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今后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趣味性;物理教学
一、 初中物理教学实现趣味性的基础
(一) 教师教学风格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 教学目标应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物理教材内容本身已成为一个较完善的理路体系,包含了许多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这些物理概念是人们将物理发现和认识的成果加以总结概况而来的,用来揭示和解释事物的本质;定理和定律则揭示了事物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和规律。这些物理概念的形成及定理和定律的建立过程,经历了观察实验、构想模型、推测预见、实验检验、形成知识等若干探索阶段,起初问题的情景往往不明确,必须综合已知的各种客观信息举合出要解决的问题,逐步提炼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如“力”的概念的教学,应从大量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事实分析基础上概况出来,通过“推、拉、挤、压”等作用方式,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突出“力”的本质,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 教学环境应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作环境。
教学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觉到特别是初中学生,在他们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是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情意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重视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教学内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知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试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 通过应用,对教学内容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地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地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地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联结概括,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运动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三) 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认识能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延伸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更多信息。在物理教材中,无论使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定理、定律的发现以及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它。
例如类比贯穿于中学物理始终。速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定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规律等。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找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区别它们的本质和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一些用类比法研究的课题,指导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这些课题,大大提高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地综合比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类比方法地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理解物理新知识,而且起到了简化记忆、启发思维、提供线索、触类旁通的作用。科学研究方法蕴含在教材的各个方面,同一种研究方法在不同章节重复出现,同一章节中包含多种研究方法。
法国地拉普拉斯说过:“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并不比认识天才地发现更少用处”。科学的研究方法离不开科学的思维,例如借助类比方法用已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和提出未知的知识(聚合思维),在相异中找相似,从中掌握事物的共性和联系;在相似中去寻找相异,进而掌握各个事物的个性和差别(发散性思维)。科学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在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目标是提高教学趣味性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简介:
赵世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阜康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情景教学;趣味性;物理教学
一、 初中物理教学实现趣味性的基础
(一) 教师教学风格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 教学目标应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物理教材内容本身已成为一个较完善的理路体系,包含了许多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这些物理概念是人们将物理发现和认识的成果加以总结概况而来的,用来揭示和解释事物的本质;定理和定律则揭示了事物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和规律。这些物理概念的形成及定理和定律的建立过程,经历了观察实验、构想模型、推测预见、实验检验、形成知识等若干探索阶段,起初问题的情景往往不明确,必须综合已知的各种客观信息举合出要解决的问题,逐步提炼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如“力”的概念的教学,应从大量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事实分析基础上概况出来,通过“推、拉、挤、压”等作用方式,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突出“力”的本质,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 教学环境应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作环境。
教学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觉到特别是初中学生,在他们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是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情意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重视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教学内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知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试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 通过应用,对教学内容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地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地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地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联结概括,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运动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三) 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认识能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延伸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更多信息。在物理教材中,无论使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定理、定律的发现以及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它。
例如类比贯穿于中学物理始终。速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定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规律等。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找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区别它们的本质和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一些用类比法研究的课题,指导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这些课题,大大提高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地综合比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类比方法地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理解物理新知识,而且起到了简化记忆、启发思维、提供线索、触类旁通的作用。科学研究方法蕴含在教材的各个方面,同一种研究方法在不同章节重复出现,同一章节中包含多种研究方法。
法国地拉普拉斯说过:“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并不比认识天才地发现更少用处”。科学的研究方法离不开科学的思维,例如借助类比方法用已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和提出未知的知识(聚合思维),在相异中找相似,从中掌握事物的共性和联系;在相似中去寻找相异,进而掌握各个事物的个性和差别(发散性思维)。科学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在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目标是提高教学趣味性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简介:
赵世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阜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