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给侧改革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之中存在紧密联系,高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增加人口红利的重要途径,也发挥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建立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设计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领域的热门词汇,其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对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职教育而言,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供给质量不优、高职毕业生难就业、用人单位招人难等问题,需要在把握国家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创新教学体制和内容,改革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高职院校的资源投入,并且推进高职院校内“管办”分离,给予高职院校更大的独立权和自主权,促进高职院校的自主发展。而高职院校则需要认真理解供给侧的理念,积极了解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产业需求,并以此作为调整专业结构的依据,淘汰与产业脱节的“劣势”专业,重点培育优质与专业,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
(二)导向需求
社会发展进步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恒动力,而当前我国人才供给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低端化、同质化严重,高新科技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等。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以市场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在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后,根据岗位需求设置培养内容,从而缓解人才供给矛盾,调整人才结构战略目标。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源泉,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共同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实训课程,建立实训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以校企用人标准和需求作为教学评价内容,增加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相关课程,使得学生了解责任和职业理念。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需要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给予高职院校更大自主權。并且通过社会需求导向,结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法,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
二、供给侧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一)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相关实验表明,企业岗位需求主要是围绕着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三部分,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部分设计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能力需要。低层级的学生需要进行通用课程的学习,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行下一层级的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进阶性和持续性,能够使得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
(二)提升师资力量
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引导者,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强大的师资力量则首先需要高职院校提高对于教师重要程度的认识,并改变传统观念;其次,完善“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机制,与企业合作,支持本校教师到企业中与员工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鼓励企业中具有权威性的技术专家到高职院校内授课,从而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还可以借助行业的力量,从行业内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加快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
(三)健全人才考核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进行考核与管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学习需要经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减缓知识的遗忘速度。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技能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活动中,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驱动性。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内参观或者通过企业宣传片、宣传手册等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运用供给侧概念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提高对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的认识,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人力资本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重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毕业生的供给质量,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涂颖清.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96-97.
【2】孔祥银,程亚兰,苏孝洵.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7):136-137.
【3】翟金芝.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84-86.
【4】王新灵.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智富时代,2018(3):86-87.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领域的热门词汇,其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对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职教育而言,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供给质量不优、高职毕业生难就业、用人单位招人难等问题,需要在把握国家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创新教学体制和内容,改革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高职院校的资源投入,并且推进高职院校内“管办”分离,给予高职院校更大的独立权和自主权,促进高职院校的自主发展。而高职院校则需要认真理解供给侧的理念,积极了解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产业需求,并以此作为调整专业结构的依据,淘汰与产业脱节的“劣势”专业,重点培育优质与专业,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
(二)导向需求
社会发展进步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恒动力,而当前我国人才供给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低端化、同质化严重,高新科技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等。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以市场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在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后,根据岗位需求设置培养内容,从而缓解人才供给矛盾,调整人才结构战略目标。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源泉,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共同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实训课程,建立实训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以校企用人标准和需求作为教学评价内容,增加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相关课程,使得学生了解责任和职业理念。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需要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给予高职院校更大自主權。并且通过社会需求导向,结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法,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
二、供给侧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一)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相关实验表明,企业岗位需求主要是围绕着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三部分,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部分设计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能力需要。低层级的学生需要进行通用课程的学习,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行下一层级的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进阶性和持续性,能够使得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
(二)提升师资力量
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引导者,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强大的师资力量则首先需要高职院校提高对于教师重要程度的认识,并改变传统观念;其次,完善“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机制,与企业合作,支持本校教师到企业中与员工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鼓励企业中具有权威性的技术专家到高职院校内授课,从而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还可以借助行业的力量,从行业内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加快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
(三)健全人才考核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进行考核与管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学习需要经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减缓知识的遗忘速度。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技能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活动中,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驱动性。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内参观或者通过企业宣传片、宣传手册等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运用供给侧概念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提高对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的认识,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人力资本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重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毕业生的供给质量,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涂颖清.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96-97.
【2】孔祥银,程亚兰,苏孝洵.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7):136-137.
【3】翟金芝.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84-86.
【4】王新灵.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智富时代,2018(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