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保证教学这项“伦理道德”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中要尊重教学伦理规范的法律制度规范或道德约束,教学伦理应运而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学伦理受到冲击和质疑,尤其体现在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伦理缺失上。本文以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冲突为主要研究目标,首先对教学伦理及伦理进行合理阐述,并通过分析教学伦理冲突的类型和产生的根本原因,阐述解决教学伦理冲突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教学伦理 冲突 抉择
中小学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遵循教学伦理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意识,树立好榜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向善的教育环境,并以尊重人关心人为前提,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一个人性善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因此,人们十分关注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并不断致力于通过有形的法律制度或者无形的道德规范来建构合理的教师伦理内涵,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控。然而,随着教师个体需要和教师专业自主的进步,抽象性和强制性的伦理内涵极大地忽视教师个体的教学伦理意识的自我发展,过多地强调利他性已经不能满足教师进行个性化具体教学活动实践的需要。因此,通过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改革教师管理方式,维护教师专业自主,同时在社会上树立崇尚教育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对帮助中小学教师冲出教学伦理冲突的困境、实现自身专业发展需要来说尤为重要。
一、教学伦理的界定
1.教学伦理
教学伦理就是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确保学与教的自由,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以最高的标准恪守职业规范和伦理准则。教学伦理也是一门交叉的专门研究,通过观察和审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现象,揭示教学伦理的实质内涵,并指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各项伦理规范。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学内容、方法和目的都应当具有道德性;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性;索尔蒂斯认为教学伦理应涉及惩罚与正当程序、学术自由、学生平等、文化多元和教师专业化等多方面。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活动,涉及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而道德伦理能够对它们进行相互约束,维护并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伦理观认为教学是促进人不断发展、不断文明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面对教学对象时应尊重生命个体的成长,注重师生交往的共享共生关系,同时尊重并理解学生的自主,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伦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言行要符合规范性,教师不仅应该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还应以身作则,做到教学相长。
2.教学伦理冲突
伦理冲突是指人们因为个人、他人或集体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各种伦理规范面前所遇到的难以逾越的矛盾与冲突。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智、意志和情欲三部分组成,因此在现实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伦理冲突时常发生。伦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及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社会规范时所产生的困惑与两难抉择,如不同的文化类型的冲突、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整体道德规范的冲突等。教学伦理同样也存在着冲突,主要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导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原本明确单一的教学伦理规范无法有效地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冲击已有的教学伦理规范和道德理念,使教师陷入教学伦理冲突的困境,不知该如何抉择。
二、教学伦理冲突的类型
1.教学公平公正冲突
教学公正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基本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正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评价,而不从性别、长相、出身、亲疏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以教师公正无私、善良正直的美好品行影响感化学生,进而培养起学生美好善良的品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不公正对待,挫伤了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之情,导致他们不信任并且反感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因为有些教师的伦理道德意识低下,还因为有些教师甚至学校一味追求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而造成教学压力。教学公平公正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2.教学主流与民主冲突
教学伦理要求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的民主化,主要体现在为学生营造师生关系平等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化成长。然而,当前教学的主流倾向是教师管理学生,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并没有能够实现尊重学生人格和自主发展的教学民主。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学生参与网络的热度和广度的提升,使他们自身获得大量的信息,甚至开始自主独立的思考,与当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教学主流形成冲突。
3.教师个人理想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拥有着追求自身理想利益的权利和机会,然而,“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的职业特征赋予教师崇高的色彩,使教师一直以来不仅要遵守严谨治学、公正平等、关心爱护等职业道德准则,还备受社会思想道德伦理规范的教学伦理约束。当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时,必然会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如有些教师办课后辅导班并鼓动本班同学参加时,侵犯了学生的集体利益,有违公平公正平等教学的教学伦理准则。
4.教师管理与教师自由冲突
教学伦理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约束,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管理。当教学伦理过多地干预教师教学行为时,就容易侵犯到教师教学自主和教师自由权利,就会产生教师管理和教师自由的冲突。如当教师学习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时,往往要考虑学校甚至社会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当教师过多地受到教学伦理的管理和约束,尤其所遵循的教学伦理并不能够与时俱进时,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就不能发挥出来。 三、教学伦理冲突的原因剖析
1.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道德挑战
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带来了商品经济的极大丰富化,还使人们的社会心理变得浮躁起来。城市化和市场经济使社会上形成了功利主义之风,带来了极大的道德挑战,也给教师教学带来新要求。许多教师忘记了教学本身是为了促进学生自由地健康成长、自主地认识世界的过程,而让教学功利化,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教师在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失去教学工作热情。
2.传统文化和多元化现代文化的冲突
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常常使教师站在学生的对立面,高高在上地对学生进行绝对权威的管理和教育,造成教师和学生人格的不平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文化的涌入,教师和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我国传统过于看重教师,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观点,与现代多元文化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人格为中心的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3.教师自我教学伦理意识不足
教师的自我教学伦理意识不强也是造成教师教学伦理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自我认识不足,对待教学伦理道德规范态度不端正,以自身利益出发,唯成绩论学生,忽视学生的学习自由,如不喜欢课堂中提出不同观点进行当面争辩的学生,批评学生的独立看法,用教师的权威束缚学生独立自由的思考和表达。有些教师不能够与时俱进,固守陈规,不从实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特征出发,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方式陈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教育制度和教师管理的局限性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努力由原来的以应试教育为主,转向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教师管理确实存在局限性,导致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不能充分遵循教学伦理中教学自主的准则,形成教学伦理困惑和困境。这些局限性首先体现在当前制度缺乏对教师富有成效的培训,培训过多强调理论,缺少具体实践和操作,培训效果不佳;其次表现在教师管理中,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再次表现在缺乏对教师的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造成教师职业倦怠,限制教师自主发展。
四、中小学教师摆脱教学伦理冲突困境的有效路径
1.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形成教师教学伦理
中小学教师陷入教学伦理冲突困境的一部分原因是其缺少教师专业品质的培训和培养,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师教学伦理观。因此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培训,强调课堂内容的丰富化和形式的多样化;还应对教师教学伦理进行发展性培训,强调教师教学伦理意识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明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构建起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体系,包括知识完善和掌握、内心情感的丰富(如善良正直性格的培养等)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如积极上进、努力奋斗等);同时建立起教师现代教学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在“教”与“学”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2.改革教师管理方式,维护教师专业自主
高效的教师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激发教师的发展潜能,促进教师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精神的全面提高。通过改革现有的过多束缚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方式,建立起尊重教师思想的现代管理方式,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一方面给予教师教学方面的培训,不再用量化的分数和指标评判和约束教师,而是充分信任教师,进行民主管理,重视教师的意见,努力维护教师专业自主和个人成长发展;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使教师管理充满人文关怀。
3.教师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
教师应该从自身意识的提高出发,不断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在学习中完善自己,时刻明确和遵循教学行为伦理准则,尊重和爱护学生,切实维护学生的自由自主。同时教师也应深刻认识教学论理中的矛盾所在,在自由与限制、放纵天性与严格要求的矛盾冲突中担负起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责任,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示自我。
4.树立崇尚教育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
通过利用和整合传统及现代社会伦理资源,树立起崇尚教育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不仅能够给教师遵循教学论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还能创造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校及社会重视教育、关爱学生和教师、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使中小学教师跳出教学论理冲突的泥潭,解放自己的伦理道德思想,树立起新的教学伦理观,重视学生道德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进步。
教学伦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行教学伦理的研究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需要在教学伦理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教书育人”的榜样,既要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在思想道德伦理上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进行教育和规范,使每一个学生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霄霄.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测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刘晓燕.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伦理价值[A].湖南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文化强国与教育变革分论坛论文集[C].2012.
[3] 张献伟.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的课堂考察[D].开封:河南大学,2013.
[4] 任强.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教育意蕴、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4(1).
[5] 朱智斌,张瑞杰.论我国教师伦理内涵的不合理性[J].当代教师教育,2013(2).
[6] 许岩.语文课堂教学的伦理透视——以青岛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D].青岛:青岛大学,2012.
[7] 唐康明.对网络教学伦理建设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8] 杨志远.浅议课堂教学伦理高于教学方式[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作者:胡小英(1967-),女,江西赣州人,江西省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教学伦理 冲突 抉择
中小学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遵循教学伦理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伦理意识,树立好榜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向善的教育环境,并以尊重人关心人为前提,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一个人性善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因此,人们十分关注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并不断致力于通过有形的法律制度或者无形的道德规范来建构合理的教师伦理内涵,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控。然而,随着教师个体需要和教师专业自主的进步,抽象性和强制性的伦理内涵极大地忽视教师个体的教学伦理意识的自我发展,过多地强调利他性已经不能满足教师进行个性化具体教学活动实践的需要。因此,通过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改革教师管理方式,维护教师专业自主,同时在社会上树立崇尚教育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对帮助中小学教师冲出教学伦理冲突的困境、实现自身专业发展需要来说尤为重要。
一、教学伦理的界定
1.教学伦理
教学伦理就是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确保学与教的自由,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以最高的标准恪守职业规范和伦理准则。教学伦理也是一门交叉的专门研究,通过观察和审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现象,揭示教学伦理的实质内涵,并指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各项伦理规范。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学内容、方法和目的都应当具有道德性;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性;索尔蒂斯认为教学伦理应涉及惩罚与正当程序、学术自由、学生平等、文化多元和教师专业化等多方面。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活动,涉及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而道德伦理能够对它们进行相互约束,维护并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伦理观认为教学是促进人不断发展、不断文明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面对教学对象时应尊重生命个体的成长,注重师生交往的共享共生关系,同时尊重并理解学生的自主,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伦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言行要符合规范性,教师不仅应该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还应以身作则,做到教学相长。
2.教学伦理冲突
伦理冲突是指人们因为个人、他人或集体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各种伦理规范面前所遇到的难以逾越的矛盾与冲突。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智、意志和情欲三部分组成,因此在现实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伦理冲突时常发生。伦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及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社会规范时所产生的困惑与两难抉择,如不同的文化类型的冲突、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整体道德规范的冲突等。教学伦理同样也存在着冲突,主要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导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原本明确单一的教学伦理规范无法有效地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冲击已有的教学伦理规范和道德理念,使教师陷入教学伦理冲突的困境,不知该如何抉择。
二、教学伦理冲突的类型
1.教学公平公正冲突
教学公正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基本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正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评价,而不从性别、长相、出身、亲疏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以教师公正无私、善良正直的美好品行影响感化学生,进而培养起学生美好善良的品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不公正对待,挫伤了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之情,导致他们不信任并且反感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因为有些教师的伦理道德意识低下,还因为有些教师甚至学校一味追求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而造成教学压力。教学公平公正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2.教学主流与民主冲突
教学伦理要求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的民主化,主要体现在为学生营造师生关系平等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化成长。然而,当前教学的主流倾向是教师管理学生,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并没有能够实现尊重学生人格和自主发展的教学民主。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学生参与网络的热度和广度的提升,使他们自身获得大量的信息,甚至开始自主独立的思考,与当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教学主流形成冲突。
3.教师个人理想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拥有着追求自身理想利益的权利和机会,然而,“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的职业特征赋予教师崇高的色彩,使教师一直以来不仅要遵守严谨治学、公正平等、关心爱护等职业道德准则,还备受社会思想道德伦理规范的教学伦理约束。当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时,必然会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如有些教师办课后辅导班并鼓动本班同学参加时,侵犯了学生的集体利益,有违公平公正平等教学的教学伦理准则。
4.教师管理与教师自由冲突
教学伦理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约束,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管理。当教学伦理过多地干预教师教学行为时,就容易侵犯到教师教学自主和教师自由权利,就会产生教师管理和教师自由的冲突。如当教师学习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时,往往要考虑学校甚至社会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当教师过多地受到教学伦理的管理和约束,尤其所遵循的教学伦理并不能够与时俱进时,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就不能发挥出来。 三、教学伦理冲突的原因剖析
1.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道德挑战
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带来了商品经济的极大丰富化,还使人们的社会心理变得浮躁起来。城市化和市场经济使社会上形成了功利主义之风,带来了极大的道德挑战,也给教师教学带来新要求。许多教师忘记了教学本身是为了促进学生自由地健康成长、自主地认识世界的过程,而让教学功利化,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教师在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失去教学工作热情。
2.传统文化和多元化现代文化的冲突
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常常使教师站在学生的对立面,高高在上地对学生进行绝对权威的管理和教育,造成教师和学生人格的不平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文化的涌入,教师和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我国传统过于看重教师,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观点,与现代多元文化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人格为中心的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3.教师自我教学伦理意识不足
教师的自我教学伦理意识不强也是造成教师教学伦理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自我认识不足,对待教学伦理道德规范态度不端正,以自身利益出发,唯成绩论学生,忽视学生的学习自由,如不喜欢课堂中提出不同观点进行当面争辩的学生,批评学生的独立看法,用教师的权威束缚学生独立自由的思考和表达。有些教师不能够与时俱进,固守陈规,不从实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特征出发,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方式陈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教育制度和教师管理的局限性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努力由原来的以应试教育为主,转向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教师管理确实存在局限性,导致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不能充分遵循教学伦理中教学自主的准则,形成教学伦理困惑和困境。这些局限性首先体现在当前制度缺乏对教师富有成效的培训,培训过多强调理论,缺少具体实践和操作,培训效果不佳;其次表现在教师管理中,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再次表现在缺乏对教师的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造成教师职业倦怠,限制教师自主发展。
四、中小学教师摆脱教学伦理冲突困境的有效路径
1.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形成教师教学伦理
中小学教师陷入教学伦理冲突困境的一部分原因是其缺少教师专业品质的培训和培养,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师教学伦理观。因此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培训,强调课堂内容的丰富化和形式的多样化;还应对教师教学伦理进行发展性培训,强调教师教学伦理意识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明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构建起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体系,包括知识完善和掌握、内心情感的丰富(如善良正直性格的培养等)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如积极上进、努力奋斗等);同时建立起教师现代教学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在“教”与“学”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2.改革教师管理方式,维护教师专业自主
高效的教师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激发教师的发展潜能,促进教师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精神的全面提高。通过改革现有的过多束缚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方式,建立起尊重教师思想的现代管理方式,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一方面给予教师教学方面的培训,不再用量化的分数和指标评判和约束教师,而是充分信任教师,进行民主管理,重视教师的意见,努力维护教师专业自主和个人成长发展;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使教师管理充满人文关怀。
3.教师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
教师应该从自身意识的提高出发,不断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在学习中完善自己,时刻明确和遵循教学行为伦理准则,尊重和爱护学生,切实维护学生的自由自主。同时教师也应深刻认识教学论理中的矛盾所在,在自由与限制、放纵天性与严格要求的矛盾冲突中担负起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责任,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示自我。
4.树立崇尚教育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
通过利用和整合传统及现代社会伦理资源,树立起崇尚教育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氛围,不仅能够给教师遵循教学论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还能创造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校及社会重视教育、关爱学生和教师、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使中小学教师跳出教学论理冲突的泥潭,解放自己的伦理道德思想,树立起新的教学伦理观,重视学生道德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进步。
教学伦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行教学伦理的研究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需要在教学伦理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教书育人”的榜样,既要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在思想道德伦理上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进行教育和规范,使每一个学生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霄霄.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测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刘晓燕.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伦理价值[A].湖南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文化强国与教育变革分论坛论文集[C].2012.
[3] 张献伟.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的课堂考察[D].开封:河南大学,2013.
[4] 任强.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教育意蕴、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4(1).
[5] 朱智斌,张瑞杰.论我国教师伦理内涵的不合理性[J].当代教师教育,2013(2).
[6] 许岩.语文课堂教学的伦理透视——以青岛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D].青岛:青岛大学,2012.
[7] 唐康明.对网络教学伦理建设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8] 杨志远.浅议课堂教学伦理高于教学方式[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作者:胡小英(1967-),女,江西赣州人,江西省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