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工作范畴,是针对当前现状而实施的有效管理模式。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一些困境。其角色定位为半专业助人者,承担着健康状况的信息员情况沟通人、危机监护人和心理辅导者的职责,其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中、开展相关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角色途径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当初的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学生的辅导发展到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该项工作的目标。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人格,促进健康发展。基于此,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体系完善的多元立體化的工作模式至关重要,高校逐步形成了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为主平台,以学院学生工作力量为主体,以学生社团和骨干为基础的专兼结合的三级立体化工作格局,同时建设了以专业工作人员为骨干,以学生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同辈教育骨干为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有序、科学系统地开展,使心理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个同学。
2.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行体制,以学生工作部(处)模式为当前主流。即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工作部(处)直接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体制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延伸的设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也是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于优化心理素质的发展模式的支持和保障。
3.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现有工作模式和体制之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院主持和落实,辅导员成为巩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定位为:将学校、学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各项部署在班级有效展开、及时发现和甄别心理问题、实行预防性干预,营造班级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危机个案的跟踪与反馈。(1)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身份促使其长期和大学生打交道,能够充分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成长背景,工作形式灵活多样,能利用资源,把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2)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拥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优势条件,另一方面又面临一些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辅导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使辅导员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很多时候在工作中感觉无从下手,不能有效开展工作。二是辅导员过多地陷入到事务性工作当中,工作内容过多,使得工作很难做实、做细,形成不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教育功能也发挥不出来。三是教育管理者与心理工作者双重角色的冲突。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确定的道德标准,而心理工作要求价值中立。思想政治工作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公开性教育原则,心理工作以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为主,遵循保密性原则。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角色定位为半专业助人者。即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符合专业的框架,又不能全面涉足。要遵守一定的设置,了解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局限,有所节制。这就要求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承担心理问题学生的症状识别、情况沟通、危机监护和心理辅导的职责。具体体现为:
1.识别问题,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的信息员。了解、发现和反映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对每个学生的各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生不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情况下,辅导员是最容易和最早发现学生异常的。辅导员要能区分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了解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教育机构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及处理程序。(1)识别精神疾病,立即报告。辅导员要对精神疾病的症状有基本的了解和敏感,知晓精神疾病需要药物治疗的常识,对精神疾病的危险性要有科学认识,明了自身的能力局限。(2)识别心理障碍,区别对待。辅导员要能区分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人格障碍要有更多的现实层面的关注,特别是人际关系。在保密的前提下,需要做好与之最近同学的工作,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帮助人格障碍学生建立支持系统。
2.畅通信息,做好情况沟通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承担着情况沟通的职责。(1)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沟通。辅导员及时向专业机构反应异常学生的信息,尽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帮助,避免危机发生。(2)保持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辅导员应及时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详细信息,包括家族史和既往史,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同时要求家长关爱学生,发挥家庭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3)与领导的沟通。辅导员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保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危机的干预。有些层面的工作辅导员很难单独完成,需要院系、专业机构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3.全程跟进,做好危机监护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涉及面较宽的工作,在危机干预工作中,辅导员承担危机干预的早期介入、过程参与和跟踪反馈和支持性服务职责。(1)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辅导员负责成立以心理委员、班级学生干部为负责人及同室同学为主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2)危机程度较高或有严重心理危机者,辅导员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同时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辅导员负责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并将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随时向其家长反馈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4.加强专业学习,做好心理辅导者。对有心理困惑或是由确定的事件引发的情绪问题和内心冲突的学生,一般由辅导员承担心理辅导的工作。在此,辅导员要区别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明确工作职责,否则很难走进学生内心,有效帮助学生。鉴于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局限以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多重关系,无法严格遵守设置,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明确职责,突出工作的侧重点,做深入的分析,重在倾听和共情,帮助学生解开心结,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给予学生心理支持,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將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中。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是意义世界的关照者和建构者,而对意义世界的探索和讨论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鉴于专业能力的限制,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定位和理解欠准确,专业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所以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在常规工作中,借鉴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解释等技术,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和方法也适当扩充和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思政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让辅导员在自己熟悉的常规工作中发挥岗位优势,自然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起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辅导员要具体指导所带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班级良好氛围。根据不同的功能,其形式有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讲座主要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困扰,从认知层面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对新生开展适应性讲座,对大二学生开展人际关系讲座,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讲座。主题班会适用于满足班级成长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也适应于班级出现某种整体性不正常的情绪和状态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主题班会是参与式的,可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易接受和改变,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团体辅导是促进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的很好方法之一,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相比其他教育形式,团体辅导不仅有更宽广的覆盖面,而且在对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认识自我、管理情绪、有效学习、应对压力、求职就业等问题的干预效果上有独特的优势。
3.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成为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出发点是辅导员半专业助人者的定位,培训模式是以辅导员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问题解决的校本培训模式,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职业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因此,培训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校当前辅导员心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体现出层次性。初级阶段以培训危机干预能力为主,中级阶段以培训预防性能力为主,高级阶段以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为主。经过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的科学培训,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有效促进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尤世红.发挥高校辅导员自身优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霍发.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3]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S1)
[4]刘科荣,罗品超.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6(2)
[5]李玲玲.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培训体系的建构研究
[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6]赵海信,毛树渠.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优势与激励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7]姜丹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8]万海玲.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企业导报.2010(7):228
[9]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角色途径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当初的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学生的辅导发展到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该项工作的目标。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人格,促进健康发展。基于此,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体系完善的多元立體化的工作模式至关重要,高校逐步形成了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为主平台,以学院学生工作力量为主体,以学生社团和骨干为基础的专兼结合的三级立体化工作格局,同时建设了以专业工作人员为骨干,以学生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同辈教育骨干为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有序、科学系统地开展,使心理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个同学。
2.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行体制,以学生工作部(处)模式为当前主流。即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工作部(处)直接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体制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延伸的设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也是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于优化心理素质的发展模式的支持和保障。
3.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现有工作模式和体制之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院主持和落实,辅导员成为巩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定位为:将学校、学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各项部署在班级有效展开、及时发现和甄别心理问题、实行预防性干预,营造班级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危机个案的跟踪与反馈。(1)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身份促使其长期和大学生打交道,能够充分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成长背景,工作形式灵活多样,能利用资源,把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2)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拥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优势条件,另一方面又面临一些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辅导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使辅导员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很多时候在工作中感觉无从下手,不能有效开展工作。二是辅导员过多地陷入到事务性工作当中,工作内容过多,使得工作很难做实、做细,形成不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教育功能也发挥不出来。三是教育管理者与心理工作者双重角色的冲突。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确定的道德标准,而心理工作要求价值中立。思想政治工作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公开性教育原则,心理工作以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为主,遵循保密性原则。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角色定位为半专业助人者。即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符合专业的框架,又不能全面涉足。要遵守一定的设置,了解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局限,有所节制。这就要求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承担心理问题学生的症状识别、情况沟通、危机监护和心理辅导的职责。具体体现为:
1.识别问题,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的信息员。了解、发现和反映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对每个学生的各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生不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情况下,辅导员是最容易和最早发现学生异常的。辅导员要能区分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了解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教育机构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及处理程序。(1)识别精神疾病,立即报告。辅导员要对精神疾病的症状有基本的了解和敏感,知晓精神疾病需要药物治疗的常识,对精神疾病的危险性要有科学认识,明了自身的能力局限。(2)识别心理障碍,区别对待。辅导员要能区分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人格障碍要有更多的现实层面的关注,特别是人际关系。在保密的前提下,需要做好与之最近同学的工作,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帮助人格障碍学生建立支持系统。
2.畅通信息,做好情况沟通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承担着情况沟通的职责。(1)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沟通。辅导员及时向专业机构反应异常学生的信息,尽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帮助,避免危机发生。(2)保持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辅导员应及时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详细信息,包括家族史和既往史,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同时要求家长关爱学生,发挥家庭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3)与领导的沟通。辅导员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保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危机的干预。有些层面的工作辅导员很难单独完成,需要院系、专业机构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3.全程跟进,做好危机监护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涉及面较宽的工作,在危机干预工作中,辅导员承担危机干预的早期介入、过程参与和跟踪反馈和支持性服务职责。(1)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辅导员负责成立以心理委员、班级学生干部为负责人及同室同学为主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2)危机程度较高或有严重心理危机者,辅导员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同时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辅导员负责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并将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随时向其家长反馈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4.加强专业学习,做好心理辅导者。对有心理困惑或是由确定的事件引发的情绪问题和内心冲突的学生,一般由辅导员承担心理辅导的工作。在此,辅导员要区别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明确工作职责,否则很难走进学生内心,有效帮助学生。鉴于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局限以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多重关系,无法严格遵守设置,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明确职责,突出工作的侧重点,做深入的分析,重在倾听和共情,帮助学生解开心结,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给予学生心理支持,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將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中。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是意义世界的关照者和建构者,而对意义世界的探索和讨论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鉴于专业能力的限制,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定位和理解欠准确,专业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所以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在常规工作中,借鉴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解释等技术,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和方法也适当扩充和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思政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让辅导员在自己熟悉的常规工作中发挥岗位优势,自然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起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辅导员要具体指导所带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班级良好氛围。根据不同的功能,其形式有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讲座主要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困扰,从认知层面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对新生开展适应性讲座,对大二学生开展人际关系讲座,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讲座。主题班会适用于满足班级成长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也适应于班级出现某种整体性不正常的情绪和状态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主题班会是参与式的,可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易接受和改变,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团体辅导是促进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的很好方法之一,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相比其他教育形式,团体辅导不仅有更宽广的覆盖面,而且在对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认识自我、管理情绪、有效学习、应对压力、求职就业等问题的干预效果上有独特的优势。
3.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成为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出发点是辅导员半专业助人者的定位,培训模式是以辅导员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问题解决的校本培训模式,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职业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因此,培训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校当前辅导员心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体现出层次性。初级阶段以培训危机干预能力为主,中级阶段以培训预防性能力为主,高级阶段以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为主。经过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的科学培训,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有效促进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尤世红.发挥高校辅导员自身优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霍发.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3]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S1)
[4]刘科荣,罗品超.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6(2)
[5]李玲玲.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培训体系的建构研究
[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6]赵海信,毛树渠.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优势与激励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7]姜丹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8]万海玲.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企业导报.2010(7):228
[9]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