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当前农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探寻在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单一,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学生评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评教标准。提出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各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造就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教学队伍。
关键词:农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46-03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之时,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传统产业界限日益模糊,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培养的外贸人才既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贸易惯例和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动态,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农林类院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多掌握一些专业实用技能,为学生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氛围。
一、当前农林高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农产品贸易是在WTO框架下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最敏感和最复杂的问题。农业高校的本科专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和政策,要培养适应社会新时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特别注重培养熟悉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外贸专业人才,以解决“三农问题”和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贸易人才的需求,农林院校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只重视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进一步修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对外贸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要求,从而促进农林院校外贸本科人才从单一的专才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外贸人才储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全球化经济下所要求的国际型人才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大部分外贸型农产品企业来说,仍缺乏一些熟悉WTO框架下的农产品贸易规则,能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体现农林国贸专业特色,培养在品德、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应该特别侧重农林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应增加实践环节课时的安排,在进出口贸易业务实习、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提高动手操作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体现农林院校专业的特色,在国贸专业的本科教学实践安排中,要以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为导向,展开学校与外贸人才市场的对接,提高专业的比较优势,增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农林高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是促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农林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农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单一。在目前的农林院校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的情况,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课为辅,实践教学课占培养方案中整个课程的学时往往不到20%。尽管也安排了如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教学实践环节,但是由于安排得过于分散,在本科四年中主要集中于大四一年时间,各环节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衔接与整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很难全面体现。而且对于实践环节的具体操作有时也未能落到实处,如校外实习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实习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各种实践技能的手段。实践教学项目的单一性制约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实验室(机房)进行,实验室的外贸实习都是采用传统方法。在外贸实验室实习前,教师把实验实习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告诉学生,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1]。出于毕业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在找工作,实习基本流于形式。而对于某些农产品贸易公司,要熟悉业务流程,还需深入农村进行调研,而现在的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往往难以胜任。所以,总体而言,农林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极其有限,而围绕有农林院校专业特色的农产品贸易的相关知识进行实习的内容还很缺乏。
2.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农林院校的课程考试中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体系的考核,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这使学生往往不重视实验课,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实践环节中,对实习教学的考核标准不完善,实践教学沿用理论教学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办法,把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课考核的重要方而,以此评判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实验报告有时也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结果,对于老师评判给出分数也造成一定难度。这种考核办法常常走过场,无法真正检测到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在另一个方面,在实践教学考评中,缺乏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样很难做到对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以确保达到教学效果,同时帮助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老师对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活动的評价主要从实习报告中的内容而得,很难做到真实客观的评价,考核方式也以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激励。
三、促进农林高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1.形成优化统一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农林高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外贸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应整合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优化统一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上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林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要求,偏向于培养学生在外贸岗位上运用外贸规则和贸易惯例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增大学生在校实习的种类,在《贸易实务》、《海关单证》、《货物运输与保险》以及《商务英语》相关课程开设实验课程,同时根据课程内容整合实验,可将有关联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开出系统优化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农林院校的专业导向的特点,还应增加农产品贸易的专题实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兼顾社会导向原则。专题课程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宜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2]。 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农林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外贸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农村基层开展广泛合作,多种形式地建立社会、企业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由于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涉及到高校、政府机关、外贸企业等多个单位,特别是在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上,更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应积极推进实质性的订单式培养,可以由企业主导、学校参与设计培训模式,通过参观、代岗、定岗实习、场景培训、心理训练等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3]。与省内的龙头企业特别是经营农产品加工和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农业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上,也可考虑到在诸如交叉性学科教材的编写、课程交互教学、教学实践基地的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另一方面邀请实践基地的专家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指导实习教学环节,增强实习教学实践性和时效性,同时培养实习师生发挥专业的比较优势,帮助实践基地的单位开展管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相关工作,形成学校、实践基地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合作、共同受益的多赢局面。
3.建立实践教学队伍。培养一支有创新能力、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保证农林院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合理安排既懂理论知识又熟知实践操作,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同时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沿的教学理念[4]。让教师们有更多机会深入农业相关方面的外贸企业实地调研,参加企业的培训,丰富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同时学校给老师提供一些校外的短期培训来培训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使其能更好地胜任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学习,在教师与企业之间开展一些横向课题,一方面可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让教师获得一些实战专家授课的经验。通过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在实践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并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与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做保障,形成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
4.各种实践教学类型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过程中,应紧紧把握学生就业需求目标,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更好地为学生就业而服务。在课程设置中,经济、管理通用型课程应是其主体,这是共性问题[5]。但同时,农林高校的国贸本科专业务必体现一定的特色,需要保持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来体现农林院校的专业导向。实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综合教学实习和校外基地实习。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课程内实验和学校机房进行,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上机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在国贸专业中主要采取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上机模拟实习。建立经济活动实境模拟系统的规模要求、系统设置条件要求和经济运行环节要求,能使模拟系统贴近现实。学生可以分别在经济活动模拟系统中承担进出口商和银行的不同角色并模拟任务,从而完成每一笔进出口业务的流程。综合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可采取组织各种假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选派学生组建团队参加挑战杯创业者计划大赛。校外基地实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深入农产品贸易的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专业生产实习,促使学生到企业单位参加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工作,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工作能力。让学生在外贸相关的政府部门实习调研,使学生了解贸易规则的实际运用,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深刻结合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云,徐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99.
[2]田萬慧,石志恒.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6):148.
[3]厉昌习,李国栋,薛兴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07,(12):56.
[4]崔宁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8):215.
[5]胡云,徐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56.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项目(A2013149)
作者简介:许烜(1981-),女,讲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农业产业集群,跨国公司。
关键词:农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46-03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之时,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传统产业界限日益模糊,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培养的外贸人才既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贸易惯例和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动态,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农林类院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多掌握一些专业实用技能,为学生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氛围。
一、当前农林高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农产品贸易是在WTO框架下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最敏感和最复杂的问题。农业高校的本科专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针和政策,要培养适应社会新时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特别注重培养熟悉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外贸专业人才,以解决“三农问题”和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贸易人才的需求,农林院校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只重视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进一步修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对外贸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要求,从而促进农林院校外贸本科人才从单一的专才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外贸人才储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全球化经济下所要求的国际型人才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大部分外贸型农产品企业来说,仍缺乏一些熟悉WTO框架下的农产品贸易规则,能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体现农林国贸专业特色,培养在品德、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应该特别侧重农林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应增加实践环节课时的安排,在进出口贸易业务实习、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提高动手操作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体现农林院校专业的特色,在国贸专业的本科教学实践安排中,要以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为导向,展开学校与外贸人才市场的对接,提高专业的比较优势,增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农林高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是促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农林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农林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单一。在目前的农林院校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的情况,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课为辅,实践教学课占培养方案中整个课程的学时往往不到20%。尽管也安排了如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教学实践环节,但是由于安排得过于分散,在本科四年中主要集中于大四一年时间,各环节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衔接与整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很难全面体现。而且对于实践环节的具体操作有时也未能落到实处,如校外实习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实习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各种实践技能的手段。实践教学项目的单一性制约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实验室(机房)进行,实验室的外贸实习都是采用传统方法。在外贸实验室实习前,教师把实验实习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告诉学生,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1]。出于毕业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在找工作,实习基本流于形式。而对于某些农产品贸易公司,要熟悉业务流程,还需深入农村进行调研,而现在的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往往难以胜任。所以,总体而言,农林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极其有限,而围绕有农林院校专业特色的农产品贸易的相关知识进行实习的内容还很缺乏。
2.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农林院校的课程考试中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体系的考核,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这使学生往往不重视实验课,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实践环节中,对实习教学的考核标准不完善,实践教学沿用理论教学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办法,把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课考核的重要方而,以此评判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实验报告有时也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结果,对于老师评判给出分数也造成一定难度。这种考核办法常常走过场,无法真正检测到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在另一个方面,在实践教学考评中,缺乏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样很难做到对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以确保达到教学效果,同时帮助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老师对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活动的評价主要从实习报告中的内容而得,很难做到真实客观的评价,考核方式也以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激励。
三、促进农林高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1.形成优化统一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农林高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外贸管理人才为出发点,应整合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优化统一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上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林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要求,偏向于培养学生在外贸岗位上运用外贸规则和贸易惯例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增大学生在校实习的种类,在《贸易实务》、《海关单证》、《货物运输与保险》以及《商务英语》相关课程开设实验课程,同时根据课程内容整合实验,可将有关联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开出系统优化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农林院校的专业导向的特点,还应增加农产品贸易的专题实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兼顾社会导向原则。专题课程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宜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2]。 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农林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外贸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农村基层开展广泛合作,多种形式地建立社会、企业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由于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涉及到高校、政府机关、外贸企业等多个单位,特别是在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上,更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应积极推进实质性的订单式培养,可以由企业主导、学校参与设计培训模式,通过参观、代岗、定岗实习、场景培训、心理训练等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3]。与省内的龙头企业特别是经营农产品加工和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农业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上,也可考虑到在诸如交叉性学科教材的编写、课程交互教学、教学实践基地的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另一方面邀请实践基地的专家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指导实习教学环节,增强实习教学实践性和时效性,同时培养实习师生发挥专业的比较优势,帮助实践基地的单位开展管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相关工作,形成学校、实践基地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合作、共同受益的多赢局面。
3.建立实践教学队伍。培养一支有创新能力、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保证农林院校国贸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合理安排既懂理论知识又熟知实践操作,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同时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沿的教学理念[4]。让教师们有更多机会深入农业相关方面的外贸企业实地调研,参加企业的培训,丰富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同时学校给老师提供一些校外的短期培训来培训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使其能更好地胜任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学习,在教师与企业之间开展一些横向课题,一方面可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让教师获得一些实战专家授课的经验。通过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在实践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并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与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做保障,形成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
4.各种实践教学类型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过程中,应紧紧把握学生就业需求目标,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更好地为学生就业而服务。在课程设置中,经济、管理通用型课程应是其主体,这是共性问题[5]。但同时,农林高校的国贸本科专业务必体现一定的特色,需要保持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来体现农林院校的专业导向。实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综合教学实习和校外基地实习。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课程内实验和学校机房进行,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上机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在国贸专业中主要采取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上机模拟实习。建立经济活动实境模拟系统的规模要求、系统设置条件要求和经济运行环节要求,能使模拟系统贴近现实。学生可以分别在经济活动模拟系统中承担进出口商和银行的不同角色并模拟任务,从而完成每一笔进出口业务的流程。综合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可采取组织各种假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选派学生组建团队参加挑战杯创业者计划大赛。校外基地实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深入农产品贸易的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专业生产实习,促使学生到企业单位参加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工作,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工作能力。让学生在外贸相关的政府部门实习调研,使学生了解贸易规则的实际运用,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深刻结合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云,徐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99.
[2]田萬慧,石志恒.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6):148.
[3]厉昌习,李国栋,薛兴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07,(12):56.
[4]崔宁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8):215.
[5]胡云,徐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56.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项目(A2013149)
作者简介:许烜(1981-),女,讲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农业产业集群,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