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大宣传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改进和加强宣传工作,办好人大期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大新闻宣传政治性、专业性、程序性、法律性强,如果只注重法律条文和工作程序上的宣传,那么极易造成选材陈旧、内容干瘪,读起来枯燥无味。因此,我们鼓励记者、编辑从人大这座“富矿”中开采、挖掘精品新闻,力戒空话、套话、公式化,多采用新颖的报道形式,多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述新闻事实,让标题“跳”起来,文稿“短”下来,写法“活”起来,图片“动”起来,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不断增强人大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们注重从人大工作新发展、新突破、新特点中捕捉亮点,挖掘新内容。比如,长期以来财政预算报告“太专业”,难以实施实质性监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人大代表,而人民群众对年度计划和预算编制决策的知情、监督诉求又不断增强。2008年,四川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工委针对人大会议安排审议计划、预算报告时间较短,计划和预算报告内容和草案专业性强,代表们没有足够时间解读或看不懂、读不深等实际,探索设计并试行了代表联络员制度。
该制度是在现行法律体制框架下,充分利用代表队伍中熟悉财经工作的人才资源,既加强代表大会期间计划和预算审查,又深化闭会之后计划和预算执行的常态监督。杂志社派记者对此作跟踪采访,参加省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工委组织的培训、省级部门预决算草案预审会、报告辅导解读会和各项座谈调研等活动,多次到省财政厅等部门了解,走访多名代表联络员,了解到该制度的阶段性成效,写作《破解“秘笈”——代表联络员在行动》一文。该文在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人大报刊作品一等奖。
改善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杂志注重对民生问题的宣传,并力求鲜活生动、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富有感染力。我们尤其突出宣传各级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我们鼓励记者、编辑和通讯员经常深入到人大代表中去,了解代表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突出事迹,宣传政府部门办理议案和建议的过程和成效等等,由此推出的一系列报道,如《为民解开“千千结”》、《五年义诊,一个人大代表的快乐生活》、《守望百姓幸福》、《为民生工程“打分”》等,读者反映很好。
人大期刊在保持庄重、严谨之余,如何办得更加鲜活、生动、好看,摆脱单调的“工作味”,具有更贴近人性的“生活味”?《浙江人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首先,封面时尚、大气。《浙江人大》刊题以红色作底,封面边框大小、长短适中,主题区是代表形象展示,这些代表既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也是优秀的群众代言人,其神采奕奕的表情为杂志定下时代感强、清新生动的主基调。内页设计也很讲究,从标题到正文,字体变化、彩色图片穿插生动自然、恰到好处。以2011年第4期为例,本期“特别报道”聚焦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题是“书写‘十二五’幸福公式”,内页以大会俯拍照为全背景,红色地毯上,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代表点缀其间,场面恢宏大气,极具庄重美。正文中穿插的图片也极具特色,其中中央领导到驻地看望代表团、与代表亲切握手的画面,表情生动,气氛热烈,与文字搭配相得益彰。专题报道所配图片也注重捕捉代表的瞬间表情,如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寄语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要“把根留住”、南存辉代表拿出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向大家“献宝”等图片,都非常传神。此外,《浙江人大》擅用漫画,也为内文增色不少。
从内容上看,《浙江人大》更具有视野广、选题新、写法活等特点。
视野广。从栏目设置看,《浙江人大》有“特别报道”、“钱塘人语”、“法治聚焦”、“人大视野”、“社会广角”等主栏目,下设子栏目,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法治前沿话题,也有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还有丰富多彩的代表活动等,体裁和表达方式多样,既有透视性的全景展现,也有精彩言论,还有结合身边案例多重角度向读者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服务意识。
选题新。翻阅每期《浙江人大》,都有“新风扑面”之感。从卷首的“钱塘人语”开始,选择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而又能言他人所未言,提出新见解、新观点,如“开启富民时代”、“公开只是第一步”、“征集民意不能止于倾听”、“道德滑坡还是法治不彰”等言论,都切中问题要害,敲在了鼓点上,读后令人“舒筋通气”。“话语新闻”栏目短小精悍,有新闻、有点评,如一盘时令蔬菜,清新可口。在“人大视野”栏目中,我们既能领略到浙江省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们的风采,也能对人大工作中一些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辨析思考,如“有没有必要再编写人代会简报”、“旁听公民应不应该有发言权”等,很开启思路,在不同的观点碰撞中,使人对问题认识更明晰、更深刻,吸引了全国各地人大工作者的眼球,参与互动的读者很多。除对热点话题进行追踪外,《浙江人大》还选择了一些看似“非热点”,但又是很多普通民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如“退休打工族的维权尴尬”等等,给人启迪。
写法活。从《浙江人大》组织的稿件来看,通讯、消息等体裁的稿件不落俗套、新颖生动,体现了用新闻的手法展现时政主题,即使最容易陷入“程式化”的“每月快递”,也将新闻点提炼得很到位,言简意赅、短小精干。
总之,如果将办杂志喻为“做菜”,《浙江人大》无疑是一桌浓淡相宜、色香味俱佳、可吃性很强的“好酒席”。对这样一本靠新闻的内涵吸引人、靠思想的力量感染人的好杂志,我们衷心祝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广大读者奉献出更清新可口的精神盛宴。
人大新闻宣传政治性、专业性、程序性、法律性强,如果只注重法律条文和工作程序上的宣传,那么极易造成选材陈旧、内容干瘪,读起来枯燥无味。因此,我们鼓励记者、编辑从人大这座“富矿”中开采、挖掘精品新闻,力戒空话、套话、公式化,多采用新颖的报道形式,多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述新闻事实,让标题“跳”起来,文稿“短”下来,写法“活”起来,图片“动”起来,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不断增强人大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们注重从人大工作新发展、新突破、新特点中捕捉亮点,挖掘新内容。比如,长期以来财政预算报告“太专业”,难以实施实质性监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人大代表,而人民群众对年度计划和预算编制决策的知情、监督诉求又不断增强。2008年,四川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工委针对人大会议安排审议计划、预算报告时间较短,计划和预算报告内容和草案专业性强,代表们没有足够时间解读或看不懂、读不深等实际,探索设计并试行了代表联络员制度。
该制度是在现行法律体制框架下,充分利用代表队伍中熟悉财经工作的人才资源,既加强代表大会期间计划和预算审查,又深化闭会之后计划和预算执行的常态监督。杂志社派记者对此作跟踪采访,参加省人大财经委和常委会预工委组织的培训、省级部门预决算草案预审会、报告辅导解读会和各项座谈调研等活动,多次到省财政厅等部门了解,走访多名代表联络员,了解到该制度的阶段性成效,写作《破解“秘笈”——代表联络员在行动》一文。该文在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人大报刊作品一等奖。
改善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杂志注重对民生问题的宣传,并力求鲜活生动、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富有感染力。我们尤其突出宣传各级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我们鼓励记者、编辑和通讯员经常深入到人大代表中去,了解代表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突出事迹,宣传政府部门办理议案和建议的过程和成效等等,由此推出的一系列报道,如《为民解开“千千结”》、《五年义诊,一个人大代表的快乐生活》、《守望百姓幸福》、《为民生工程“打分”》等,读者反映很好。
人大期刊在保持庄重、严谨之余,如何办得更加鲜活、生动、好看,摆脱单调的“工作味”,具有更贴近人性的“生活味”?《浙江人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首先,封面时尚、大气。《浙江人大》刊题以红色作底,封面边框大小、长短适中,主题区是代表形象展示,这些代表既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也是优秀的群众代言人,其神采奕奕的表情为杂志定下时代感强、清新生动的主基调。内页设计也很讲究,从标题到正文,字体变化、彩色图片穿插生动自然、恰到好处。以2011年第4期为例,本期“特别报道”聚焦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题是“书写‘十二五’幸福公式”,内页以大会俯拍照为全背景,红色地毯上,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代表点缀其间,场面恢宏大气,极具庄重美。正文中穿插的图片也极具特色,其中中央领导到驻地看望代表团、与代表亲切握手的画面,表情生动,气氛热烈,与文字搭配相得益彰。专题报道所配图片也注重捕捉代表的瞬间表情,如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寄语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要“把根留住”、南存辉代表拿出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向大家“献宝”等图片,都非常传神。此外,《浙江人大》擅用漫画,也为内文增色不少。
从内容上看,《浙江人大》更具有视野广、选题新、写法活等特点。
视野广。从栏目设置看,《浙江人大》有“特别报道”、“钱塘人语”、“法治聚焦”、“人大视野”、“社会广角”等主栏目,下设子栏目,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法治前沿话题,也有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还有丰富多彩的代表活动等,体裁和表达方式多样,既有透视性的全景展现,也有精彩言论,还有结合身边案例多重角度向读者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服务意识。
选题新。翻阅每期《浙江人大》,都有“新风扑面”之感。从卷首的“钱塘人语”开始,选择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而又能言他人所未言,提出新见解、新观点,如“开启富民时代”、“公开只是第一步”、“征集民意不能止于倾听”、“道德滑坡还是法治不彰”等言论,都切中问题要害,敲在了鼓点上,读后令人“舒筋通气”。“话语新闻”栏目短小精悍,有新闻、有点评,如一盘时令蔬菜,清新可口。在“人大视野”栏目中,我们既能领略到浙江省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们的风采,也能对人大工作中一些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辨析思考,如“有没有必要再编写人代会简报”、“旁听公民应不应该有发言权”等,很开启思路,在不同的观点碰撞中,使人对问题认识更明晰、更深刻,吸引了全国各地人大工作者的眼球,参与互动的读者很多。除对热点话题进行追踪外,《浙江人大》还选择了一些看似“非热点”,但又是很多普通民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如“退休打工族的维权尴尬”等等,给人启迪。
写法活。从《浙江人大》组织的稿件来看,通讯、消息等体裁的稿件不落俗套、新颖生动,体现了用新闻的手法展现时政主题,即使最容易陷入“程式化”的“每月快递”,也将新闻点提炼得很到位,言简意赅、短小精干。
总之,如果将办杂志喻为“做菜”,《浙江人大》无疑是一桌浓淡相宜、色香味俱佳、可吃性很强的“好酒席”。对这样一本靠新闻的内涵吸引人、靠思想的力量感染人的好杂志,我们衷心祝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广大读者奉献出更清新可口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