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seking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 分析13例LyP的临床病理资料,用LSAB法、EliVision法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等12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 13例LyP中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26.4岁,皮损多表现为四肢、躯干无症状的多发性丘疹、结节.组织学分型:A型6例,B型1例,c型6例,主要在真皮与皮下脂肪组织内浸润,主要浸润方式分别为楔形、带状及片状、结节状.13例中8例有瘤细胞亲表皮现象;1例B型无大瘤细胞,余12例的大瘤细胞均表达CD30.13例瘤细胞均表达2~3个T细胞标记(CD3、CD5或CD45RO)及1~3个细胞毒性标记[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粒酶B或穿孔素];13例均表达CD4、4例表达CD8、1例表达CD15、1例表达CD20(局灶阳性),均不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亲表皮之瘤细胞多为CD3~+、CD4~+、CD8~-表型.13例中1例EBER1/2原位杂交阳性.获随访的12例均存活.结论 LyP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预后较好.A型和C型中亲表皮的瘤细胞均为核扭曲、深染,似覃样霉菌病细胞,推测其与CD30~+大瘤细胞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克隆群体有关.EB病毒与LyP可能无明确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评估双探针显色原位杂交(双探针CISH)法在诊断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状态中应用的可靠性,同时探讨17号染色体多倍体对原位杂交诊断HER2基因状态时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146例乳腺癌组织的常规石蜡包埋标本,分别用欧盟(CE)认证的FISH(146例)及CISH(73例)HER2/17号染色体着丝粒(CENl7)双探针试剂盒技术,对肿瘤标本的
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是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部市会商”框架下,上海市科委与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非营利性研究服务机构。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面积65000平方米。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子公司上海枫林医药临床检验有限公司拥有符合国际水准的多种现代化检验仪器,可提供包括生化、免疫、病理、遗传、基因、微生物、微量元素、药代动力学、药物基因组、分子标志物分析检测等全方位服务内容,达到I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LBL/ALL)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行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153例LBL/AL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临床和随访结果,对其预后与免疫表型、Ann Arbor分期、纵隔肿块、骨髓受累、肝脾肿大、Ki-67指数以及患者年龄、性别多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TdT和CIY99阳性率分别为79.1%(121/153例)和96.3%(1
经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第十五期“血液病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及其应用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3—04—017),定于2010年9月3日至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举办。本次学习班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础与临床进展专题为主,主要内容为:MDS的实验诊断发展趋势;MDS的骨髓细胞形态和骨髓病理诊断新进展;
p63蛋白是TP63基因的转录因子产物.根据选择性剪接和翻译起始的不同,p63可能有6种类型.不同类型的p63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最近,Houghton和McCluggage总结了p63在女性生殖道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1])。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ER特征及其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按WHO(2008年)淋巴瘤分类标准分析74例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制备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c-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观察CD20、CD79a、CD3、CD10、bcl-6、MUM1、bcl-2、CD43、CD38和Ki-67
患者男,60岁.因右小腿皮肤结节2个月于2006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1月发现右小腿皮肤有斑片状色素沉着,2006年1月右小腿出现红色斑疹及结节,进行性增大,高出皮面。
期刊
例1女,3 d.因气急、吐奶3 d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生后气急,渐加重,伴吐奶,在当地医院CT示右肺肿块,于2003年6月8日转我院.体检:体温38℃,脉搏160次/min,呼吸40次/min,身长52 cm,体重2.5 kg.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低。
期刊
2009年是新中国诞生的六十周年.<中华病理学杂志>正是顺应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设发展的需求,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创刊.杂志的工作进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变革和进步.<中华病理学杂志>走过了20多年的创业之路,经历了一定的艰辛和曲折;迈入后30年,重启稳定与大发展新阶段.现在<中华病理学杂志>每月和大家见面,其间各方面进步和变化,是作者、读者目睹的。
期刊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已知的约有十万余种,但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仅五十余种.近些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病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亦不断增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