头像“三亭五眼”的理论知识,并详细介绍了构图、造型、观察,如何刻画体积感和空间感等等一些理论知识。结果学生都似乎听懂了所讲的这些理论知识,但面对纸张,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画。给B组的学生边讲理论边示范。在作画时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法的讲解,教师亲自动手给予示范的同时,学生通过一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一边听取教师的技法讲解,很快就能按要求完成作品,并能画出较好的画面效果,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以能去美术馆看到美术大师的原作而感到庆幸,然而我们更以能看到美术大师的创作过程而庆幸。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看到老师一次示范岂不悲哉?学生怎么去感受美术所带给他(她)的震撼?又怎么能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怎么陶冶身心?又怎样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呢?2013年,区影影在发表的《构建高效美术课堂之我见》期刊论文中写道:教学示范是激发创作的重要环节。教学示范正如一出戏,人们不但要看到剧的结局,还要看到剧的起因、发展、高潮。一幅画固然重要,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但学生也很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如果不示范,那么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个谜,永远不能了解艺术的真谛。
如今的美术课堂,有的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制作课件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但很多时候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是这幅怎么画出来的,他们甚至会产生这些大师的作品是他们遥不可及的这种想法。有的教师上课时依然对学生进行说教,没有图片没有演示,使本来情趣盎然的美术课程被讲得索然无味。长此下去学生根本听不懂,搞不明白,根本不知如何去表达,怎样去刻画,久而久之就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甚至厌恶。美术课示范教学是最直接了当的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方法,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最直接、最近距离的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4.传统的儿童美术示范教学方法的弱点
示范教学虽然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儿童美术大多模式是教师先单纯的进行演示,学生接着模仿,结果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体现不出儿童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违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脱离了儿童的实际,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以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儿童个性创造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为目的教学目标的。这种以技法传授为主的教学示范方法,以现代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的观点来评价的话,它根本就与当前教学形势相背离。示范教学运用的不恰当,忽视了儿童的需要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操作领域,对于技能不是很强的课,教师也要详细示范。其实不然,儿童根本不需要详细示范甚至不需要示范,这时教师可能只需要对其中的一点进行示范或根本不需要示范。如果教师对每个步骤都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在观看时印象就会加深,这就带来了相对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影响,形成“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都接近老师的示范作品形象,缺乏儿童自己的个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复制品。泛滥的示范只会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缺少创造的动力,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缺乏想象力,风格单调。
另一方面,打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旗号,认为示范严重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是一种的不良教学方法。于是将美术知识技能淡化、弱化甚至摒弃,根本无示范。可是如果这種重视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保护,会有意无意之中,使美术课堂的创作处于一种无明确目的状态下,学生更是不知如何表现自己的想法。
美术课虽然是技法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传授过程中需教师的示范,合理的示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严威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示范方法的研究》 2010.
[2]区影影 构建高效美术课堂之我见 《心事 教育策划与管理》期刊论文 2013.
关键词:美术示范法渊源、美术示范法类型、美术示范法的价值、传统的美术示范教学方法的弱点。
美术是直观的一门视觉艺术,示范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有分歧,对示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会存在不同,因此对示范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示范在汉代词典中的解释就是作出供大家学习的典范,示范教学法就是有目的的以教练员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员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
本文以尹少淳在《美术学习方式与方法》中定义的“示范是指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或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基础概念,衍生出本文论之“美术示范”的定义。 “美术示范”是指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体是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演示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方法和技巧,使儿童很快的把握正确的制作美术作品的步骤和技法等。示范的主要因素有:(一)示范的内容多为美术规则和作画技法等;(二)示范的方式既有动态示范,又有静态示范,例如,挂图、教师提前作的范画,教师的现场亲身示范演示等。我国美术示范教学作为儿童美术教育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可被取代的地位。
1.美术示范法渊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术教育经历了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和形式化的美术教育这三种形态。最早期的美术教育,是在相互的交流、学习和沟通中进行,例如年画的制作方法——打稿、刻版、印刷等,都是前辈向晚辈的口头传教,教育可能随时随地发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这时的美术教育基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后来,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开始出现授徒的现象——即拜师学艺,在固定师父的指导下学习美术技能。在固定的行会或师父的教导下进行学习,学艺有成后可以自立门庭,这或以临摹或以拜师的教育方式,再或经其他人指点的受教育形式,我们称之为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即有体系的学习内容,而无固定教学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标准、有组织、有场地、有评估的学校美术教育,我们称之为形式化的美术教育。而前面提到的非形式的美术教育、准形式的美术教育,其实都是相对于形式化美术教育而言的。然而无论是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还是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及形式化的美术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讲解,从前辈向晚辈的口传心授到固定师傅的指导下学艺再到学校的形式化教育都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学习和模仿的。
建国初期,美术教育与其他方面一样,在教育思路上受苏联影响极重。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重视技法的培养而忽略了美术教育的其他方面。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上而下的美术教育改革和研究都在相同基础上不断进行,提高、深入、完善着。对于美术教育者或研究者而言,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眼界的不断开阔,美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判断和选择能力的提高,教师们的美术教育思想也呈现出了的多元化的形式。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示范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
2.美术示范法类型
美术示范法方法很多,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大体可分为两类:静态示范和动态示范。
美术课堂教学中,静态示范一般是指图片的使用,它是非常广泛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图片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图片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图片的展示形式也很多,可以是真实的作品,例如老师自己提前准备的范画,也可以是印刷的作品或照片,还可以是多媒体影像。就学生的感知而言,真实的作品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全部展示真实的作品难度相当的大,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随着科技教学的进步,在图片的展示中,多媒体有很大的优势:信息量大,资料丰富、便于搜集携带,在美术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四年級下册第9课《藏书票》,课堂任务是用绘画的形式作一枚藏书票,绘画是儿童的专长,教师根本没必要技法示范,然而藏书票是学生所不熟悉的一种画种,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优秀藏书票图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前制作几枚藏书票,让学生更真实的认识到藏书票的大小、形状和图案的具体要求。
在美术课堂上动态示范一般是指通过教师直接进行规范操作演示,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演示示范使儿童能够迅速掌握作画步骤,掌握表现图像的基本技巧,一向被认为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儿童学习中国水墨画过程中,对用毛笔和用墨的方法、墨的浓淡干湿的调配以及国画颜料的调和、浓淡干湿的运用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做具体详细的示范讲解。只要学生亲眼看见教师示范的过程,就能领会国画独特的韵味和绘制的方法。特别是当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当场挥笔示范解决问题,使学生耳目一新。
3.美术示范法的价值
教学示范是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2010年,严威在发表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示范方法的研究》中,通过教师访谈和分析指出:示范,在美术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示范会给学生以启发,不至于让学生手足无措:技法是创造力的前提,好的想法需要通过技法表现出来;教师通过示范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示范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水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示范是美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堂课中的精彩之处。
绘画是用手绘制出来的,而不是凭嘴说、凭想象、讲理论就可以完成的。如同学车一样,理论上夸夸其谈,而不去实地操作示范给学生看,光凭一些口头讲解让学生就去开车,是不能成功的,要实地操作给大家看。如果美术教学只讲理论而不动手实践,不给学生示范观摹,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把学生分两组,A组和B组。给A组同学只讲理论不给示范。介绍了素描教学中人物头像“三亭五眼”的理论知识,并详细介绍了构图、造型、观察,如何刻画体积感和空间感等等一些理论知识。结果学生都似乎听懂了所讲的这些理论知识,但面对纸张,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画。给B组的学生边讲理论边示范。在作画时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法的讲解,教师亲自动手给予示范的同时,学生通过一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一边听取教师的技法讲解,很快就能按要求完成作品,并能画出较好的画面效果,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以能去美术馆看到美术大师的原作而感到庆幸,然而我们更以能看到美术大师的创作过程而庆幸。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看到老师一次示范岂不悲哉?学生怎么去感受美术所带给他(她)的震撼?又怎么能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怎么陶冶身心?又怎样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呢?2013年,区影影在发表的《构建高效美术课堂之我见》期刊论文中写道:教学示范是激发创作的重要环节。教学示范正如一出戏,人们不但要看到剧的结局,还要看到剧的起因、发展、高潮。一幅画固然重要,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但学生也很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如果不示范,那么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个谜,永远不能了解艺术的真谛。
如今的美术课堂,有的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制作课件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但很多时候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是这幅怎么画出来的,他们甚至会产生这些大师的作品是他们遥不可及的这种想法。有的教师上课时依然对学生进行说教,没有图片没有演示,使本来情趣盎然的美术课程被讲得索然无味。长此下去学生根本听不懂,搞不明白,根本不知如何去表达,怎样去刻画,久而久之就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甚至厌恶。美术课示范教学是最直接了当的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方法,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最直接、最近距离的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4.传统的儿童美术示范教学方法的弱点
示范教学虽然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儿童美术大多模式是教师先单纯的进行演示,学生接着模仿,结果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体现不出儿童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违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脱离了儿童的实际,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以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儿童个性创造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为目的教学目标的。这种以技法传授为主的教学示范方法,以现代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的观点来评价的话,它根本就与当前教学形势相背离。示范教学运用的不恰当,忽视了儿童的需要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操作领域,对于技能不是很强的课,教师也要详细示范。其实不然,儿童根本不需要详细示范甚至不需要示范,这时教师可能只需要对其中的一点进行示范或根本不需要示范。如果教师对每个步骤都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在观看时印象就会加深,这就带来了相对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影响,形成“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都接近老师的示范作品形象,缺乏儿童自己的个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复制品。泛滥的示范只会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缺少创造的动力,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缺乏想象力,风格单调。
另一方面,打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旗号,认为示范严重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是一种的不良教学方法。于是将美术知识技能淡化、弱化甚至摒弃,根本无示范。可是如果这種重视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保护,会有意无意之中,使美术课堂的创作处于一种无明确目的状态下,学生更是不知如何表现自己的想法。
美术课虽然是技法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传授过程中需教师的示范,合理的示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严威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示范方法的研究》 2010.
[2]区影影 构建高效美术课堂之我见 《心事 教育策划与管理》期刊论文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