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更全面及时地学习和掌握头颈部、软组织、细胞学及乳腺和卵巢等疾病病理诊断的新知识、新进展,提高对此领域疑难病、特殊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切蹉诊断经验,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0全国疑难病例病理学术交流会”定于2010年8月22—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全面及时地学习和掌握头颈部、软组织、细胞学及乳腺和卵巢等疾病病理诊断的新知识、新进展,提高对此领域疑难病、特殊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切蹉诊断经验,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0全国疑难病例病理学术交流会”定于2010年8月22—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其他文献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已知的约有十万余种,但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仅五十余种.近些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病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亦不断增加。
目的 探讨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 分析13例LyP的临床病理资料,用LSAB法、EliVision法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等12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 13例LyP中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26.4岁,皮损多表现为四肢、躯干无症状的多发性丘疹、结节.组织学分型:A型6例,B型1例,c型6例,主要在真皮与皮下脂肪
目的 探讨HER2、细胞增殖指标Ki-67、胸苷激酶1(TK1)与脑膜瘤分级和良性脑膜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按2007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选取良性未复发的脑膜瘤、不典型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石蜡标本各20例,并选取间期良性复发的脑膜瘤石蜡标本20例,将实验对象分为4组:良性非复发组、良性复发组、不典型组及恶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对4组石蜡切片进行HER2、Ki-67、T
1.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0余天咽痛1周"于2009年5月7日入院.无HIV感染史及器官移植史.体检:体温37.9℃,神清,颈部、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大者约1.2 cm×1.0 cm×0.5 cm,活动度尚好,质中.B超检查肝脾及后腹膜淋巴结未见肿大。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前瞻性非随机分组模式,采用三组IgH/bcl-2、IgH/CCNDl、API2/MALT1探针,对临床初诊为淋巴瘤的74例活检新鲜样本的瘤细胞进行FISH,检测其相应t(14;18)、t(11;14)及t(11;18)染色体易位,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74例中8例(10.8%)检测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于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次会议正式注册代表约600余人,交流学术论文450多篇;大会发言分为以下几个单元:病理科质量控制、干细胞研究进展、诊断病理研究以及实验病理研究。
1.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2个月前自觉右腹股沟区疼痛,行走时加剧,于2009年6月在外院行B超检查发现腹股沟区多枚淋巴结肿大,直径约4.0~5.0 cm,胰周、腹主动脉及髂血管旁多发低回声实性结节,最大直径为4.5 cm;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肝门部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2009年7月23日手术切除右腹股沟淋巴结.原单位病理诊断:考虑为指状突树突状
患者男性,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减退3年,于2008年8月24日入院.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1年前视力减退加重,阅读时看字不清,自行配镜矫正效果欠佳,同时患者体重短时间内减轻8 kg,性欲低下,无溢乳。
患者女,59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发现心脏杂音半个月"于2008年11月入院.患者体温最高达39℃,一般为38℃左右.发热前有畏寒,同时身上有红斑,四肢关节疼痛.于外院行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体温有反复.体检:于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于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
新近,美国陆军病理研究所(AHP)的Miettinen等[1]报道了3例发生于年轻人的、组织学上表现为具有上皮和间叶双相分化的胃肿瘤(epitheliomesenchymal biphasic tumor of the stomach),即所谓"胃母细胞瘤(gastroblast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