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众民艺的审美品格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安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宜春地区,起源于江西高安的民间彩灯,后受赣南、浙江小调及高安锣鼓戏的影响,民国六年开始出现根据乡俗彩燈艺人被邀请至观众家中为娶亲贺寿等喜事进行堂内表演的情况,自此高安采茶戏正式登上高安民间艺术的历史舞台。与赣州采茶戏源于民间彩灯节不同,高安采茶戏起源于农闲之余人们随口喊的号子,秋收农忙、房屋上梁时闲暇取乐之用。后逐渐吸取民歌、小调等特点,在表演中也多加入借鉴锣鼓戏的表演动作和剧目。建国后,进行戏剧改革,高安采茶戏也推陈出新,发展为江西省四大地方戏剧之一。
  2007年,高安采茶戏成功申报为“江西省第二批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高安采茶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为高安采茶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美好前景。
  高安采茶戏发祥于田间乡野,产生于江南底层劳动人民,表现内容多为来源于日常生活描述小人物的小故事。开始是无固定剧本的“幕表戏”,因为演员的文化层次较低,教授方式全凭口口相传。慢慢形成了有相对固定台词和唱词的“词文戏”,到新中国以后才慢慢出现了改编,形成整理成文的剧本。
  按演员出场人数的多少分类,高安采茶戏的剧目演绎,经历了由单台戏、对子戏、三小戏、多角戏,后才有了袍带戏和宫廷戏的发展过程。如《孙成打酒》就是多角戏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文戏”,故事情节贴近高安人民自身的生活环境,描绘了王桂英卖酒报价给孙成的故事情节。高安自古多酒酿,这样的剧目演出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感。再比如《十劝嫂》这样一出“幕表戏”,剧中人物只有小生或小旦。头尾分别是开场白和结束语,中间十段是“劝嫂”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劝已婚年轻妇女要勤俭持家,尊重丈夫,孝敬公婆,做个守妇道的好女人的一出戏,这类戏一般迎合着观众的普遍价值观同时也具有一定教化意义。
  另外,“江右”一带自北宋就有“尚文精神”,在高安采茶戏中体现为“袍带戏”和“宫廷戏”题材的剧目。“袍带戏”多讲述金榜题名、官司诉讼等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情节多跌宕起伏,场景也更为复杂。“宫廷戏”的出现则是因受时代及受众的文化程度限制,普通百姓对上层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并对其怀有深切的渴望,为迎合观众需求而从京剧引进的一种剧目。江西地区的人们自古就对好读书、有文化的人充满敬畏与崇拜,现代人也普遍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这种思想传统同样体现在戏文中。无论是历史剧改编的《甘罗拜相》还是民间故事改编的《文武状元》都表达着江西人对知识的崇敬之情,人类潜意识的艺术需求对戏曲类型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高安采茶戏作为地方戏曲艺术在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形成过程中先后受到多种艺术的熏陶影响,戏曲艺术的区分主要在曲牌的不同。以京剧为例,与高安采茶戏作比较可以看出两者曲牌艺术风格的不同。京剧清亮高亢,节奏明丽轻快,而高安采茶戏则多了一分恬淡俏皮,故事题材也更生活化。舞台表现中虽与京剧一样具备综合性、虚拟性以及程式化但表演风格显然截然不同。高安采茶戏自民国初期登上历史舞台受到多方戏种的艺术熏陶,经历了由瑞河戏、丝弦戏到采茶戏的演变过程。瑞河戏的萌芽源自于巫傩文化和佛道两教酬神祭祀活动,起初只是祭祀时的一种娱乐活动。每年秋冬之际,高安庙会大兴,民间艺人演绎神话题材的戏曲游街节目,这是高安瑞河戏的开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至今日仍然影响着高安采茶戏的一些剧本情节设定,具有一定的巫术性和教化性。
  以高安采茶戏为例,民间曲艺的媒介主要包括演出场所、演出的主要团体以及演员的培养手段、方言表现力这四个主要方面。四个决定因素中,笔者认为方言最能体现高安采茶戏表演的独特之处。高安采茶戏从民国发展至今又有了念白和韵白两种,区别在于角色的不同,念白适用于一般布衣,韵白多用于达官显贵。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可以发现高安方言的魅力。《南瓜记》酒楼一场中,刘老板唱“呷我个酒,算你个东,隔壁有个丁相公”,“呷”在高安方言里是吃、喝的意思,读[xia],“隔壁”念“[ga][bia]”泛指邻居。这些高安方言若换成普通话念白听起来则有失韵味。通过这些例子不难发现,高安采茶戏擅长将日常生活细节编排进剧目中,唱词讲究押韵因此朗朗上口,地方方言的念白更有乡土气息,人物塑造更诙谐,也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地域认同感。
  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要素不仅要保证新鲜血液的充足,也要考虑观众的精神审美需求。仅以农村及高安周边各乡镇为区域划分的划笔者归纳了高安采茶戏的几个艺术特点:传播性、普遍性、包容性、宗教性、巫术性 、教化性。
  高安采茶戏曲调轻快明朗,唱词朗朗上口,加之多用高安方言作为念白的主要音调,给人以诙谐幽默的感觉,容易引起区域文化之间的共鸣。采茶戏具备了易唱易学,有效帮助当地人心理减压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在民间乡野的传唱速度,使这一特殊的地方戏曲艺术得以传播、弘扬。
  普遍性体现在采茶戏脚本题材多样,且多站在市井小民的价值立场。比如《借米记》《补背搭》《看龙船》《开茶园》都是以高安为背景写务农人的生活常态。也有表达男女情爱的剧目如《撇芥菜》《免得亲哥打赤脚》《十二月花》,歌词含蓄恳切,曲调欢快,真诚表达着对花好月圆的向往。当然也有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艺术表达,这些剧本的故事背景能适当迎合当下高安人的普遍价值观、质朴的生活态度并为之热爱,表达高安人对花好月圆的深切盼望与美好祝愿。现如今高安周边乡镇仍有红白喜事请剧团进家演出的风俗,情况有祝寿宴或婚丧嫁娶不等。剧团被邀请至家中演出,根据参与的活动不同表演剧目也不相同。祝寿宴的表演剧目主题一般是孝顺父母,目的是为了采福纳吉讨采头,一般会有《南瓜记》《打金枝》《五女拜寿》等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既有寿诞场面且多热闹喜庆,十分应景。
  高安采茶戏虽是地方戏但却极具包容性,先后从瑞河戏、样板戏、丝弦戏等多个周边乡镇中的音乐体系中汲取养分,后又从京剧、黄梅戏等外省戏曲中丰富艺术效果,极大的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白蛇传》《凤冠梦》,就是京剧改编而来,现代高安采茶戏为“走出去”,将唱词由纯高安方言改为普通话吐字,音调保留了高安方言的音调,这也对扩大戏曲受众起到一定作用。   自唐代以来,高安就佛道盛行,群众中不乏信佛受教之人。对佛教的信奉使得花灯彩调、宗教音乐渗透到一处。著名的《桂枝香》唱的就是八月桂花飘香、入庙拜佛、求神祈愿的唱段。还有《观音赞》《仙女采花》《哭皇天》等以神为题材的脚本,试探其原因是当时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神灵的敬畏源自于生活的贫苦,企图通过信奉神灵来改变命运的殷切期望,从而心灵得到解脱,同时也使地方戏具备了宣扬宗教的功能。高安采茶戏和当地风俗的紧密联系也产生了许多演出习惯,如祭台、出杀、闹台、扫台等,这些习俗寄托了当地人祈求天下太平、家族人丁兴旺的祈愿。表演开始前,在戏台台口悬挂一把剑,其目的是为了辟邪,这种行为逻辑的形成,和当地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思想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高安采茶戏还常被邀请出席新祠堂的开光仪式。八景、灰埠、黄沙等周边地区乡镇的新祠堂落成需要找戏班子先进祠堂演出,演出时观众一般不进祠堂,演员在堂内表演,观众只能坐在祠堂外的露天空地观看,据当地人说是为了“避开煞气”。“开光”后众人方可进祠堂进行一系列婚礼、新年团拜等仪式,且之后三年每逢祠堂落成时、春分、秋收时,戏班还要来唱戏,祈求风调雨顺。这样带有祭祀性的表演带有一定原始性,艺术的产生一部分源于人类的巫术行为。当地人将高安采茶戏表演代替祭坛作法等标志性强烈的巫术活动,主要是艺术接受上的行为转化。
  高安采茶戏还带有一定教化性。传统剧目中不乏歌颂女德、推崇三从四德的戏码,如《双劝夫》讲的就是陈佰二嫖赌逍遥、一心贪恋外面相好“桃妹妹”,回家后挑剔妻子,最后被妻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二人重修旧好的故事。道情戏《母亲手捧石榴果》《毛红记》的选段《孝顺歌》等宣扬的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观念主张。其中宣扬的有些价值观笔者不作评价,但无疑和当时群众的价值观产生强烈共鸣,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要。
  以高安采茶戏为例的一众民间传统曲艺孕育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全凭民间艺人自发地运用主观能动性对音乐进行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是当地人文历史的舞台缩影,其艺术表现的行为模式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并且因为缺乏规范化限制而使之得以自由发展。高安采茶戏作为高安地方文化的标杆,深受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发展这类小众戏曲艺术,必须保持其原有的艺术精髓,多方借鉴博采众长才能使人文艺术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岩波.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上卷)[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2]马岩波.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下卷)[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3]高安市志编篡委员会.高安市志(1986-2006)[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4]中国戏曲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编.中国地方戏曲集成 江西省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5]廖红.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学,2009.
  [6]鄢艳.赣西民俗文化视域下的高安采茶戏研究[J].戏剧之家,2016,(24)6.
  [7]王锺陵.中国京剧史略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8]章文虎.浅谈京剧的艺术特征[J].文化时空,2002,(04).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探讨研究,对贵阳幼专学生的口语素养现状从学生、学校两方面做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培养策略的分析探究,以期对其它高职高专院校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婴幼儿阶段又是人类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习得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水平
期刊
摘 要:宗璞的《红豆》作为短暂的“百花时代”的最后一批绝唱,以爱情叙述为载体,阐明了知识分子自我斗争、艰难成长的心路历程。细读文本,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个体立场与集体意识的奇特混合、个人话语与政治话语的交锋以及本我和超我的对峙三对矛盾,这三对矛盾贯穿于江玫、齐虹及其周边“世界”中,展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宗璞;《红豆》;矛盾;细读  宗璞的短篇小说《红豆》作为十七年文学中有着独特意义的一篇,
期刊
摘 要:苏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独创,以其清雅脱俗之美,自成一派,艺术表现形式别具一格。以织绣设计中苏绣的艺术形态为例,通过论述苏绣艺术的产生,探讨苏绣艺术创造的形式美法则,并针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中所体现的美学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人们在进一步探究设计美学以及苏绣艺术的审美表现与特色方面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设计;苏绣;美学  到底何为设计?这是个自这个问题产生以来一直作为
期刊
摘 要:视觉设计对于一款游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游戏因为受限于制作成本,更加重视在视觉设计上的突破。以独立游戏《菲斯》为例,从整体视觉风格、游戏叙事方式和游戏场景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视觉设计在独立游戏当中的应用,说明了视觉设计在独立游戏制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视觉设计;独立游戏;菲斯;电子游戏;美术风格  一、独立游戏  游戏的历史非常久远,与人的关系也很亲密。许多体育运动以及习俗等,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环境下,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将人们的审美艺术与肢体感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环境中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以景德镇市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为例阐述了在景观环境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景观环境;人性化;陶溪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环境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地重要,景观环
期刊
摘 要:大众文化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传承也造成了冲击。以东北大鼓为例,从大众文化勃兴发展对传统艺术的发展造成冲击的角度出发,通过审视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文化的影响,试论述大众文化在文化交融和文化传承中如何保持理性思考,促进传统艺术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东北大鼓;传承;发展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语境下的大众文化研究”(批准
期刊
摘 要:以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例,从民族声乐中的咬字和发声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在今后的声乐演唱中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演唱,探索个人的演唱风格,从而达到声音和咬字的高度契合,演唱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咬字; 发声方法;《情姐下河洗衣裳》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种以感情和生活为主的演唱方法,许多属于民族本身的歌曲就是当地民族土语方言和生活环境及习惯所影响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动漫产业进入我国并迅猛发展。通过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发展多感知化设计、设计专门的支付方式、增强客户与内容之间的互动、深度挖掘消费群体,五个方面对新媒体动漫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探讨,并从内容形式多样化与娱乐性、传播形式互动性与多向性,两个方面对新媒体动漫的传播特质进行了讨论,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动漫;传播特质;发展态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期刊
摘 要:影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由于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和语言的不统一性,影视剧在承载文化交流的重任中也出现一些障碍。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必须依靠影视剧的配音或者字幕翻译才能理解剧情。以人人影视(YYeTs)翻译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探讨了近些年来美剧字幕翻译中出现的本土化现象,即越来越多地出现汉语中本土地道的文化和语言元素。  关键词:美剧;字幕翻译;本
期刊
摘 要: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作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从目的论提出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而且效果显著。随着影视产业和全球化的发展,字幕翻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根据目的论分析《欢乐好声音》字幕翻译中所运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字幕翻译;目的论;《欢乐好声音》;翻译策略  一、引言  《欢乐好声音》是由加斯·詹宁斯导演,由美国环球影业和照明娱乐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