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教育
1 责任及责任感
责任指的是每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以及对自己的选择或过失所承受的后果。它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责任的核心内涵即其内在的规定性,是外在的社会规范通过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转化为信念、意志,进而内化为个体认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责任感也称责任意识或责任心,属于道德情感的一部分,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应承担责任的一种自觉性的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道德需要的一种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形成,受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教育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社会责任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包括个体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履行各种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从广义上说,社会责任感不仅要求个体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且要求个体对自己也应该投入最大的热情,即自我责任感,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调整个体与社会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大学生个体独特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倾向。具体来说,是指大学生在承担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中所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正是因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要求,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自身成熟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激励着大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去实现个人价值,在履行社会职责时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积极促进他们社会责任感水平提高的教育体系。
二 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1 自我责任感较为强烈,但是人生规划较不明确,存在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倾向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民办高校大学生一般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责任感。如在上述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同学表示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会主动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同时会遵守诺言,也认同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与提高自己。但是,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在关于人生规划的调查结果中,并且在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访谈中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表示有人生规划但觉得较难实现,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太难,因此没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走一步算一步。同时,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存在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倾向。如关于对生命的理解,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人应该为自己而活,仅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同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同样,关于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发现,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为社会做贡献,而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提高自身能力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在关于人生价值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决定人生价值的在于生活潇洒。
2 家庭责任感总体较强,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民办高校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如大部分同学表示任何时候都应该对所在的家庭负责,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并孝敬父母,不管将来收入如何都会赡养父母,平时会根据家庭条件决定自己的消费标准,以及将来组建家庭后,会负责教育好子女。但是,在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访谈中发现,这些责任感的具体行为落实较差,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例如,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行为屡禁不止,校园里的逃课、通宵玩游戏、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奉“及格主义”,即不管什么科目的考试,只求及格不挂科。这样的学习态度其实辜负了父母对子女在大学里的殷切希望,违背了父母对子女的学习上的期望。
3 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但是存在淡漠心理和较强的功利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如大部分同学赞成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表示出现天灾人祸时一定尽己所能捐款捐物。但是,随着人们的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多元,人们越来越追求自我价值和关注个人命运,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为主体,更加强烈地追求自我价值,较少考虑社会的需要,出现了大学生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事物态度冷漠甚至回避的现象。如在关于公共事务的调查结果中显示,仅有小部分同学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公共事务或政治事务,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视情况而定或者认为参与也毫无意义。同样,在关于插队现象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自觉排队,不管别人,仅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了自觉排队并制止别人插队。同时,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社会责任感作为个人积累社会资源、增加就业砝码和提升名誉的一种手段,抛弃了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如在关于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同学选择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大部分同学认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为了让自己得到锻炼或者达到学校要求的实践分数。同样,在关于是否愿意做些事情来改变班级或校园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了愿意,而且正在做,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与已无关。在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访谈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有在知道有奖状和荣誉时,才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三 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
1 教育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关于大学生在校园中接受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排第一位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位的是辅导员的教育,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同学选择的是校园文化活动。而最喜欢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活动的问题调查结果与之相反,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文体娱乐活动。可见,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薄弱,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2 忽视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性教育
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独立性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容易出现以严格的管理代替教育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大批的循规蹈矩的学生,在服从严格管理的背后隐藏着缺乏主体性、创造性和责任心的弊端。民办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仍是学生们被动接受,而主动参与的较少,因此一些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却难以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责任行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有必要的,但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常常觉得自己仅是被管理人员,滋长逆反和破坏情绪,从而妨碍对个体的社会地位的确认。
四 加强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1 高校方面
深入发掘校园内部的典型人物事迹,在大学生自身的群体中树立起优秀人物的榜样,并且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典型人物事迹,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这样的校园宣传,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向善,争做道德模范,有效地调整个人的责任行为。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和渠道。事实证明,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国情,而且能促使他们更好地爱国,爱家,爱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尽责。首先,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安排好具体实践活动,充分了解自己专业可能从事和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好地安排自己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自我责任感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提升奉献社会的荣誉感。最后,高校应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隐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应在高校广泛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包括文化艺术性、体育健身性、生产技术性以及娱乐性的社团及活动。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应多投入资金支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还要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老师予以监管及引导,帮助学生社团活动朝着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应突出民族传统特色与时代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时代责任感。
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对各种社会规则或者规范的认同、自觉服从与遵守。公民规则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它的培养与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在对法律信仰、认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自觉地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应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专业特点,制定各种高校规章制度,在执行制度中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树立了公民规则意识,才能从内心真正认同国家法律、校园制度,才能积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让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制度建设中,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过程最终能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水平。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再到学校的各个部门的活动,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机制。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样会有利于在全校形成遵守规范、人人负责的良好氛围,帮助大学生牢固地树立起责任意识。
2 家庭方面
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总是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忽视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考虑其余的能力培养。而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承担责任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父母不能对子女盲目攀比,顺应其成长规律,不仅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起全面的家庭教育观念。父母对子女更不应过分娇惯,要为其创造更多的能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大学生能在家中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同时,让子女从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铺床叠被、洗衣做饭等,从而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
以宽松民主的方式商讨家庭事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要努力营造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培育子女团结协作、诚信友爱、乐观开朗的人格魅力。同时,想要子女具备成熟的行为方式,就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在家庭事务中,给予子女应有和发言权,合理引导子女作出正确的决定,并尊重和支持子女的选择,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更好地懂得要对自己、家庭、社会承担必要的责任。
3 社会方面
大学生对政治事务与公共事务的冷漠,缺少公民的参与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缺少公民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促使每一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促使每一位大学生树立起公民观念,就应使公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之承担社会发展的义务和责任,使整个社会形成关心国家政治、积极参与的良好风气,从而带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
根据对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来源于社会及媒体影响,同时,有大部分同学认为手机微信、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很大。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受到个人阅历的影响,很容易被充斥在周围的形形色色的媒体报道所迷惑。因此,社会媒体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和大众服务的社会责任,更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媒体应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发挥好自身的文化传承、道德导向、社会推动等功能,有关新闻报道应体现和反映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主体风貌,大力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当代青年学生能够在良好舆论氛围的熏陶下自觉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同时,应特别注重优化网络环境,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隐蔽性、广泛性和速度快的优势,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来占领网络阵地,发掘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
4 自我教育方面
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应积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将课余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养。
由于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如果得不到他人、集体或社会的认可,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衡、怨天尤人等消极心理,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很容易做出对自我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大学生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制定一些阶段性目标,以拉近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同时,应积极关注自身的发展变化,学会自勉,加强自省,多鼓励自己,并为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使自己逐渐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
、
参考文献
[1]秦树理.公民道德导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腾飞.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段志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3).
[4]裴婷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
[5]何润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3.
[6]王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湘潭大学,2013.
1 责任及责任感
责任指的是每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以及对自己的选择或过失所承受的后果。它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责任的核心内涵即其内在的规定性,是外在的社会规范通过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转化为信念、意志,进而内化为个体认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责任感也称责任意识或责任心,属于道德情感的一部分,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应承担责任的一种自觉性的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道德需要的一种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形成,受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教育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社会责任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包括个体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履行各种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从广义上说,社会责任感不仅要求个体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且要求个体对自己也应该投入最大的热情,即自我责任感,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调整个体与社会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大学生个体独特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倾向。具体来说,是指大学生在承担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中所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正是因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要求,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自身成熟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激励着大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去实现个人价值,在履行社会职责时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积极促进他们社会责任感水平提高的教育体系。
二 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1 自我责任感较为强烈,但是人生规划较不明确,存在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倾向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民办高校大学生一般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责任感。如在上述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同学表示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会主动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同时会遵守诺言,也认同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与提高自己。但是,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在关于人生规划的调查结果中,并且在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访谈中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表示有人生规划但觉得较难实现,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太难,因此没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走一步算一步。同时,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存在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倾向。如关于对生命的理解,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人应该为自己而活,仅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同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同样,关于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发现,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为社会做贡献,而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提高自身能力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在关于人生价值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决定人生价值的在于生活潇洒。
2 家庭责任感总体较强,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民办高校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如大部分同学表示任何时候都应该对所在的家庭负责,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并孝敬父母,不管将来收入如何都会赡养父母,平时会根据家庭条件决定自己的消费标准,以及将来组建家庭后,会负责教育好子女。但是,在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访谈中发现,这些责任感的具体行为落实较差,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例如,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行为屡禁不止,校园里的逃课、通宵玩游戏、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奉“及格主义”,即不管什么科目的考试,只求及格不挂科。这样的学习态度其实辜负了父母对子女在大学里的殷切希望,违背了父母对子女的学习上的期望。
3 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但是存在淡漠心理和较强的功利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如大部分同学赞成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表示出现天灾人祸时一定尽己所能捐款捐物。但是,随着人们的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多元,人们越来越追求自我价值和关注个人命运,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为主体,更加强烈地追求自我价值,较少考虑社会的需要,出现了大学生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事物态度冷漠甚至回避的现象。如在关于公共事务的调查结果中显示,仅有小部分同学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公共事务或政治事务,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视情况而定或者认为参与也毫无意义。同样,在关于插队现象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自觉排队,不管别人,仅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了自觉排队并制止别人插队。同时,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社会责任感作为个人积累社会资源、增加就业砝码和提升名誉的一种手段,抛弃了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如在关于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同学选择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大部分同学认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为了让自己得到锻炼或者达到学校要求的实践分数。同样,在关于是否愿意做些事情来改变班级或校园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了愿意,而且正在做,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与已无关。在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访谈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有在知道有奖状和荣誉时,才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三 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
1 教育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关于大学生在校园中接受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排第一位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位的是辅导员的教育,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同学选择的是校园文化活动。而最喜欢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活动的问题调查结果与之相反,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文体娱乐活动。可见,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薄弱,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2 忽视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性教育
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独立性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容易出现以严格的管理代替教育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大批的循规蹈矩的学生,在服从严格管理的背后隐藏着缺乏主体性、创造性和责任心的弊端。民办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仍是学生们被动接受,而主动参与的较少,因此一些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却难以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责任行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有必要的,但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常常觉得自己仅是被管理人员,滋长逆反和破坏情绪,从而妨碍对个体的社会地位的确认。
四 加强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1 高校方面
深入发掘校园内部的典型人物事迹,在大学生自身的群体中树立起优秀人物的榜样,并且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典型人物事迹,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这样的校园宣传,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向善,争做道德模范,有效地调整个人的责任行为。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和渠道。事实证明,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国情,而且能促使他们更好地爱国,爱家,爱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尽责。首先,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安排好具体实践活动,充分了解自己专业可能从事和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好地安排自己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自我责任感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提升奉献社会的荣誉感。最后,高校应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隐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应在高校广泛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包括文化艺术性、体育健身性、生产技术性以及娱乐性的社团及活动。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应多投入资金支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还要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老师予以监管及引导,帮助学生社团活动朝着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应突出民族传统特色与时代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时代责任感。
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对各种社会规则或者规范的认同、自觉服从与遵守。公民规则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它的培养与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在对法律信仰、认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自觉地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应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专业特点,制定各种高校规章制度,在执行制度中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树立了公民规则意识,才能从内心真正认同国家法律、校园制度,才能积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让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制度建设中,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过程最终能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水平。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再到学校的各个部门的活动,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机制。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样会有利于在全校形成遵守规范、人人负责的良好氛围,帮助大学生牢固地树立起责任意识。
2 家庭方面
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总是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忽视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考虑其余的能力培养。而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承担责任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父母不能对子女盲目攀比,顺应其成长规律,不仅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起全面的家庭教育观念。父母对子女更不应过分娇惯,要为其创造更多的能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大学生能在家中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同时,让子女从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铺床叠被、洗衣做饭等,从而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
以宽松民主的方式商讨家庭事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要努力营造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培育子女团结协作、诚信友爱、乐观开朗的人格魅力。同时,想要子女具备成熟的行为方式,就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在家庭事务中,给予子女应有和发言权,合理引导子女作出正确的决定,并尊重和支持子女的选择,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更好地懂得要对自己、家庭、社会承担必要的责任。
3 社会方面
大学生对政治事务与公共事务的冷漠,缺少公民的参与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缺少公民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促使每一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促使每一位大学生树立起公民观念,就应使公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之承担社会发展的义务和责任,使整个社会形成关心国家政治、积极参与的良好风气,从而带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
根据对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来源于社会及媒体影响,同时,有大部分同学认为手机微信、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很大。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受到个人阅历的影响,很容易被充斥在周围的形形色色的媒体报道所迷惑。因此,社会媒体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和大众服务的社会责任,更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媒体应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发挥好自身的文化传承、道德导向、社会推动等功能,有关新闻报道应体现和反映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主体风貌,大力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当代青年学生能够在良好舆论氛围的熏陶下自觉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同时,应特别注重优化网络环境,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隐蔽性、广泛性和速度快的优势,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来占领网络阵地,发掘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
4 自我教育方面
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应积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将课余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养。
由于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如果得不到他人、集体或社会的认可,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衡、怨天尤人等消极心理,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很容易做出对自我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大学生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制定一些阶段性目标,以拉近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同时,应积极关注自身的发展变化,学会自勉,加强自省,多鼓励自己,并为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使自己逐渐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
、
参考文献
[1]秦树理.公民道德导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腾飞.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段志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3).
[4]裴婷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
[5]何润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3.
[6]王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湘潭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